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慕尼黑的應用藝術與設計博物館,首度為單一品牌舉行展覽,而這個雀屏中選的品牌,便是Driade(德里亞德);展場呼應了產品的設計取向與藝術價值,在當年蔚為話題。
創立于1968年的Driade,呼應了意大利在20世紀50年代后因反法西斯主義所興起的重建思維與工業革命,結合生活與藝術、提供消費者整體性的設計成為主流,如此“意大利style”延續至今,而Driade便是最早,也最開闊的實踐者。
原本只是制造收納柜的小公司,德里亞德慢慢找來各領域的美麗頭腦合作,并賦予他們極大創意空間。從大師級的如恩佐·瑪麗(Enzo Mari)到剛躥起的如菲利浦·斯塔克(Philippe斯塔克)——Driade也是首先擁抱非意裔設計師的意大利品牌之一,從非常西方的康斯坦丁·格爾克希奇(Konstantin Grcic)到非常東方的伊東豐雄,所有設計在Driade都能盡情呼吸,而Driade也以提供全方位產品(或藝術品)為發展方向,家具、餐瓷、地毯甚至擺飾品,一應俱全。
菲利浦·斯塔克(Philippe Starck)
這幾乎是討論每個設計品牌時,都會提及的名字了。20世紀80年代斯塔克與德里亞德合作推出仿佛小士兵般的餐椅Toy chair,游走于正經與淘氣間的外形及可堆棧的便利性很是創新。當時他剛重新裝潢巴黎的Le Cafe成功,往后名利雙收的故事自然毋須多言了;多年來斯塔克作品簡直泛濫,但他持續為Driade設計的數張單椅始終保有獨特性,看最新的Out/In座椅,在比例上多么饒富興味,斯塔克真是寶刀未老!
妹島和世
今年擔任威尼斯雙年展側展人的日本建筑師大師妹島和世,以日本居住空間狹小為構思靈感,為德里亞德設計出此款hanahana花器,加上路邊隨手摘下的野花,便可造就一幅藝術。
法比奧·諾文布雷(Fabio Novembre)
在今年米蘭展以一張Nemo椅艷驚全場,Nemo是意大利文Nobody之意,習慣戴上面具的現代人坐在面具椅里,無名地生活在都市之中,完全說明了這位帶有詩意的意大利建筑師對存在的質疑、悲嘆與禮贊。
維托里奧·洛卡特利(Vittorio Locatelli)
老師出身的意大利建筑師,而后將設計領域推廣至各項應用藝術,包括產品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等等,與Driade的合作也非常多元,從餐瓷、燈具、燭臺、地毯甚至兒童玩具,風格活潑多變。
賽維爾·路斯特(Xavier Lust)
擅長以簡潔優雅的線條帶出功能性的賽維爾·路斯特,是當代比利時最出色的設計師之一,對鋼材尤其深具興趣,不斷探討其使用形式與可能性,作品具有超越潮流的永恒特質。
羅恩·阿拉德(RonArad)
以色列裔設計師、薩哈·哈蒂(Zaha Hadid)的同窗,羅恩·阿拉德偏愛利用現代美學與技術將傳統翻新,特別重視輕巧與未來感、對材質有突破刻板限制又充滿感性的運用,在與Driade的合作上得到印證。
博雷克·西派克(Borek Sipek)
擁有室內設計、建筑、哲學與美術背景的波西米亞天才,將捷克玻璃不特別注重薄透、卻能在細節處與形體上創造美感的特性發揮極致,作品既前衛又古典,與Driade有不少充滿想象力的合作。
深澤直人
著名日本設計師,無印良品的壁掛式CD實在太受歡迎。深澤直人不相信喧嘩之物,所有設計都隱藏在耐人尋味、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低調美學之中,當然,Driade完全理解這點。
(編輯 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