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中法工程師學院把原汁原味的法國通用工程師培養模式移植到了中國。2009年12月22日,來華訪問的法國總理弗朗索瓦·菲永在北航演講時高度評價中法工程師學院的成績,“我們已經成功地把我們的教學體制和中國的常規體制融合在一起,這種成功應該說是一種范例。”
“兩國政府都希望在工程師教育領域有這樣一個合作。法方希望在中國這樣一個新興國家增加影響力,中國政府也希望學習法國的工程師教育模式。”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的成立,是中法兩國深入合作的一個產物。
引進,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法國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工程教育體制,熊璋院長介紹說:“法國人認為,正是工程師教育支持了法國工業百年來的發展,支撐其工業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尤其是航天工業、核工業、海上工業等。這在法國政要、知名教授等的演講中都可以了解到。”
法國的工程師教育又好在哪兒呢?熊院長說:“首先,它有著100多年的悠久歷史;其次,其教育方法很特殊,在全世界都在講學科的時候,它不講學科,卻強調工程、實踐;再次,法國的工程師教育是學位教育,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工程師都是一種職稱,只有在法國是一個學位,所以我們的學生完成6年的學習后,得到的是工程師文憑。而且也只有法國才有工程師大學,法語中‘ecoles這個詞我們根本找不到對應的翻譯,只能稱為‘大學校或‘精英學校。”
對于法國工程師教育的成功,熊院長還給出了兩個佐證:“其一,法國跨國大企業的總經理、總工程師大都出自工程師大學;其二,截至目前有53位法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中19位來自自然科學領域,這19位中有13人接受過工程師大學的教育?!?/p>
正是由于法國工程師教育的成功,我國政府才希望引進、學習這個模式。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法國前總理拉法蘭簽署了雙方國家層面的合作框架。
“具體到雙方學校的合作,應該說北航抓住了這個歷史性的機遇。在法國中央理工大學尋找中方合作院校時,時任北航校長李未院士眼光長遠,看到這是一個機遇,李院士是一個教育家,對法國的教育比較了解,因此促成了雙方學校的合作?!?/p>
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法國中央理工大學開始了長達近1年的談判?!罢勁羞^程非常辛苦,光協議就有一寸厚?!?005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法國中央理工大學在中法兩國政府的見證下簽署了合作辦學的協議。2005年9月,第一屆學生走入了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
“就這樣,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落在了北航的肩上?!?/p>
中西交融實驗創新
9月初,2010級的125名新生已經入校,他們肯定還記得填報志愿時,選擇的是“理科實驗班(中法工程師學院)”。
中法工程師學院引進的法國通用工程師的培養模式,的確讓這些來自全國的學子們體會到了所謂“實驗班”帶來的“中西交融”。
中法工程師學院把原汁原味的法國通用工程師培養模式移植到了中國:即預科教育(3年)和工程強化教育(3年),預科教育強化了物理、數學等基礎知識,工程師教育涉獵領域非常寬的工程基礎教育。第六年結束時,頒發法國工程師學位委員會(CTI)授權的工程師文憑和北航碩士學位及碩士畢業證書。
“中法工程師學院的教育思路與從前蘇聯引進的模式完全不一樣。傳統思路是老師講解一個定理,告訴學生它是正確的,然后我們再證明它的正確性;這其實和科學研究的思路是完全相反的。中法工程師學院的教育特點是:從自然現象、物理現象出發,讓學生發現、認識和提煉規律?!?/p>
如何從現象中提煉總結規律呢?
“舉一個課堂實例,我們提出一個現象:水在風的作用下不停地波動,在水面投一個球,水又出現不同的運動;然后讓學生用計算機模擬這一過程、結果和運動軌跡。傳統教育下的學生就是用不同的公式去套,覺得不對再換一個;我們的學生在接受3年預科階段的教育后,會自己研究這一現象中的規律,自己發現和解決這一問題?!?/p>
因此,中法學院大部分的課程必須在實驗室里進行,重要的課程,要用其他學院3~4倍的時間來講。
學生對這種培養模式的感覺又如何呢?
“前3年的基礎課由北航老師和法國預科學校的老師共同承擔,之后的工程階段則全部由法國中央理工大學的教授飛到這里給我們上課。修完第一階段的基礎課,即數學和物理,就能明顯體會到教學上的差別。法國人喜歡抽象的思維和系統化的描述,中國人更喜歡實用的理論和直觀的方法。這意味著初上法國人的課程會覺得很難,但這培養了我們良好的數學思維?!敝蟹üこ處煂W院第一屆學生劉昕暢這樣總結,他即將赴法國高等電力大學巴黎校區學習。
以我為主平等交流
2009年12月22日,來華訪問的法國總理弗朗索瓦·菲永在北航發表了以“讓創新帶領我們走出危機”為主題的演講。
“我們07級的李天韻同學用流利的法語向總理提問,總理回答問題前說,‘我的孫子也在學中文,要是他的中文能和你的法語說得一樣好,那我該多高興啊。”
流利的法語為中法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與參與的機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中法工程師學院有近50%的學生志愿者,為許多法語國家元首、部長做翻譯、陪同;在法國總理菲永等高層政要的來訪中,學生也做了大量的接待工作。
學生經常有機會代表中法工程師學院去中央理工大學其他校區做短期交流,除了在第三年會有10%的學生交換出國學習兩年外,還有很多學生進行為期一學期或者一學年的交換學習。2010年1月至6月,2005級學生陶理赴中央理工大學巴黎校區交換學習一學期?!拔覀冊诜▏]有感受到十分劇烈的文化沖擊,反而更像是在驗證一些早就知道了的事情。在學校里,老師授課的方式和我們在北京的時候非常相似,我們在校園里還遇見了曾經到北京給我們上過課的老師們?!边@種似曾相識讓陶理非常適應當地的學習和生活。陶理同學最近加入了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的實驗室。
“我的學生甚至比法國本國的學生還要優秀,派過去10個就有8個排在前10名。這也是雙方都認為合作非常成功的原因之一,連續每年都能招收這么好的生源,而且學生都是各省高考前500名的佼佼者?!辈稍L間,總是能深深地感受到熊院長以學生為傲。
熊院長也強調:“中法工程師學院是中央理工大學的一個分校,與其他5所分校地位平等,我們相互交換學生,目前也有幾位法國學生在學院學習?!?/p>
一位學生家長曾因孩子沒考上赴法留學,找到熊院長抱怨,熊院長這樣給予答復:“您的孩子是非常優秀的,這無須懷疑;我們的確有一套篩選辦法,但我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優秀學生都送到法國,我怎么能把最好的學生都送到法國去呢?我們的目的是要培養出優秀的人才,而不是為了要把他們送到法國去?!?/p>
這正是中法工程師學院的指導思想——“本著堅持國家利益、學校利益和學生利益的原則,將中法兩國高等教育的成功經驗在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融為一體”的真實體現。
練好內功,自我完善
采訪中,熊院長多次提到要“練內功”。
這種以我為主的理念,讓中法工程師學院在引進法國模式的同時,又不局限于此。師資本土化、發展模式多元化,學院正致力于打造中國乃至世界上“國際化工程師培養”的品牌學院。
“完全依靠法方派師資過來,長期看來肯定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必須培養自己的師資?!?/p>
“學院拿什么來吸引人才呢?我們的工資待遇也不具有明顯的優勢,法方的資金主要用于派過來的老師的費用;中方的師資、管理等經費都是中方出。問題的關鍵是練好內功,要讓大家知道我們是金子,讓人才看見有平臺、有空間、有機會、有事業,才會覺得這里有用武之地。去年我們招聘了幾位留學法國獲得博士學位的海歸人才,今年我們還會繼續招聘,如果說學院剛建立之初還在為招聘師資發愁的話,現在已經基本不用發愁了?!?/p>
師資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本地化的問題?!拔覀儾粌H要培養學生,還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老師,形成造血功能。我們的目標就是我們中國自己的老師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通過這個認證,而且,對于中央理工大學來說,很i隋&最優秀的老師不是在里昂分校、不是在巴黎分校,而是在中崩文爪北京分校?!?/p>
在本土化問題上,熊院長對比了法方的其他幾個國際合作項目。“與越南的合作最后變成了越南單方培養,越南自己頒發證書,即把師資和證書都本土化了,但越南的證書就沒有國際聲譽,只是本國認可;我們的目標是只本土化師資,工程師文憑是一個國際公認的認證,我們不能把證書也本土化?!?/p>
“小荷才露尖尖角”,熊院長用這句意境很美的唐詩總結中法的現狀:成績不少,但仍然需要在不同層面全面加強建設,尤其是在工程師培養規劃方面?!俺艘苑▏こ處熍囵B模式為主,融合美國、德國、英國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先進的工程師培養模式,并結合北航的高等工程教育精髓,打造適應國際化需求的中西合璧的工程師培養模式,最終形成成熟全面的多元培養模式?!?/p>
美國的高等教育采用學分制,非常靈活?!唧w到工程教育可以參考麻省理工學院(MIT),鮮為人知的是MIT最初也是借鑒法國的經驗。通過百余年的建設,MIT成為一所全球知名的科學類大學,現在MIT又在提倡回歸工程。MIT經歷了這樣一個從工程到科學再到工程的螺旋式上升,這是為什么呢?我們需要從中思考借鑒。德國的教育模式和我們的比較接近。”
中法合作辦學的典范
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的交往歷史悠久。
“中國近代造船業和航空業的發源地——福建馬尾船政學堂就是按照法國人的方案建設的;鄧小平、周恩來等一批革命家就是在法國勤工儉學走上革命道路的;法國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改革開放以后,中法在核電站、直升機、高速列車、水氖航空、葡萄酒等領域開展了很多長周期、深層次、高水平的合作……作為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成員的中法兩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合作也一直保持著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背qv聯合國代表團科技參贊趙新力先生說,他既是北航校友,又是學院學生家長。
在教育領域,“法國在1921年的時候就已經迎接了第一批中國學生,而且在里昂建立了法中學院,這是中國在國外建立的第一所大學。……法國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學生的第五大留學意向國,非英語國家第—大留學意向國。”法國總理菲永在演講中說道。
兩國在合作辦學上腳步也不斷加快。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的辦學經驗,為在天津創建的中國民航大學中歐航空工程師學院、今年9月擁有了第一屆學生的中山大學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提供了重要的辦學借鑒。
中法學院無疑是中法兩國教育合作的歷史進程中一個里程碑,也成為兩國合作辦學的一個樣板。“我們已經成功地把我們的教學體制和中國的常規體制融合在一起,這種成功應該說是一種范例?!狈▏偫矸朴栏叨仍u價了中法學院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