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對于中國車迷而言,眼下在賽車界最吸引人的并非舒馬赫,而是董荷斌,當這個祖籍溫州的小伙子叩響F1的大門后。所有人都開始重新審視這個不會講中國話的中國人。因為父輩移居荷蘭,董荷斌拿的也是荷蘭護照,但他血脈里流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他也從未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北京時間2月1日凌晨,F1雷諾車隊正式對外公布了自己新賽季的車手陣容。董荷斌創造了歷史,開天辟地般地將自己的名字寫入了一支F1車隊的陣容。這位在荷蘭出生的27歲選手,將以雷諾車隊官方三號車手的身份駕駛方程式賽車,征戰Fl賽場。第一時間,董荷斌難掩激動,“我夢想成真了這是一段全新冒險的開始。”令人感動的是,這個一直以“中國人”自居的溫州小伙將五星紅旗帶到了F1雷諾車隊的發布會現場。
“我是中國第一人”
對于成為F1史上首位華裔車手,董荷斌不無自豪:“這是歷史性的一步我將是在Fl車隊官方陣容中出現的中國第—人。”在雷諾車隊的新車發布儀式上,他說道:“這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中國自2004年正式有了F1賽事,至今仍然沒有人能夠成為F1車隊的一員,但現在我做到了,我很期待自己的表現。”
當然,董荷斌也沒有忘記—直以來支持他的中國車迷,“中國的汽車運動還處于萌芽階段,不過我現在所處的位置對于中國的汽車運動而言是一個好消息,我希望能夠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也希望過去支持我的中國車迷可以繼續支持我。”
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如果忽略董荷斌的荷蘭國籍以及一口流利的英文,他絕對是一個27歲的中國帥小伙。事實上,董荷斌在任何公共場合介紹自己的時候,也都會說:“中國是我父母的故鄉,也是我的故鄉,荷蘭只能說是第二故鄉。即使在荷蘭,我—直都對別人說我是中國人,這個身份我從來沒有忘記過!”2003年,為了表明把自己當做一個中國人的決心,董荷斌甚至專程跑回溫州,從倒樁開始練起,考到了中國駕照。而現在,董荷斌的駕照注冊國籍也是中國。
每次來到中國,董荷斌都會感到非常親切:“每次回中國參加比賽或者商務活動,我都會感覺特別興奮,因為看到的面孔都是那么的親切。”迄今為止,最令董荷斌引以為豪的就是代表中國隊參加A1大獎賽。“那一年首次代表中國隊參加比賽,就在澳大利亞獲得了第三名,中國隊也首次站上分站領獎臺,那一刻我感覺特別自豪。”
此外,2009年在北京鳥巢舉行的wRC爭霸賽也讓董荷斌難以忘懷。雖然那段時間北京非常寒冷,但整個過程令他感到十分愉快。“鳥巢現場氣氛很棒,車迷的熱情令人難以忘懷。除了個人的榮譽,能和韓寒一起代表中國隊出戰國家杯比賽,無疑是我的賽車生涯中最為深刻的中國記憶。”董荷斌表示。
養父母帶其走上賽車路
董荷斌的祖父祖母是第一批去荷蘭的溫州移民,后來他的父母也從溫州到了荷蘭,他們一家住在鹿特丹附近一個叫做威爾普的小鎮,開了一家名叫“藍荷酒樓”的中餐館。以開中國餐館為生,這幾乎是大多數中國移民海外生活的軌跡,不過和生在國外、長在國外的大多數華裔孩子不同,董荷斌選擇了一條賽車手的道路。
“我不認為我有什么天賦,在我看來當一個賽車手的必要素質很簡單,那就是不暈車。”董荷斌笑言自己和其他孩子沒有什么不同,如果非要在他的賽車生涯中尋找一個起點,那必須感謝他的養父母。“父母經營餐館工作很忙,我3歲的時候,該上幼兒園了父母就把我寄養到了鄰居布爾斯肯夫婦家,他們沒有孩子,生活也比較清閑,布爾斯肯先生很喜歡賽車,我也被他影響了”董荷斌毫不掩飾對養父母自的尊敬,“布爾斯肯先生經常帶我去卡丁車場玩耍,我慢慢就喜歡上了賽車,而我第一次參加比賽,成績就很不錯。”
“我的生命是賽車”
如果必須要多年的艱苦努力才能實現夢想,有多少^會愿意堅持呢?
曾有記者這樣問董荷斌:“你覺不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在賽車領域有著天然的劣勢?”董荷斌這樣回答:“這不是定律,只要足夠努力,為什么不能成功?”
和很多有天分的車手一樣,董荷斌從卡丁車到方程式的轉世變,幾乎—帆風順
18歲那年,董荷斌開始嘗試方程式比賽。那一年,他遇到了現在的經紀人溫克勒,后者開始帶著小董參加福特方程式、寶馬歐洲方程式等比賽。
此后的董荷斌—發不可收拾,2003年更是放棄大學學業,專攻賽車。同年,他參加寶馬亞洲方程式比賽,獲全年14站中的10站冠軍,并獲得F1威廉姆斯車隊的試訓機會。而后,董荷斌在F3比賽中逐漸成長,并在2006年獲得德國F3賽事年度總冠軍。
當時,外媒總是稱贊中國小子精準的判斷以及統治比賽的能力。鎮定和精確是董荷斌的風格,無論成績怎樣。“他從不顯得匆忙,”《The Motor》雜志這樣寫道,“可是如果你仔細看他在高速彎角中的表現,他似乎從來沒有松過油門,他的剎車比任何^都晚。”這些話語是那么熟稔,仿佛是在評價巔峰時期的舒馬赫,或者塞納。
在這一連串光環的背后,董荷斌也付出了許多,個中艱辛或許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董荷斌說:“賽車幾乎是我的全部,我為之付出了很多,但是我愿意。我在開卡丁車時,由于比賽地點距離家較遠,我平時還要上課,通常都是周六一大旱就背著放有賽車服和日常用品的兩個大包出門,然后乘兩小時的火車與車隊會合。在周末連續兩天比賽完后,周日晚再乘兩個小時的車回家。就這樣,我連續兩年在車隊和家之間奔波。雖然當時苦了點,但是現在看來,這點苦是值得的。這兩年的磨煉給我帶來了很多收獲,包括心理上和性格上。”
長年一個人在歐洲比賽,董荷斌已經養成了極其自律的生活習慣:從來不熬夜,就算再忙,也要找出時間來進行體能鍛煉;酒和咖啡更是禁忌,他從來不碰。
在賽道之外,人們總是贊揚董荷斌——用經紀人的話——“謙遜和微笑”,他的父親則形割了子有著“輕松愉快的個性”。
毫無疑問,董荷斌是一個帥哥——走一條體育娛樂明星的道路,名氣加外貌,條件完全具備。早在6年前,他還馳騁在F3賽道上時,就有演藝圈的人士給他遞上劇本,報酬不菲。但董荷斌堅決推掉,“我知道我要的是什么,我的生命就是賽車,沒有其他時間去忙別的事。”
最想代表中國出征
雖然生長在荷蘭,并且擁有荷蘭國籍,但是董荷斌—直以中國車手的身份參賽,這一點無疑令^有些好奇,而董荷斌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我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董荷斌說:每天早晨起床照鏡子的時候,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黑頭發、黃皮膚、黑眼睛,而不是黃頭發、白皮膚和藍眼睛,那我為什么不說自己是中國人?雖然在荷蘭整天與面包和奶酪打交道,但是董荷斌表示他最喜歡的食物是中國菜,而且非常喜歡媽媽親手做的酸辣湯和餃子湯。
不過目前董荷斌的中文仍不好,因此他專門找了一位老師教他中文。只是因為工作的關系,經常飛到不同的國家參加比賽,這種學習還不是很連貫。而在去年的鳥巢挑戰賽上,當著眾多記者的面,他表態說:“學習中文于我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然后用漢語說一句)但我會很快學好的。”
正式成為雷諾車隊第三車手之后,董荷斌的生活注定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首先,隨著3月中旬F1新賽季的到來,董荷斌就要按照賽歷而整年輾轉于世界各地,2010年的董荷斌會成為一個空中飛人。談起周游世界,董荷斌坦承他最渴望的目的地正是中國:“中國是我的故鄉,只要中國隊需要我,時間不沖突,我一定會隨時聽從召喚。”
而當記者問他想不想代表中國隊參加A1比賽時,董荷斌笑笑回答說:“如果有機會,我很想代表中國參加A1比賽,即使前提條件是讓我放棄荷蘭國籍,我也愿意。”說這些話時他很從容,也很真誠,沒有絲毫做作。在這個年輕人身上,你可以看到健康、淳樸、沖勁兒,還有無處不在的“中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