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楚
近期,關于通脹預期的辯論此起彼伏,不少經濟學家甚至論斷目前中國已經進入通脹周期。而在市場表現上,很多民眾已經從菜價中體會到通脹的一絲氣息。在愈演愈烈的通脹預期不斷升溫的時候,我們究竟該如何去甄別?誰能給我們一個準確的信號呢?3月20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發表演講指出,國際金融危機沒有改變中國整體向好的趨勢,中國政府把擴大內需作為基本立足點和方針,并且會提供體制保障,中國政府會在今年管理好通脹預期。
一個準確而及時的信號!就在此前,已公布的2月份CPI漲幅達到2.7%,已經逼近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全年調控目標。2D09年我們為如何度過危機的寒冬擔憂,今年又要直面經濟過熱適當降溫。面對通貨膨脹率、房地產泡沫、資產泡沫等一系列屬于繁榮期的問題,如同經濟學家樊綱所說的那樣,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管理繁榮。
其實,雖然目前CPI漲幅壓力較大,但放眼全年,全球開始局部性加息、中國開始結構性升息之時,緊縮的貨幣政策成為主流,再加上經濟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從理論上已經明確看出,今年的通脹壓力肯定是不如去年那么大。但為什么更多的專家學者表示出了比去年更大的擔憂呢?
“二次探底”,就是害怕“二次探底”可能帶來的更大沖擊。因此,對于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已經成為實現“保增長”后最重要的課題。尤其是房地產泡沫凸顯了中國經濟結構性的問題,而資產泡沫與通脹壓力又是孿生兄弟,因此如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加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讓消費相對于投資和出口更加強勁,才能使中國免受“二次探底”的沖擊。而增強消費,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控制好通脹預期,中央領導擲地有聲的發言終于給百姓吃下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