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最高法院充公他信家族467億泰銖的資產,他信隨后可能會因為在職時,虛報資產而面對刑事罪審訊。法院的裁決并沒有讓泰國對立的政治勢力滿意,支持泰國前總理他信的“紅衫軍”民眾聚集首都曼谷,舉行了大規模的集會示威,并向現政府發出最后通牒。要求解散國會下議院,舉行新一輪大選,還政于民。
3月16日下午,“紅衫軍”將當天上午收集的血液潑向總理府,將這次“百萬人游行”推向高潮。不過該國紅十字會批評此舉是在浪費血液,當地醫護組織也警告要懲處協助抽血的醫護人員。受“紅衫軍”游行影響,原定當天舉行的國會上下兩院聯席會議因出席人數不足推遲。泰國政府則在曼谷及周邊七府實施國內安全法,防范集會示威失控為暴力事件。阿披實政府如何因應,新一輪選舉是否會舉行,將不但是這場政治角力要如何善了的關鍵因素,也勢必對泰國民主政治的未來有著重要的影響。
泰國民主一度被看作是東南亞的模范生,與菲律賓一樣,曾經頗受西方媒體推崇。雖然期間經歷了多場軍事政變,泰國政治的民主還是因為王室、司法、民政、媒體等公共體制的相互作用,而沒有如同其他新興國家那樣走向獨裁或寡頭政治的歪路。泰國民眾在社會經濟大致平穩發展的同時,也得以享受到政治上相對較多的個人自由。“紅衫軍”可以合法地集會示威。便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然而這次政治危機的嚴峻性質,主要還是在于社會的嚴重分裂。以至于維系泰國民主政治的主要機制,也因為社會互信的流失而削弱整體公信力。且不論他的政治手段和意圖如何,從選票箱里獲得政權的他信,終究是被軍事政變所非法推翻;作為一個有爭議性的政治人物,他信操弄民粹政治上臺并擴權的過程,反映了廣大農村基層民眾(“紅衫軍”),以及城市中產精英階層(以同樣不忌諱訴諸街頭抗爭手段的“黃衫軍”)之間的深刻矛盾和尖銳對立。他信的政治前途,無疑也成為了泰國這道撕裂的社會鴻溝能否愈合的象征。
由他信下臺所引爆的政治斗爭,除了打擊選舉制度的公信力,也波及了王室的超然與司法的獨立。最終讓政府的正當性遲遲得不到社會大多數的認可。“紅衫軍”這次集會要求重新選舉,只能是重建政治秩序的第一步,如何恢復泰國政治生活的互信基礎,才是泰國民主命脈存續的要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