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子彥
金融海嘯后美國汽車業一片斷垣殘壁,一群汽車業門外漢空降至此,今年的北美車展上,這群外行人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細雪紛飛下揭幕的2010年北美底特律車展會場上,最吸引鎂光燈的,不是展臺上閃閃發亮的新車,而是一群與底特律汽車業素無淵源的人。他們是電信業巨頭、航空業CEO,以及歐洲汽車業老板。
通用、福特向電信業、航空業借將
首先登場的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前董事長惠塔克(Ed Whitacre)。身高1.93米、散發得州牛仔氣質的惠塔克,去年6月在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下,出任接受破產保護的新通用汽車董事長。
和惠塔克一樣,過去與新車伸展臺絕緣的,是3年半前接下福特汽車CEO一職的穆拉利(Alan Mulally)。今年65歲的穆拉利,在西雅圖波音總部任職長達37年,曾是波音反敗為勝關鍵產品777客機的總工程師。
北美三大車廠掌門人中,唯一仍和汽車業有淵源的,只剩克萊斯勒CEO馬契歐尼(SergioMarchionne),但同時兼歐洲菲亞特車廠CEO的他,卻是出生意大利,不折不扣的底特律外來客。
他們三人全非底特律汽車業大佬,靠著“門外漢觀點”發動變革,帶領遭逢百年危機的美國汽車業,從廢墟中尋找通往重生之路。

福特從年虧百億重生
去年第三季開始出現獲利
2006年9月,波音前CEO穆拉利從福特家族比爾·福特手中接下CEO一職,當年福特大虧127億美元,公司發行的債券更一度被標準普爾評為垃圾債券等級,“這門外漢搞不好連涂鴉畫的都是飛機,而不是車子。”媒體曾這樣嘲諷穆拉利。
如今,穆拉利卻成為美國汽車業的新英雄。福特不但是美國三大車廠唯一拒絕政府提供紓困的公司;去年第三季更開始出現獲利。成為金融海嘯后底特律最快恢復元氣的車廠;穆拉利去年還是《時代》雜志全球百大影響人物,汽車業唯一進榜的CEO。
此外,福特旗下的福特福星混合動力轎車與福特全順輕型卡車,更在今年底特律車展出盡風頭,聯袂摘下“年度最佳轎車”及“年度最佳卡車”兩項大獎。福特表現甚至優于豐田、本田等日系車廠,股價從金融海嘯期間最低的1.01美元,升至今年初最高11.6美元,大漲逾10倍。
產業局外人主導企業改造獲得成效,不乏其他先例。讓IBM這頭大象跳舞的前任董事長郭士納(Louis Gerstner),原本是那比斯可餅干公司(RJR Nabisco)CEO;寫下日產汽車重生神話的戈恩(Carlos Ghosn),原本是在輪胎行業打滾,美國汽車業也正循此路線尋求翻身機會。
革命一:專注單一品牌
非核心事業體。全面舍棄
穆拉利的福特改造大計,也在今年的底特律車展上首度公諸于世,關鍵詞是“one”:“ONE FORD,ONE PLAN,ONE GOAL”(一個福特、一個計劃、一個目標)。
為實現“一”的經營哲學,穆拉利接掌福特CEO第六天,就宣布出售集團旗下豪華車品牌捷豹(Jaguar)、瑞風(Land Rover)以及奧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大刀闊斧甩掉虧錢事業體包袱,集中資源發展福特品牌。就連如今福特開始由虧轉盈,經營漸入佳境時,穆拉利仍堅持出售沃爾沃(VOLVO)品牌給中國大陸的吉利。
為何選擇聚焦經營策略,作為振興福特的行動綱領?“波音經驗啟發(inspire)我。”穆拉利回答。
回顧穆拉利在波音的生涯,9.11恐怖襲擊事件重創航空業,讓波音業績首度被空中巴士超越,當時臨危受命出任波音CEO的他,第一步就是精簡組織推動全球共用平臺,除裁員3.5萬人,大力推動全球外包業務,縮減材料成本外,并與飛機買家的各航空公司,聯手開發新型777客機;還應消費者需求,將放行李箱空間增加10%。改革最終奏效,2006年波音新訂單數量再度超越空中巴士。
革命二:戳破工資保護傘勞動成本下調,競爭力立現
集中火力打造福特全球單一平臺,穆拉利不但出售非核心品牌,更大膽把福特百年祖產抵押到賭桌上。早在金融海嘯發生的兩年前,穆拉利便邀請全美400位銀行主管到酒店開說明會,以福特手頭全數資產與“Ford”藍色橢圓百年商標作為抵押品,取得236億美元巨額貸款,充實營運資金。事后回頭看,當時看似瘋狂的舉動,甚至被證券分析師解讀為病急亂投醫的決策,卻成為福特躲過金融海嘯的絕佳保護傘。
釜底抽薪改造福特經營體質,最關鍵的是毫無產業包袱的穆拉利,終結向來被外界認為難以撼動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被保護心態。在他堅持下,福特車廠工人勞動成本從原本的每周76美元,下調為55美元,與豐田車廠的勞動成本競爭力差不多。
革命三:簡化產品設計
三大車廠向歐洲設計靠攏
延續“一”的經營哲學,福特品牌啟動全球產品策略革新計劃。本屆底特律車展上公開的第三代Focus,和過去福特產品思維即存在顯著差異。由歐洲福特設計中心主導的全新Focus,未來將成為全球福特共用的產品,終結美國車廠過去一款車在北美、亞洲和歐洲等不同市場上市,卻得分別重新設計的思維,大幅降低至少一半的開發成本。
不只福特,歷經金融海嘯的美國汽車業,也紛紛改弦易轍,向重視節能效率的歐洲設計靠攏。
通用汽車別克(Buick)品牌市場總監貝里(Craig Bierley)在新款大型房車Regal的展臺上,即鄭重向外界介紹從里到外充滿濃厚歐洲設計風格的概念;克萊斯勒唯一發表的新車,也是共用菲亞特旗下蘭吉雅(Lancia)品牌小車底盤,瞄準美國市場的小排氣量車款市場。
(摘自《商業周刊》)(編輯/袁紅)
海外星云 201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