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a Fenn
湯姆·薩奇眼中。人們隨手扔掉的果汁包裝袋可不是垃圾,他看到的是一個鉛筆袋;而一張被丟棄的黑膠唱片可以變身為掛鐘;糖果紙呢?當然是漂亮的風箏啦。
薩奇,28歲,美國新澤西川特頓市地球循環(Terra Cycle)公司總裁。對于這位商業奇才而言,正是這些奇思妙想助他敲開了財富之門。
別看薩奇總是一副胡子沒刮干凈、邋里邋遢的模樣,這個說話速度快得像機關槍的年輕人所掌管的公司,可是垃圾再利用行業里的翹楚。“地球循環”并不像其他垃圾回收公司那樣把垃圾打碎、分解或制成漿,再做成其他東西,而是收集各種廢棄包裝,想辦法讓它們重生。例如,優酪乳瓶可以改造成花盆;零食包裝袋做成浴簾……公司85名員工制作的商品多達200種,目前在沛可(Petco,美國大型寵物連鎖店)、沃爾瑪、凱瑪等美國各大零售商場都有銷售。
大公司一告聲名大噪
薩奇的公司如今市值高達740萬美元,并已進軍墨西哥、加拿大、英國和巴西,比起2002年草創時的景況,不可同日而語。他當年是普林斯頓大學一年級新生,和同窗好友喬恩·拜爾聯手參加一次創業比賽,計劃利用蚯蚓的排泄物制做成有機肥料販賣。盡管沒能贏得比賽,他們還是決定放手一搏。兩人傾其所有,并向親友借錢,透支了所有的信用卡,還請來創投專家羅賓·塔特相助。
由于沒錢做產品包裝,薩奇和拜爾只好上街在資源回收箱里搜集空瓶,還差點被抓進警察局(他們不知道這樣是違法的)。不過,他們倒有一個意外收獲:發現大多數廢棄空瓶的尺寸其實大同小異,而且蓋子也大致通用。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利用生產線來快速裝填產品。
目標變得非常明確:化垃圾為產品!薩奇覺得他可以從普林斯頓大學退學了。
“地球循環”首推的產品是肥料。他們利用大型餐廳的剩飯剩菜養殖蚯蚓,將蚯蚓的排泄物裝在回收瓶里販賣。結果這種廉價又環保的綠色肥料迅速在市場上贏得口碑。
2004年,居家修繕連鎖店Home Depot開始把這種肥料放在旗下的加拿大商場販售,形勢一片大好,就連園藝產品巨頭史考茲(Scotts)都開始注意到這個新興的競爭對手。2007年,史考茲將薩奇的小公司一狀告上法院,聲稱“地球循環”黃、綠兩色的包裝圖案與史考茲的Miracle-Gro品牌包裝圖案過于相似,誤導消費者。“地球循環”立即更換了包裝,薩奇卻形容這次訴訟是“前所未有的好事”,因為媒體大肆報道“小蝦米對抗大鯨魚”,讓“地球循環”有以小搏大的宣傳效應,業績一夜間飄升了一倍以上。“地球循環”自此迅速成長,并增加了新的生產線。
花小錢愛地球人人都行
他們的另一件明星商品是由果汁包裝袋改成的鉛筆袋。最初,該公司共同創辦人羅賓·塔特聽聞加拿大卑詩省存放了2000萬個回收的卡普里陽光(Capri Sun)果汁袋,被壓成一堆堆又黏又臭的塊狀等待處理。他趕到那兒,說服加拿大官員把這堆可怕的垃圾交給他。“他們一副認為我頭殼壞掉的樣子!”他說。隨后,他找到了卡普里陽光所屬的卡夫(Kraft)公司,向幾位負責人說明來意。對方欣然認同了這項資源再生的好主意。
如今,“地球循環”的倉庫每周都會接收200萬個來自“資源回收隊”的包裝袋。回收隊成員來自學校與非營利組織,并由幾家袋裝食品公司贊助。回收人員每交出一件回收物品,可得2美分的報酬。
新澤西州羅賓斯維爾市沙隆小學的老師艾倫·瑪利薩動員學生組織了一支回收隊。僅僅一年時間,孩子們就收集了2萬個果汁包裝袋。
贊助企業也從中獲益。只要是他們產品包裝改制的商品成功售出,就可以抽取銷售額的5~7%,但同時也得捐出部分收入給慈善團體,企業形象大大提升。卡夫公司的杰夫·沙赫利說:“由于我們公司的努力,人約500噸的垃圾(相當于1億多個包裝袋)免于進人掩埋場的命運,而且我們還捐款超過25萬美元。”
來到“地球循環”的辦公室,一切用具都經歷著自己的“第二春”(或許是第三、第四春了)。這些家具打哪兒來?薩奇說:“垃圾車。”他老愛強調,自然界沒有垃圾,“地球循環”也是個讓人尋到“第二春”的公司,他不查員工犯罪紀錄:你來了,你能做事,就留下來。
“地球循環”進行垃圾回收制,必須與許多大公司合作,但這些大公司往往被傳統環保分子視為生態大敵,薩奇承認他一直受到批判。“但80%的美國人都在大賣場購物,”薩奇說,“因為比較劃算,這點是不會改變的,問題出在那些有機、綠色產品總是比較貴。而我們公司,所有產品都由免費的垃圾制成,人們有權利不必花大錢,也能保護地球。”
(編輯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