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癌癥和人的生活習慣有密切關系,比如像吸煙、飲酒、吃過多的動物脂肪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可以大大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定期體檢可以有效提高癌癥治愈率。
禁煙在某種程度上吸煙是導致肺癌發病的第一因素,而且吸煙跟消化道腫瘤、膀胱癌、宮頸癌以及乳腺癌都有關系。美國防癌實踐證實:大規模戒煙可以降低癌癥發病率。
喝飲酒適量,別喝高度酒。過度飲酒增加喉癌、胃癌、乳腺癌和直腸癌的發病率。糖尿病是多種腫瘤的重要危險因素,飲含糖飲料也要有節制。
吃熏烤、油炸、鹽腌食物與某些消化道癌癥有關,提倡大家少吃油炸快餐、熏制品、腌制品和剩菜剩飯。肥胖是大腸癌、乳腺癌、腎癌和胰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盡量少吃高能量食物,每周攝入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的量要少于500克,盡可能少吃加工的肉類制品;提倡每天至少吃5份不同種類的非淀粉蔬菜和水果,每餐都吃谷類或豆類,限制精加工的淀粉性食物。喜食熱燙飯菜、進食過快、長期食用刺激性食物也可能在食管癌的發生發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住環境污染是誘發癌癥的一大因素。比如肺癌的發生與空氣污染有直接關系。裝修房屋、汽車尾氣都會產生苯,苯致白血病(血癌)的作用也比較肯定,裝修引發的兒童白血病的實例也很多,所以新裝修的房間一定要通風一段時間再入住,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
定時體檢多數癌前病變歷經若干年甚至數十年才進展到早期癌,體檢可以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腫瘤,提高癌癥治愈率。如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積極開展宮頸癌普查,死亡率下降了90,B9%。
“癌癥可防”不是空話,關鍵是是否人人都認真落實防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