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函漾
或許是因為石材吸熱,雖然已過端午,走進賴家位于臺北彰化縣鬧區的墓碑雕刻鋪,仍感覺充滿涼意。賴鴻儀說:“這行不能攬客,生意清淡時,就拿雞毛撣子掃一掃墓碑石上的灰塵。”這個動作代表整理櫥窗門面,是做給靈魂看的,他們相信將死或已死之人的靈魂會引領家屬上門訂貨。
這家店已開70幾年。賴鴻儀高工畢業后考入大公司上班,應父親要求回來接棒。這一行過去社會地位低,很多人大白天經過時老遠就繞道而行,還以手遮小孩眼睛;爸爸擔心他娶不到太太。又托人讓他去信用合作社上班。但因收入遠高于上班族,一年后,賴鴻儀仍回家習藝。30歲,他認識附近賣五金的女孩,她對生死、靈異故事很好奇,常來聊天,不顧家人反對嫁給他。
近年推行火葬,加上工廠低價量產,手工墓碑雕刻逐漸式微,賴鴻儀也刻骨灰壇、廟宇石匾,并考取禮儀師執照。他透露:“彰化出身的臺商很多,還是喜歡土葬,很舍得花錢。”如今民風已開,曾有人臨終前要求將同性密友大頭照一起貼在墓碑上,那密友也答應了,“以前很避諱這種事,要貼也只能貼已過世的人。”
平時,由賴父賴財寶在碑上寫字,賴鴻儀和弟弟持電動刻模機刻字;工作時粉塵飛散,噪音驚人,得戴上口罩、護目鏡和耳機。刻壞、刻歪了,用石粉、煙灰修補,比刻字更花時間:“心情不平靜,刻痕就不平整,所以我爸不準我們投資股票,才能保持專注。”一座墓碑要耗上一天,要價1萬元新臺幣起。
賴家父子苦練出一手好書法,鄰居都愛他們寫的春聯,沒有什么忌諱。彰化縣長為美化市容,曾要求他家關店或搬遷,賴鴻儀說:“我爸回他:‘彰化只剩我們一家,收起來以后你家有人死了怎么辦?縣長就閉嘴了。”(編輯/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