韓 洲
為了了解酒店業的現狀并掌握現代酒店建筑的設計趨勢,通過實地考察酒店環境、酒店氛圍,品味建筑外觀,做好酒店方案設計,特對上海、杭州、寧波等發達地區的三十余家新近開業的酒店進行了考察調研,認為上海浦東新區東怡大酒店、杭州商業大酒店、寧波萬達索菲特大酒店等酒店在立面觀感和創意等方面可以借鑒,現簡述如下。
該酒店共有客房209間,平面呈一字形,共15層。建筑設計出自于法國著名設計大師保羅?安德魯的手筆。外立面造型新穎,時代氣息濃重,視覺沖擊力強。外型在不同角度呈現出不同造型,看似一片樹葉,又似展開的帷帆。建筑外立面主樓裝飾材料為銀灰色鋁板以及透明玻璃幕墻,裙房為外掛黑色花崗巖,這樣的新材料組合與對比不僅很好的體現建筑的現代感,而且增強了建筑在不同角度的虛實對比,同時不乏莊重。弧面和不完全對稱體形的運用使整個建筑充滿活力與動感,同時也削弱了正立面高寬比例的缺陷。另外,設計師為了突出入口并在空間上加大酒店大堂的進深感,設計時突出了裙房。
該酒店共17層,共有客房105間。外立面采用格構主義外觀,中間設立面轉化層,正立面總體風格與處理手法一致,但細部處理細膩,節點與開窗形式的變化消除了梁柱外露結構本身給人帶來的呆板,同時,細微的變化也使建筑物外觀產生流暢的豎向延續。1層,2層粗獷的外露框架體現了建筑本身的結構美,而框架內露出的大面積玻璃幕墻與粗獷的框架形成鮮明的對比,并且在充分滿足大廳內采光的條件下使得建筑立面通透細膩;4層以上巧妙的開窗和小裝飾構件的運用形成了建筑立面優美的建筑元素母體和流暢的韻律;3層,4層不銹鋼板格柵巧妙的過渡了粗獷的底座與上部細膩的處理間的矛盾。
不足之處是,由于酒店入口大廳位于建筑主體結構下方,主體剪力墻和開間以及進深的要求均限制了大廳在各個方向上的尺度感,尺度的不足直接影響了酒店的使用功能以及給房客帶來的感受。
該酒店共20層,共有客房290間。本建筑物外立面采用豎向分隔和玻璃幕墻的搭配。建筑立面處理為三段式構圖,下部采用整面豎向構件強調建筑豎向感,遠看和頂部呼應,建筑豎向感明顯,在建筑物前看豎向線條起到了延伸視線的作用,使視覺上高大挺拔,同時在3層高度上采用豎向線條的交叉手法起到了上下之間的過渡作用,這種變化同時也消除了立面的單調感;正立面中段為玻璃幕墻加豎向分隔構圖,這樣的設計弱化了正立面比例的缺陷,且簡潔大方;上部采用和下部相似的處理方法,收頭效果好且上下呼應關系明確。建筑側立面開通長豎向條窗,條窗前后兩部分采用不同顏色的石材搭配強調了建筑的構成感,視覺上的跳躍也消除了建筑側立面的單調感。在平面布置方面,設計時在建筑物背面增加裙房和大廳相連,增加了大廳的尺度感,而3層通高的設計搭配暖色吊頂,讓人置身其中時尤感舒暢與尊貴(見圖1)。


綜合以上介紹的酒店以及結合其他參觀酒店的優缺點,總結了我們在酒店設計中有以下方面需要注意和借鑒:
1)建筑正立面要簡潔、豎向線條明確、節點處理細膩。2)酒店大廳要有很好的尺度感,燈光、裝飾宜采用暖色調。3)裙房和主樓的體塊穿插能夠增強空間的穿透性和連貫性。4)玻璃、鋼質裝飾構架、鋁板等外裝材料的合理搭配更能體現建筑的時代感,更能符合酒店建筑的內涵。5)注意建筑各個部分間立面處理時的呼應關系,以增強建筑外觀的完整性。
酒店在設計方案上力求體現的是酒店建筑應有的典雅、穩重、溫馨感。
2.2.1 總平面設計
建筑物北距用地紅線6.0 m,西距紅線9.14 m,東距用地紅線10 m,南距紅線15 m;工程總建筑面積 20 500.00 m2,建筑占地面積1 551 m2。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符合當地規劃部門要求。車位考慮使用地面停車或升降平移式立體車庫,共解決停車位73輛(立體車庫可達到103輛)。總平面人流、車流組織方面:規劃中考慮到酒店人流是整個建筑中最主要的人流,故主入口正對春園路設置,餐飲和會議人流沿酒店側面進入建筑物,在商校路側開設車流出入口與建筑內庭院及春園路相連,形成環道滿足消防運輸要求。
2.2.2 建筑平面設計
基本設計等級:本項目為一類高層建筑;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地下室防水等級為一級;屋面防水等級二級;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主樓一層主要為兩層通高的酒店大堂,大堂的右側設置連通1層,2層的旋轉樓梯,這樣的大堂設計有以下三方面優點:1)大堂的氣勢和尊貴得以全面的展現;2)酒店的主次入口均可享用大堂的感官享受;3)人流相互干擾小,流線明確。主樓的二樓布置了茶秀,茶秀通過旋轉樓梯與1層大堂相連,方便快捷。三樓布置為自助餐(西餐)區和包間,4層為包間區,5層為健身房和部分酒店辦公,6層以上為標準客房;5層和6層間設管道轉化層以便于管道的集中下行。輔樓的1層,2層均為餐飲配套的廚房,方便了物料的運輸。輔樓3層為宴會廳,這樣的布置也使餐飲內部流線最短,最便捷,輔樓4層為小會議室,不同風格的會議室布置滿足不同人群的要求。5層為大會議室,安靜、干擾小,空間完整靈活。地下室內按照各專業要求布置了水泵房、鍋爐房、變配電室、空調機房等設備用房,還布置了員工更衣間、浴室、庫房等用房。
2.2.3 建筑造型設計
外包柱構成統一上行的豎向線條,柱頭沿大樓頂部至高點斜切,產生規整圖形中的突變效果,與柱腳的特殊處理共同組成立面活潑元素。窗戶中心設計的上行分隔板所產生的線條感,打破并減弱窗戶橫向動感,從而使立面統一。立面的材質采用淺灰色CEG超薄型石材蜂窩板及銀灰色Low-E(低輻射)鍍膜玻璃,形成整個立面有機的虛實對比關系。材質的厚重質感及構圖線條的挺拔充分顯現出航天人求實、開拓的奮進精神(見圖2)。
2.2.4 交通、疏散
本建筑物為一類高層建筑,按照“高規”要求每個防火分區不大于2 000 m2(帶自噴),本建筑物每層建筑面積1 550 m2,同時按照疏散距離要求,整棟建筑物設置了三部封閉疏散樓梯滿足消防疏散要求。垂直交通方面,由于酒店和餐飲部分的入口均位于主樓,故人員的密集程度大,對豎向運力要求高,人流流線也較為復雜,在本次設計中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電梯分別設置但布置距離較近,可以在分流的同時提高垂直運力,同時服務輔樓的電梯只運行至5層,節約了成本。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高層建筑防火規范[M].第2版.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2] 程述成,郭 景.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規劃?建筑?景觀(2009版)[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
[3] 榮明芹.新地域主義在旅游酒店設計中的運用[J].山西建筑 ,2009 ,35(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