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2010年是我國人才工作極不平凡的一年。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頒布。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海外高端人才引進工作應該如何開展?我們到底積累了哪些經驗?存在哪些問題?應該采取什么對策突破瓶頸?為此,本期特別策劃特邀請王輝耀,施正榮,施一公等一批著名海歸專家以及引智系統資深人士。圍繞“海外高端人才引進”撰文建言獻策。
2010年是我國人才工作極不平凡的一年。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人才規劃》)頒布。自此,中國擁有了昂首邁進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的行動綱領,中國進入了人才優先發展的嶄新階段。
李源潮同志在本期卷首談到:到2020年,中國要在國際上確立人才競爭比較優勢,要進人世界人才強國行列。這是個令人鼓舞而又需要全體中國人共同奮斗的國家目標。
為貫徹落實中央的戰略部署,國家外國專家局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全國引智系統相關的專題學習、專題培訓、專題研討、規劃編制等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
《人才規劃》強調,要“大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同時將“高端引領”列作我國人才發展24字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凸顯了高層次人才(包括高層次海外人才)在整個人才隊伍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面對新形勢和新機遇,海外高端人才引進工作應該如何開展?我們到底積累了哪些經驗?存在哪些問題?應該采取什么對策突破瓶頸?為此,本期特別策劃特邀請王輝耀、施正榮、施一公等一批著名海歸專家以及引智系統資深人士,圍繞“海外高端人才引進”撰文建言獻策。
海外高端人才引進是一項難度犬、投人大的工作。《高端化:海外人才引進戰略大轉移》一文,在對海外高端人才群體進行分析與定位的基礎上,提出了九個方面的改革創新建議。
目前,全球人才爭奪出現新的趨勢。《全球人才爭奪發展的新趨勢與中國的對策》一文,分析了中國在全球人才戰中的地位,提出了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八個方面的對策建議。
國(境)外專家在中國內地的數量2009年已達48萬人次。《“外國專家的家”與高端外國專家資源開發》一文,提出了在對外國專家群體實行分類管理的基礎上,優先開發2萬名左右高端外國專家資源的思路。
作為一名海外留學并歸國創業的高端人才杰出代表,《“百川歸海”的真諦》一文作者施正榮,在海歸回國創業以及自身創辦企業過程中,領悟出一個道理: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即“留人不如留心”。
高層次人才多以事業為重,吸引這一群體回國的最佳方法莫如告訴他:“你的事業在中國。”《事業: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的關鍵》一文,在介紹美國打造環境、借雞生蛋、地方優勢、高價挖人等四大引才高招的同時,逐條對照,分析中國的經驗、難點,并提出相關建議。他相信“事業在中國”是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的關鍵。
高端人才引進需要政府倡導支持,也需要市場自覺行動。作為市場的主體,我國企業的高端人才引進有何動作?環境如何?《東部地區部分企業高端人才引進環境掃描》一文,對我國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海外高端人才引進中的企業行為、中介市場、聘請成本等作了深度調研,引發了構建良好的高端人才引進環境、增進人才引進效益的思索。
中國未來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么?《高層次人才——中國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一文作者施一公的回答:一定是也只能是人才,但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高層次的世界級人才,具有戰略眼光的高端領軍人才。他認為中國人才形勢嚴峻,希望全社會對高層次人才引進的一些政策、做法,多一些理解,多一點支持。
20世紀以來,以美國等為代表的傳統移民國家通過移民法,吸引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高層次人才為其貢獻才智。面對國際上愈來愈白熱化的人才競爭態勢,中國怎么辦?《參與國際高端人才競爭,中國急需移民法》一文,建議借鑒發達國家管理外國人的經驗,逐步建立我國統一或者單一窗口的外國人管理機構,共同推動我國技術移民法律立法進程。
海外高端人才引進,是一項復雜、艱巨、持久的事業。本期特別策劃,圍繞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人才規劃》實施,暢所欲言、建言獻策,盡管還算不上是一項系統的研究成果,但是,每一篇文章,都飽含著作者的真知灼見,以及對祖國早日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的期待,凝聚著他們對中國人才事業尤其是高端人才引進事業的一片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