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八月是商業活動的旺季,臺灣人彭啟明的天氣風險公司,員工更是隨時盯著衛星云圖,他們已將天氣評估報告交給客戶,保證這天是晴天,如果下大雨,不但收不到服務費,還可能使保險公司賠錢。
彭啟明說:“例如一家公司預定某天下午3點到4點要在臺北信義區辦記者會,我們會找出信義區的歷史天氣資料,分析降雨幾率,挑出最適合辦活動的一天和時間,活動當天隨時監控氣象,如果客戶還是擔心突然下雨會造成損失,我們就會建議他們投保天氣險。”
公關公司辦活動、制片公司拍廣告、游樂場、房產行銷,都是他們的客戶。“之前豬哥亮拍提神飲料的廣告,制片公司也有投保,因為豬哥亮檔期難敲,如果拍片那天下雨拍不成,保險公司就會賠償拍片的損失。”
他們買日本衛星資訊,擁有與臺灣氣象局不同的電腦氣象模擬程式,“臺灣氣象局服務主旨著重在防災,服務對象是全島,所以分割區域比較大。不像我們光是臺北市就分成東南西北中五區,預報時間也可切割到每小時。”
彭啟明說,他原本在大學教氣象,但不愿只走學術路線,也認為臺灣該有民間氣象公司,才出來創業,并和保險公司合作設計氣象保單。
因為從事這行,彭啟明也學到意外的知識:曾有一家冷氣公司保天氣險,并請他們做分析,一開始廠商和彭啟明都以為冷氣銷售跟氣溫有關,結果拿廠商每日銷售數據跟歷史天氣資料比對后發現,冷氣銷售量其實跟溫度無關,關鍵在降雨量。“如果那個月降雨超過20毫米或連續降雨超過3天,營業額就下降,因為消費者不愿去賣場,也不愿雨天裝機,怕把家里弄臟。”
這行基本上是和老天爺對賭,彭啟明也有10%幾率失算:“曾有客戶在臺大校園辦活動,結果校園下雨,外圍道路是干的,云就是要飄到那里,你能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