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威利
在天主教廷梵蒂岡,虐童一直是一個禁忌性的話題。德國爆出羅馬天主教神父被指性侵犯男童的丑聞之后,梵蒂岡終于打破了沉默,這場風波把教皇本篤十六世本人也卷了進去,常年駐梵蒂岡的BBC記者大衛·威和想知道,教皇有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職責?
我在梵蒂岡做記者已經有40年了,從來沒有見過羅馬天主教廷陷入如此深重的一場危機。梵蒂岡,是現存的歷史最為悠久的國際組織,這場危機關系到教廷領袖的聲譽和可信度。
過去幾個星期,本篤十六世被迫直面天主教會受到的非常嚴重的指控。都柏林政府的兩份官方報告顯示,愛爾蘭的羅馬天主教會長期、有系統地掩蓋或者淡化報道中指出兒童遭神父性騷擾的案例。
愛爾蘭是一個天主教國家,丑聞讓教皇決定盡快著手為愛爾蘭的臣民和神父起草新的規章,就如何處理對男童性侵犯的神父制定更加嚴格的條例。
“惡意中傷”的假設?
但是一起突發事件把教皇搞了個措手不及,這一次曝光的丑聞與愛爾蘭性質類似,但卻發生在教皇的祖國德國,其中一起丑聞就發生在他曾經任教的大學所在的城市,教皇的哥哥曾經是當地教堂著名的男童唱詩班的指揮。
教皇本人曾在上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初期擔任慕尼黑大主教,現在,國際媒體正在毫不留情地深究教皇當年的工作業績。現在,德國教會方面已經承認,他們也曾經為受到指控的神父打掩護。
那么,教皇當年是知道、還是不知道他所管轄的教區內出現的神父虐童案件?如果他知道的話,為什么沒有采取行動將當事人撤職調離、并且通知警方呢?
梵蒂岡說,就教皇本人而言,這種假設是“捏造、惡意中傷”。但是,如果教皇不知道的話,人們更有理由問了,作為大主教,你是不是失職了?毫無疑問,梵蒂岡的公關機器開始連軸轉,試圖把矛頭從教皇身上轉移開。
慕尼黑掩蓋神父虐童指控,一名德國高級教士已經受到了處分。梵蒂岡的說法是,關于那起在媒體上已經連續好多天都是頭條新聞的特別嚴重的案件,教皇本人毫不知情。不久前的一天,梵蒂岡高級官員西克盧納主教接受了一次長篇正式訪談。西克盧納主教在梵蒂岡擔任監督大員,他在訪談中介紹了教廷對過去十年來教皇收到有關神父虐童指控案件大幅度上升的反應。
西克盧納主教說,在2003到2004年間他們的辦公桌上堆滿了神父被指控性騷擾的報告,其中許多來自美國。當年,現任教皇還是拉辛格大主教,是梵蒂岡相當于紀律檢查部門的負責人;西克盧納主教說,教皇當年在處理世界各地神父嚴重違紀的案件時表現出“智慧和勇氣”。
西克盧納主教還給出了許多數字,過去10年間,梵蒂岡紀檢部門總共收到3000起由各地大主教上報的神父“不正當性行為”或者“犯罪”案例,其中60%涉及同性間性行為,30%涉及異性間性行為。只有10%——也就是說只有大約300名神父被指控孌童。
西克盧納主教承認,這個數字當然不能令人容忍,但他還說,孌童現象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普遍”。
站不住腳的借口?
其中有些借口根本站不住腳,比如說,梵蒂岡發言人隆巴迪神父強調,孌童并不是教會的特有現象。隆巴迪神父否認2001年時教皇本篤有意設置“防火墻”;當時,教皇簽發了一份梵蒂岡官方文件,通知世界各地的大主教,上報給羅馬的有關神父不正當行為的案件要對外界保密。
西克盧納主教說,這不過是對文件措辭翻譯有誤。他說:“教廷從來不喜歡案件被高調公審,但也從來沒有禁止任何人把犯罪行為知會有關的民權機構。”
即使在意大利,神父孌童事件也開始走出隱秘的藏身之地,檢控官說,他們已經收到了80起指控。其中一起案件,當事的神父辯解說,他真心誠意地相信,只要對方不是女性,他的性行為就不是犯下了“原罪”。
性與神父,有關這個問題的辯論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公開、激烈。有史以來第一次,天主教會內一些高層人士公開呼吁,重新審視神父禁欲的教規。
潮流無法視而不見。梵蒂岡沒有能夠阻止一波接一波的丑聞,也許今年,潮流已經涌到了轉折點。
(摘自BBC中文網)
(編輯袁紅)
海外星云 2010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