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安全感,是好事
幾年前,我受邀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場同學會擔任演講嘉賓,在會中,我邀請每位校友完成一個句子:“25年前,我從未想過我……”一位很有魅力的女士起身說:“25年前,我從未想過我會站在這里,很榮幸以普林斯頓校友的身份在這里說話。我不知道接下來25年,我會往哪里去,或是我的事業和人生應該朝什么方向走。”
2/3的在場觀眾,為她的誠實起身鼓掌,并且點頭表示同意。我后來特地去找她,得知她的名字是克萊兒,最近剛離婚,有兩名即將成年的子女,而且不久前才被一家投資銀行公司裁員。她不敢相信,她的人生會是這樣的結果。“我覺得很不安。”她說。
“還沒有到結果,”我回答,“這只是在漫長、多彩多姿的人生中片刻的困難而已。而且不論如何,結果可能是好的。”
“你在開玩笑嗎?”克萊兒說,“我不知道何去何從,我看不到未來,甚至不確定自己是誰。”
“這就是為什么這樣很好。”我說。聽著,我知道一開始很難接受這種話,不論是對那時的克萊兒,或是對以前的我都是如此,但是我衷心相信,不知道自己是誰是件好事。不安全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如何)可能是好事,不是壞事。如果你想一想,就會發現,我們本來就無意過著井然有序、可以預期的生活,每件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就像知道下星期要穿的衣服一樣。你知道,我們的裙子、襯衫、鞋子、耳環……所有的一切,機械地像閱兵一樣按照順序,全都折疊和標示清楚,它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履行它們的既定任務。
不,我認為,安逸實際上會阻礙成長。
達爾文是對的
我不是在開玩笑。如果我們全然地安逸和安全,如果我們無欲無求,無憂無慮,只渴望一成不變,那么成長、改變、創新、再創新的動力從何而來?在這個狀態之中,達爾文所謂的進化在哪里?哪里都找不到。
達爾文是對的,他說:“物種中最強、甚至最聰明的,未必能存活,只有最能夠適應變動的物種才能存活。”
事實上,如果我們一直待在舒適圈里,就無法成長,但大多數人不會離開熟悉的地方,自愿進人未知的領域,進入冒險之地。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被迫行動,其實是件好事。如果沒有足夠的外力破壞克萊兒的既定計劃,迫使她主動出擊,她可能會繼續待在前公司(她的評價是“死氣沉沉,令人欲振乏力”),嫁給同一個人(她形容他“心胸狹窄又自我中心”)。上天讓她突然失去某些東西,援下啟動鍵,讓她開始運轉。
克萊兒的暖身清單
克萊兒起初非常執著于一個想法:“我很聰明,所以我應該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她需要一些暖身練習,才能夠考慮放開扶手,走進未知的世界。以下是克萊兒拋開安全感需求的暖身清單,這對她有效,我想對你也會有效。
嘗試新的食物:每一到兩周去一次異國料理餐廳,或使用陌生的外國食材。也許你不喜歡咖喱,但無論如何都嘗試看看。克萊兒愛上泰國食物,并且開始在料理中使用香茅。
聽新的音樂:買一些音樂光盤,或是下載你從未聽過(或從沒喜歡過)的音樂,也許是你的孩子喜愛的音樂,包括葛利果圣樂(Gregorian chants)、騷沙(salsa)街舞和饒舌(rap)音樂。克萊兒和她女兒一起上非洲鼓課程,一開始她覺得自己很笨拙,但她女兒鼓勵她,她們玩得很開心。
嘗試新運動:用意不是要成為十項全能的運動員,而是要讓你置身其中,感受學習新事物的不適。克萊兒買了一輛自行車,加入社區的自行車騎士團體,現在他們每周六早上都會一起騎腳踏車。
培養學生心態:你的目標是學習,看著你自己從渴望安全感,轉變成接受不安全感,并且靠著冒險成功。今晚試著下廚如何?
克萊兒被解雇后,有位朋友對她說:“你應該創業才對。”她的回答是:“你別開玩笑了,我可不是什么企業家。”如今,她已經擁有自己的公司,對處于過渡時期的婦女提供投資和財務咨詢服務,她說,她發現這樣做“太值得了”。她騎腳踏車上班,跟她在泰式料理餐廳認識的一名男性交往,她形容他“真的很風趣,令人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