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 知

迫在眉睫的需求
互聯網挾著海量信息鋪天蓋地而來,讓人類辛辛苦苦花了千百萬年才演化出來的腦容量顯得捉襟見肘。
基本上我們可以確定,在未來幾十年之內,人腦的能力并不太可能有顯著的提升。于是有人提出,應該讓大腦的工作集中在人類能做而機器不能的領域上。讓機器去記憶,而讓人來選擇,這才是彼此的優勢所在。讓機器去記憶,讓人來選擇,這才是彼此的優勢所在。
這種設想在虛擬世界中十分容易實現,搜索引擎便是實現的方法之一。但是現實世界中實現起來就困難重重了。圖書館的書架上沒有Google搜索框,翻開一本書時手指所及之處,也不會跳出《金山詞霸》的翻譯窗。即使帶著電子地圖去旅游,但對于那些不擅辨別方位的路癡來說,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本身就是一個堪比“to be or notto be”的艱難抉擇。虛擬世界中那些觸手可及的信息,在現實世界顯得遙遠無比。
不過最近有了一些好消息。借助有攝像頭、能上網的智能手機,我們可以獲得看待世界的全新方式。真實世界的景物和虛擬世界的數據疊加在屏幕上,我們透過它將看到一個混合了真實和虛擬的窗口,看到被虛擬增強了的現實。
解決方案——增強現實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這是一個吸引人的概念。它追求的是將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嚴格對應起來,然后在適當的時間給予使用者適當的幫助。“對應”是增強現實的關鍵詞之一——當你看著一只梅花鹿的時候,你的增強現實系統不應該告訴你那是一匹長了斑點的馬。
遺憾的是,自1992年被提出后,對增強現實的研究就一直止步不前,難以投入實際應用。幸好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希望。感謝摩爾定律,感謝異想天開,感謝第一個把攝像頭和傳感器裝在手機上的家伙。在多種技術的協作下,增強現實的春天終于要來了。
充滿希望的未來
來自歐洲的軟件開發商SPRXmobile,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Google Android系統的增強現實瀏覽器Layar。它將手機的攝像頭、GPS,電子羅盤和互聯網功能相結合,創造出了一種別具一格的移動應用。
打開Layar,就會自動啟動手機攝像頭,用戶只要將其對準某個方向,軟件就會根據GPS、電子羅盤的定位、定向信息,給出面前各建筑物的詳細信息,以及該方向上各種常用功能建筑的距離等。用戶可在屏幕上找到哪些房子正在出售,附近有什么熱門的酒吧或商店,哪里有診所或銀行ATM等。
當然,要完整實現這一功能,需要大量本地信息的提供商參與。因此Layar目前僅在荷蘭進行測試,信息由當地的ING銀行、funda房產網、Hyves社交網絡、Tempo-team招聘網站以及Zekur醫療網分別提供。SPRXmobile表示,Layar將于近期登陸德國、英國和美國市場。
一個名為Acrossair的團隊也為iPhone制作了一款神奇的增強現實軟件,名為New York Nearest Subway。顧名思義,它僅適用于紐約地鐵。啟動軟件,然后將iPhone攝像頭對準地鐵各個路口,手機屏幕上便會出現這個出口對應的地點信息-如果對準地板便會顯示各個方向能走到的地方。Acrossair制作了整個紐約33條地鐵線路的導航標識,據說他們目前正在為倫敦開發一套同樣的系統。
由此可見,增強現實離我們已經很近了。也許不用太久,我們就可以只憑一支手機走遍天下,沒有語言的障礙,沒有方位的迷惑,有的,只是旅行的輕松和愜意。
摘編自科學松鼠會
編后語
信息爆炸已經成了當今社會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這個時候,除了利用電子技術來幫我們整理、歸納、解釋各種信息之外,媒體也應該擔負起為受眾過濾繁雜資訊的職責。2010年的PCD就在努力成為廣大讀者的“IT信息管家”,用我們的腦力和體力,來為你篩選最好看、最有用的IT及周邊資訊。這樣的PCD,你覺得怎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