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綠蕓
你,還在瞎學習嗎?親手描繪夢想金字塔和矩陣法,從此讓“學”快又有效!
這個世界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在改變。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在社會上能用到的最多不過20%,其他80%都得在社會中學習。換句話說,一個大學本科系畢業生,從畢業那年開始起算,他的知識已開始進入半衰期,而且短短幾年內就可能被折舊耗盡。而你自以為有價值的知識,“知識保鮮期”早已從20世紀初的30年,縮短到現在只有5~10年。
著魔上班族安逸怕改變
這就是可怕的知識淘汰率。“未來的社會,沒有軌道可循,面對變動,你必須自己找答案!”管理大師大前研一說。
以任職小型證券公司營業員的布萊恩為例,他手上有三五個固定下單的客戶,日子過得很愜意。但沒想到2006年公司被購并之后,開始進行裁員,很不幸的,布萊恩就名列其中。當時證券業不斷購并,加上網絡交易興起之后,營業員的工作也愈來愈難找。
起初,朋友介紹他往壽險業發展,他因不想背負業績壓力而作罷。
后來,有朋友開的網絡公司請他做股市研究,因為接近本行,他重新回到職場。但他才上班沒幾天就發現,在網絡公司,即使不是工程師也要懂得拉簡單網頁、熟習HTML語言。擔心網絡技術變化太快,布萊恩最后又打了退堂鼓。目前,布萊恩美其名是專業投資人,但其實他只是整天待在家里打電玩的宅男。
根據大前研一的研究,職場中有一個“著魔的15年”現象,許多人在這個階段會明顯碰到工作瓶頸,學習明顯后繼乏力。關鍵就在于他們久待“舒適圈”,內心害怕改變。
職場里的“著魔年紀”最常犯的2個錯誤,一就是他們誤判了環境,二是他過度適應所誤判的環境。誤判會讓人停止學習,也讓布萊恩的人生停擺。
如果你不想被職場大浪吞沒,不想變成“著魔年紀”,或許現在你應該靜下心來,想想你該學什么?
分辨急迫感聚焦不瞎忙
當你體認到該“學習”時,請先分辨急迫性的真假,千萬別隨處亂抓地“瞎學”。看到同事在學英文,就跟著報名;專案管理正夯,就不問三七二十一,匆忙趕流行,弄得自己像只無頭蒼蠅,疲態百出。
《急追感》作者約翰·科特(John P,Kotter)認為,假的急迫感就是瞎忙,是可怕的破壞力,你會忙得團團轉,最后卻一場空。真正的急迫感則是一種高度正面聚焦的力量,一旦確認人生學習里“迫切重要”的事情,反而會每天讓你迫不及待展開學習。
夢想金字塔企劃設目標
創業成功的日本網絡公司創業家熊谷正壽,他之所以能在有限時間里達成完美人生,就是因為“設定目標達成的順序”。
熊谷認為,在20~30歲時期,必須先強身健體、保持良好的心靈精神狀態,并且不時追求知識富足度,因此將重心放在此三大項上。然后設定階段性目標,鞭策自己如期達成。進入30~40歲時期后,轉而追求家庭與社會地位,按部就班完成階段目標,才能達到經濟富足的終極目標。
也只有設定好人生目標的優先順序,隨時檢視自己缺乏了什么,并積極向外尋求學習,補充自己的不足,這樣,你事先設定的夢想金字塔,才不至于淪為海市蜃樓。
矩陣學習法鞭策執行力
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認為,“學什么”當然重要,但是要適應資訊爆炸的時代,“怎么學”更不容忽略。
。
曾任日本小泉內閣經濟財政大臣,且被韓國總統李明博聘為經濟顧問的竹中平藏,提出了“矩陣學習法”。此法近一步將學習劃分為4個象限。
竹中認為,若以類別作為劃分用的縱軸,學習應該分為“職場武器”和“豐富人生”2類,顧名思義,前者著重增進職場競爭力,后者則強調讓人生多元發展。
矩陣的橫軸,則為“時間長短”。學習依進行時間的長短需分為“有范圍的短期”與“沒有范圍的長期”2類;在有時間范圍的學習中,偏重證照、考試分數等資格的取得,長期學習則能讓學習效果潛移默化。竹中表示,實際訂定時間表,足以增進學習執行力。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面對不同挑戰,因此須自行調整在這4類學習領域的時間分配和順序,因人而異,因時制宜。
(編輯/寧良凌)
海外星云 2010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