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雯
他是中國最大的外資投資單體——英特爾晶圓68項目的奠基人之一;他榮獲2009年中國政府“友誼獎”,成為英特爾員工榮獲“友誼獎”第—人:他舉家落戶大連,笑稱大連是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就是英特爾大連芯片廠總經理柯必杰。
榮獲2009年中國政府“友誼獎”,在人民大會堂領獎并代表所有獲獎外國專家發言,出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國宴,得到溫家寶總理親切會見,親臨天安門廣場觀看國慶游行和焰火晚會……回想起這些經歷,柯必杰用“巨大的榮譽”來形容,他說,接受這些,他誠惶誠恐。
接妻女共享榮譽
2009年9月29日下午,人民大會堂。初秋的北京云淡風輕,而人民大會堂里卻是情意融融。在新中國60華誕之際,2009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向1DO名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的外國專家頒獎,柯必杰作為兩名發言代表之一,代表獲獎的百位外國專家發表感言,他說:“能夠獲得此項殊榮并有機會參加新中國60華誕的國慶活動,我感到十分激動。這個獎項不僅屬于我個人,更屬于英特爾中國的所有本地和外籍員工。”
能夠拿到中國政府“友誼獎”,柯必杰稱是自己沒想到的。他是既高興又驚訝,謙虛的柯必杰把這個榮譽歸結為“反映出英特爾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被中國的認可”。他說,自己到大連已經兩年多了,所有工作在大連的進展都非常好、非常順利,其實這個獎也體現出英特爾與大連、遼寧以及中國非常良好并且緊密的合作關系。
英特爾總部對柯必杰獲獎的表現也是非常興奮,這是英特爾員工第一次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柯必杰告訴我們,在全球的cEO歐德寧列席的全球總部高層的面對面會議中,中國區總裁楊旭發表演講,其中第一頁就是關于柯必杰獲獎的消息。
這次獲獎讓柯必杰倍感自豪,他和妻子特意把女兒從美國接到北京,一起分享這份光榮。
為大連工廠傾注心血
談及英特爾的大連工廠,時間仿佛又回到了2007年。那一年,英特爾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保羅·歐德寧在北京宣布:英特爾將投資25億美元在大連興建一座先進的300毫米晶圓制造廠。
此話一出,引起世界關注。在過去22年中,英特爾已投資13億美元在上海和成都建立了芯片封裝測試和研發項目。但這次不僅是英特爾首次在中國建設芯片制造廠,也是英特爾迄今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海外投資。這一在集成電路領域具有世界級水平的項目建成后,大連將成為亞洲最大芯片生產基地。
柯必杰作為此項目的奠基人之一,全程參與該項目的選址評估、綜合評價、合約簽訂等一系列工作,為英特爾項目最終落戶中國大連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一晃3年,對3年來大連芯片廠的進展,柯必杰表示相當滿意。盡管在很多人看來這個時間似乎很長,盡管遭遇國際金融危機,但柯必杰說,大連廠建設—直在按計劃順利推進,“這么長的建設時間,是確保大連廠能夠達到英特爾—貫的要求,不是大連需要這么長時間,而是英特爾在全球所有的芯片廠都要這么長時間的建設。”
日前,英特爾公司宣布大連芯片廠將于今年10月正式投產。就英特爾項目進展情況,柯必杰說,大連工廠投產后將滿足全球市場需要,其產品將在全球最先進的電腦中使用。
對于當初為何選址大連,柯必杰告訴我們:“選址工作花了很長時間,最終選擇大連的原因一是大連良好的教育系統和人才儲備,二是大連有良好的生活質量,能夠留住員工。”畢業于新墨西哥大學管理專業的柯必杰格外注重人才培養,大連芯片廠落成后,他親身負責決策、工廠建設、員工招聘、培訓等工作。
柯必杰透露,目前英特爾大連芯片廠已有員工1000多名,其中60%—70%來自本地招聘。這些員工已經能夠確保大連芯片廠生產出第一批晶圓。今年,英特爾大連芯片廠還要繼續招聘,滿足未來大批量生產以及穩定量產的需要。2009年6月,英特爾公司宣布大連芯片廠技術升級:以65納米制造工藝代替90納米制造工藝,這也是目前英特爾在中國可以采用的最先進的制造工藝。
地道大連人
柯必杰已經在英特爾工作了近30年的時間。2009年1月,為了大連工廠的建設,他舉家遷到大連。如今柯必杰已經完全適應那里的生活,他笑言自己現在是地道的大連人!和妻子在開發區爬山,晨練,在海水浴場散步喜歡大連著名景點冰峪溝,品嘗當地海鮮小吃……兩口子用大連“土著”居民一樣的方式,感受著這座海濱城市的活力與魅力。“我原以為到中國后會瘦一點的,結果……”柯必杰“抱怨”道,中國的美食讓他欲罷不能。
對于大連,柯必杰非常滿意,“這是一座讓人興奮的城市,總是讓人眼前一亮。”夏季達沃斯、軟交會、服裝節、啤酒節……對大連的“節日”,他如數家珍,“能夠融入這樣的城市,分享那些美好的瞬間,總讓人感到興奮。”
如果說給大連一些建議,柯必杰認為“提升教育水平非常重要”。—方面,教育的發展能夠為大連未來的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另—方面,教育環境的提升,能夠使來大連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消除關于子女教育的后顧之憂。“大連芯片廠有經驗的半導體專家,主要還是來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他們對于我們的發展非常重要。如果他們的孩子能夠在大連獲得很好的教育,他們將非常愿意留在這里。”
建言人才培養
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公司,英特爾需要通過教育部門來取得更大的成績。“我們有很大的責任要幫助整個社會來發展全球人才。”柯必杰如是說,“早在小孩子們還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和很多中國的教師一起合作,教他們如何在教室里運用高端的電腦設備。我們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如何用這些技術,并開發自己的技能。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培訓,讓我們在未來成為英特爾,或者其他高科技產業的有用雇員。”
在英特爾大連工廠的建設期間,柯必杰親自領導和參與了中國大連半導體技術學院的籌建工作,以幫助中國培養、儲備半導體人才,打造完整的IC產業生態鏈。在他的影響下,英特爾公司無償捐助了一套價值4000萬美元的200mm的晶圓生產線設備,用于學生實踐操作培訓。
目前,英特爾大連工廠的員工超過六成來自于本地招聘。柯必杰并不滿足于讓這些中國員工做初級工作,他寄希望于將他們培養成獨當一面的高級信息人才,以便實現公司本土化,最終“扎根”中國。為此,很多員工被送往美國和愛爾蘭接受培訓。
在柯必杰看來,中西方教育制度有著明顯的差異。“中國的教育制度和我們西方的教育體制是不同的。在西方,我們更多注重的是體驗式教育,其中的一個做法就是讓他們實際進行工作,以及體驗。”柯必杰直言道,“通過接觸,我們發現中國的員工動手能力不強,所以在招聘大學生時,必須跟他們講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但在美國,一個男性大學畢業生一般都跟汽車打過交道,知道如何來修理汽車。所以我想這可能說明中國的教育體系跟實際的工作還是有些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