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庭毓
金融危機使廣大的中產階級內心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深怕老年身邊沒存款,更怕哪天工作不保,直接淪落到“薪”貧族。身為中產階級的你,如何不為沒錢所苦?五招理財觀念,讓你擠出財富。
第一招:和數字做朋友,計算你的夢想
很多初入社會或薪水不高的基層員工,因為眼前的生活壓力太大,因此只要談到錢,就會用情緒代替理性,完全不想談財務規劃。
但是,有豐富輔導弱勢家庭理財經驗的臺灣理財志工蔡嘉齡卻有一套“夢想量表DIY法”,也就是請你先寫下自己的夢想,還有實現這個夢想需要多少錢,例如開一家美容院,需要多少錢,或是買一臺摩托車,需要多少錢。
第二步,則是誠實地寫下自己現在有多少存款,或是每個月有多少的現金結余。當目標數字和財務現況對照后,就會發現“數字有多少,夢想就有多遠”。因此要達成夢想,就必須擬定儲蓄計劃,循序漸進地朝目標數字前進。
第二招:從記賬開始,管理每一塊錢
對于收入不豐厚的薪水族來說,究竟該如何“擠”出錢來儲蓄?蔡嘉齡建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記賬做起”,因為記賬可以幫助這些人了解金錢上的收入和支出,告訴你,錢都花到哪里去了?
記賬不是只計流水賬,而是要進一步的管理。理財認證規劃顧問黃正勛建議,要有效地通過記賬進行收支管理,除了要將花費分類,最好還能夠區分出哪些費用是“固定費用”和“可調整費用”,像是例如房租、房貸、學雜費等,是不能省的固定費用。
但是,吃飯、買衣服、手機,甚至無法分類的“雜費”,往往就是可以逐項檢討,找出可以節省的空間。在定期檢視后,先刪除“每天其實并不需要的費用”,例如每天一杯的珍珠奶茶,如果能夠用自備水壺取代,一天可以省下,一年就能省下不少錢。
第三招:全家總動員。齊力煉金
“沒錢”對許多家庭而言,往往是最難被搬上桌面討論的問題。但是蔡嘉齡建議,集結全家人的力量,共同分擔家庭的經濟困境,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記賬為例,蔡嘉齡建議收入有限的家庭,應該全家人一起記賬。利用白報紙畫成大型記賬表,貼在全家人都看得到的地方,把每月家庭的收入、政府的補助款項通通列出來,這樣才知道每月總共有多少錢可用,然后結算每天的花費才知道還剩下多少錢,可以避免透支。
甚至全家人可以討論,今天哪些花費太多、哪些費用應該可以省,傳遞子女在消費時去分辨什么是“想要”、什么是“需要”。甚至當有大筆費用將要發生時,例如在兩個月就要繳學費了,這筆錢該從哪里來?全家人可以一起討論,籌措學費的短期儲蓄計劃,甚至應該編列預算,在親子互動的過程里,養成正確的理財觀念。
第四招:珍惜信用,控制負債
許多家庭在經濟出現收支失衡時,都會想要借錢來救急,而且會選擇貸款門坎最容易的借款工具,例如信用卡、現金卡或是動用保單借款,但是再解決燃眉之急的當下,卻忽略愈容易取得資金的工具,要支付的利息代價愈高。
愛因斯坦曾說,“復利的威力勝過原子彈”!循環利息滾動的速度正是如此,如果一味地靠借貸來解決家庭開銷的缺口,很快地就會落入貧窮的深淵,因此盡量不要使用這類“先消費后付款”的支付工具,才可以避免現金流缺口的擴大。
第五招:訂出理債計劃
負債,不見得都是壞事,但是債有好壞之分。好債可以幫助你賺錢,改善生活,例如買房子背房貸。只要清償房貸后,不但有個溫暖的家,而且房屋增值還可能因此增加你的資產。
相反地,壞債吞噬你的財富。因為花在償還壞債上的利息,就會把你推向貧窮的陷阱。對于被債務纏身的人來說,想要無債一身輕,建立健康的財務能力,就應該訂出理債計劃。
臺灣理財作家夏韻芬建議,理債的第一步,就是先把手上的債務分為好債和壞債,例如房貸、車貸,還有資產價值的就是好債;至于信貸或信用卡、現金卡,因其借款利率高,如果沒有謹慎運用,就變成壞債。至于理債程序,當然是優先處理壞債。如果壞債的金額龐大,不能只繳最低應繳金額,否則利息滾動的速度很容易使得負債快速膨脹,不可收拾。
根據調查,收入不穩定或是經濟來源不足的家庭,最容易落入貧窮的困境。因此,想要擺脫經濟弱勢,真正治本的方法,應該是要想辦法有穩定的工作收入、一技之長,才能穩健自立。
至于“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這是許多理財專家的共識,尤其在知識經濟的社會中,擁有知識的人比較容易擁有高財富,所以讓下一代可以及早接觸正確的理財觀念,也就能避免貧窮的擴散或遺傳。
海外星云 201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