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亮
海黃工藝品之所以“光素”,是因為經過打磨,色澤、手感、紋理舉世無雙,世上再無二木望其項背。
海南黃花黎工藝品中,“光素”類占了相當大的部分,并且深受藏家珍愛。所謂“光素”,指的是用車床等機器車出,素面光滑,無需雕刻或僅稍加雕刻點綴。
海黃工藝品之所以“光素”,是因為經過打磨,色澤、手感、紋理舉世無雙,世上再無二木望其項背。如果雕藝偏多,反成“狗尾續貂”,也不利于盤玩掌中。
要做出一件美麗的光素工藝品,實在是一樁不容易的事。
原料難得
幾百年下來,海黃老料早已枯竭,能保存至今的,基本是散落于藏家手中或海南鄉野村落。光素工藝品所用之材,又要大的樹根、樹頭。當下,踏遍瓊地山水,訪盡黎家萬戶,才可能尋得幾個像樣的樹根樹頭大料。
筆者去年夏天,在海南東方市八所鎮,經幾個中介人“接龍”聯絡,看到了一塊約80斤的老樹頭,就拍下照片給仙游制作商。這位朋友剛準備去海南看料,結果被告知已被買走。想不到,半年后的前兩個月,我朋友再赴海口尋寶,無意中卻得到了這塊老樹頭,真是喜不自禁,自言自語:“命中我的還是跑不掉啊!”
還有一次,仙游一人買了一條130斤的老樹根,筆者恰好在現場看到卸貨。經大伙望聞問切,一致認為海黃無疑。但那位買家對海黃天生神識,只要不是海黃,聞到氣味便會頭暈。于是,他力排眾議,把貨退還。筆者后來在??谝才銮煽吹搅四菞l樹根,央請主人切下一塊帶回,并車成一個小圓罐(見圖)。最后打磨拋光,才自我認定確非海黃。但日前又聽說,這條樹根,又剛被仙游壩下人以海黃料買回了。你看,即使有懸疑,仍有商家愿冒風險買下??梢姾?/p>
要好料
能制作光素工藝品的樹根樹頭老料中,大部分還是紋理、密度、色彩平平的,也就是說,好看的僅10%不到。所謂好看,大抵要選用老料、西部料,色彩還要考量,大抵以顏色深者為貴。假如用普通料,就達不到蕩人心魄的效果。
要實料實心
最要命的是,百年老料尤如人之既老骨髓變空,木心內里千瘡百孔,往往完整其外,破敗其內。比如外觀看可車一個20厘米直徑的筆筒,但里面裂縫不斷,結果車得只剩下一個牙簽罐了。遇到這艘情形,心情黯然,材財兩空。
要有工藝水平
如果工藝平平,甚至差勁,那是暴殄天物,令黎癡們痛心扼腕!遺憾的是,由于制作者總體素質不高,弄出的東西可想而知,有知有品者屈指可數。
全國制作光素工藝品的地方,最大最有名的是海南海口和仙游壩下。??谝灾谱鞑鑹亍煻?、佛珠、保健球、保溫杯、凈瓶見長。每當周日凌晨,東湖黃花黎貿易市場開市,便涌入全國各地前來尋寶的黎商黎迷,熙熙攘攘,大飽眼福一番。在以上諸類工藝品制作師中,涌現了一些民間高手,比如“小李的煙斗老曹的壺”,說是便是李曹兩位高人的絕活。名家的東西,賣價也高,但藏家仍然爭相購買。根據筆者兩三年來對??诠に嚻肥袌龅亩ㄆ诂F場跟蹤,感覺是,原料由枯竭進入絕缺,工藝品越來越小項,價位日益抬升,已到了拿錢買不到稱心產品的地步。所以即便有高手師傅,也是難為無米之炊了。
仙游壩下,是藏在山中的一個小村落。莆田母親河木蘭溪的上游穿村而過。溪流兩岸,濕地片片;白云藍天,盡入清流;白鷺翔集,水牛漫步。遠目遙岑,端的是一幅古意山水畫。這樣的地方,靈氣蘊藉,肯定要出不同凡響的東西,不同凡響的工藝,不同凡響的藝人。
壩下結緣海黃,僅是近十幾年的事。此村自古傳承木匠活兒,十幾年前,一批匠師謀生海南,蒙海黃垂青而開竅,其后越來越多的村人南渡尋寶,長年累月,四處搜刮,許多人還成了海南的“拆遷戶”,把黎居老屋的海黃梁柱、農用器具盡情攬回,以至家具用料罄盡。近幾年,更有一撥青年才俊青出于藍,掀起探搜老樹根樹頭的陣陣狂飆,進而打造出海黃光素工藝品的嶄新天地,使壩下成了全國最大的創作基地。其“帶頭大哥”,便是名重海黃工藝界的吳永強。
十年前,阿強還是工藝廠里給人打坯的毛小伙。但同樣學藝,他學得比人快;同樣開媽祖臉,他開得活靈活現。一年下來,他的薪水便頂了天。一天,他神遇上了這位“黃姑娘”,便被她的卓爾氣質所迷倒,作出決定:今生只愛黃花黎!他甩下令人羨慕的匠活,想了個“瑰寶奇木”的牌子,前店后廠,自個兒經營起黃花黎工藝品。幾年下來,“瑰寶奇木”風生水起,門庭若市,京滬蘇浙、粵桂湘鄂,乃至海之南天之涯,每天都有黎友拜謁,以購得些許為幸事。有的人還候在車間,看到師傅手上的半成品,滿意了,馬上購下,寧愿自己帶回去打磨;有的人則與車床店師傅結交上,讓師傅做信息內線,只要車出一個好的坯子,馬上電話告知。生意做到這里,憑的是哪門子訣竅啊?
勤修。畫分藝品、心品、神品三種境界。后人在《清明上河圖》上曾提寫“神品”二字。但“神品”者必定少。阿強說,海黃是神木,但要做出“神品”,絕非易事?!案褂性姇鴼庾匀A”。因此,只能飽讀詩書,廣獵文史,才能做出韻味,才能流傳以遠。這幾年,他去城市,書店必逛,稍有余暇,則在傳統文化的浩瀚海洋中,咀英汲華。他制作的筆筒、馬蹄尊、筆洗、印泥盒、筆架等文房用品,寓含古人用意,與其他人所作一比,便有書卷氣襲來。他制作的宣德爐、圍棋罐、大盤子、大茶碗,都有文化傳承。同時也恰到好處點綴一兩根線條,或隨形刻點花卉蟲魚人物渲染意境。
慧眼。阿強對海黃天生敏感。幾年下來,材質好壞,目光掃去心中了然。前面提到的對海黃假貨聞之便暈者,即是此君。如何裁切,更要膽識。為什么在海南甚少看到大件的光素工藝品,比如圍棋罐、大盤子、大蓋盒、大筆筒?就是因為風險太大,稍不留神,就可能因內里空蝕而賠大本錢。藝高人膽大,他敢冒風險。除了目光能“透視”,還有一點,就是裁切時最大限度地用材,給予最佳的“排列組合”。比如同樣50斤的老料,他能制作出七八種工藝品,而別人思維僅局限于平常所見的器物上。幾年下來,他臨摹和創新了數以百種的光素工藝品,其種類之盛,全國再無二家。
癡迷。但凡要有所成就者,皆對本領域執著、癡迷。佛說凡人都受“貪嗔癡”三毒之苦。我們暫且是俗世凡夫,只好黃連樹下哼小曲——苦中作樂、癡里尋真了。阿強只要兜里一有錢,就往海南跑,尋訪“黃姑娘”倩影;遇到滿意者,則抱入懷中,徹夜凝視,構思裁切;當每件作品順其心意打造出來時,仿佛就是他與“黃姑娘”合造的小精靈?!懊總€過程都是激動人心的美妙時刻!”癡到如此,哪能不感動“黃姑娘”,而賜其靈悟呢!
“未來將是如何?這是痛苦的問題。老料凈盡,光素工藝品奏響絕唱了!”全國海黃光素工藝品的領軍者吳永強的痛苦,也應是所有黎友藏家的痛苦。事到如今,或者也只有戒除“貪癡”,才能離苦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