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海波
一個單位,一把手至關重要,他決定和影響一個單位的風氣,決定和影響一個單位干部的成長,決定和影響一個單位的發展。一把手所以重要,就是他手中的權力相對集中,權力失去監督必然導致腐敗。因此,加強對一把手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確保一把手正確使用權力,自覺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是我們黨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年來,我們黨從加強先進性和提高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出發,制定了許多監督方面的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觀地講,對一把手的監督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開展好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切實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任務艱巨,意義深遠。
在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一把手面臨著很多考驗,但主要是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一方面,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另一方面,要正確使用權力,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有效拒腐防變,確保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卓有成效,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各地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和產權交易等經濟活動相應增多,一把手手中權力的含金量也在提高,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便以種種理由和借口千方百計地靠近領導干部,靠近一把手,甚至用金錢、美色拉攏腐蝕一把手,其目的就是想利用一把手手中的權力謀取非法利益。因此,只有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才能有效防止其手中的權力商品化、庸俗化,才能防止人民賦予的權力蛻變為少數人謀取私利的工具。
目前,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仍然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市場。一把手的思想道德也是經常變化的。實踐證明,許多一把手成為腐敗分子,理想信念動搖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監督,以致于一些人擁有著絕對權力,為所欲為,大搞一言堂。只有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才能樹立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的思想,不斷提高自身拒腐防變的能力。

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是提高領導班子執政能力的需要。自覺接受監督是我們黨對領導干部的一貫要求。一把手拒絕接受監督,就會破壞黨內民主,阻礙單位的發展。只有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才能使一把手以堅強的黨性、良好的作風、規范的制度抓班子、帶隊伍,才能把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好,從而更好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水平。
中國共產黨從創立開始就十分重視黨內監督。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民主監督的思想,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為重點的監督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把新時期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提到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恢復建立了黨內專門監督機關。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黨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對黨政監督體制進行重大改革,實行紀檢和監察機關合署辦公,黨內監督不斷加強。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監督工作,中央先后出臺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力保障條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黨內民主和黨內監督強化機制制度建設,提出要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由此可見,我們黨對監督工作非常重視。多年的工作實踐告訴我們,加強黨內監督重點是對一把手的監督。應該說,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目前在全黨已經形成共識,但從實際情況看,在對一把手的監督工作中,不論思想認識層面,還是實際操作層面,都還存在著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就一把手個人來講,主觀上存在不愿接受監督的問題,缺少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有些人認為自己作為一把手,是班長,只能指揮別人,沒有受制約和監督的意識,在重大決策、重大資金項目安排和重要干部的任用上,不能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獨斷專行,不尊重班子成員的意見,習慣于自己說了算,搞一言堂,感到接受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影響權威,把上級的監督視為對自己不信任,把同級的監督視為跟自己過不去,把下級的監督視為讓自己丟面子。
就領導班子成員來說,對一把手客觀上存在不敢監督、不愿監督、弱化監督和不去監督的問題。實踐證明,班子內部和周圍干部群眾的監督,對一把手來講,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但現實情況是,班子內部和干部群眾對一把手的監督是非常薄弱的,甚至是談不上監督。有的班子成員認為,對一把手監督,容易得罪人,不敢監督;對一把手監督,影響彼此之間的關系,不愿監督;對一把手監督,與己無關,是上級機關的事情,弱化監督;對一把手監督,擔心影響自己的進步,不去監督。
就監督體制來講,還存在監督不到位、軟弱乏力的問題。目前,在對一把手的監督上,還存在體制方面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對一把手既有上級監督又有下級監督,既有黨內監督又有黨外監督,既有專門機關監督又有干部群眾監督,但具體到每個監督主體應該承擔什么責任、監督哪些內容、權限到底有多大,總體上還是模糊的。此外,監督制度很難落實,往往流于形式,致使一把手不受監督。所以,有人概括為: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這就是我們目前對一把手監督的現狀。
監督與被監督是矛盾的統一體,黨內沒有可以不接受監督的特殊黨員和領導干部。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是黨組織對領導干部的關心和厚愛。領導干部的權力行使到哪里,黨組織的監督就應延伸到哪里。只有把黨組織的嚴格監督與領導干部的嚴格自律結合起來,才能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要增強一把手接受監督的意識,使其養成在監督下工作、生活的習慣。要通過加強對一把手的思想理論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地位觀,正確認識和看待來自上級同級下級的監督,樹立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
對一把手的監督是一項需要多角度、全方位關照的工作,必須對現有的監督體制進行規范健全和理順。要完善監督主體發揮作用的機制,保證監督機構的相對獨立性,使一把手無權干涉監督機構的正常工作。要建立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組織監督和群眾監督、上級監督和下級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相結合的全方位、主輔交叉的監督網絡。
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干部實績考核評價標準,完善干部考核、考察制度和辦法,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監督,把監督的起點定位在一把手的選拔任用上,一把手任用要走民主渠道,實行推薦責任制和黨委討論票決制,進一步規范完善一把手選拔的民主程序,堅持公開、公示制,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選人用人失察、失誤追究辦法,強化對一把手選人用人權力的追究。要建立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審批和使用等重大決策的監督制度,規范決策程序和監督程序,明確逃避監督的領導責任。要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述職述廉、民主生活會等項工作。要加強對一把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的檢查和考核。通過制度的建設和完善,進一步規范一把手權力運行行為,達到事前預防控制的監督效果。
總之,加強一把手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是干部監督管理的重點和難點,是反腐敗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推進民主社會和法制社會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從教育入手,以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深化改革領導體制為保證,切實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制約,促使一把手用好權、使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