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唱會正式演出前一晚,劉若英失眠到早上5點鐘,思緒百轉千回,為的是前陣子,好友蘇慧倫招認曾跟導演陳國富相戀7年,也澄清劉若英并未如當時外界傳聞橫刀奪愛。
天上掉下來的第三者
可是,這新聞卻漸漸變成劉若英曾當蘇慧倫的第三者;接著又有媒體報道陳升在廣播訪問時,大罵女生不要跟導演交往,因為導演會劈腿,更讓這件事火上加油。
劉若英事發之后沒對外界解釋過:“很受傷,一個是好朋友,一個是師父,這種亂寫的新聞,我居然還要去解釋!那是污辱自己跟周邊的人!可是不回應,到最后變得好像真有其事!我卡在那里,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澄清?”
近年來媒體一直影射劉若英跟陳升之間很曖昧。“我還記得有次跨年,跟升嫂在后臺說起這緋聞,剛開始我跟升嫂都覺得很好笑,兩人還一起笑,但講多了就變得不好笑,覺得很煩!”
為了避免這些流言蜚語,劉若英的交友圈越來越小,連以前的男性好友都不敢約出去吃飯:“我不要為了那3小時的快樂,后續要擦那么多的屁股。”圈里圈外,新朋友老朋友,慢慢地都疏遠了……
不合時宜的單純
為了新專輯與巡回演唱會,劉若英“被迫”接受臺灣媒體的專訪,回答問題時層層又疊疊補充又注釋,就怕被人斷章取義。這兩年她相信“好人一定有好報”的世界面臨瓦解,她不知道做訪問還能跟人家分享什么。
劉若英對人性有著無可救藥的善念,經紀人說她在廣州碰到乞丐要錢,就算旁人說不能給,她還是伸手給錢。“10塊錢我付得起,萬一他就是那100個里面唯一一個需要錢吃飯的人怎么辦?”圈外好友也說,跟劉若英借錢,打死她,她都說不出來她沒錢,借出去收不回來的錢起碼上百萬。她知道自己借了很多錢出去沒回來,但現在別人來跟她借錢,就跟對方打商量:“不要借那么多好不好?”
朋友曾笑她是“不合時宜”,就算在這世風日下的社會里,還要堅持世界是單純而美好的。她卻堅持如果不這樣想,沒辦法繼續生活在這世界上。她姐姐曾經在很窮的時候還遭遇小偷,家里被翻得亂七八糟,去警局報案剛回到家,卻說要銷案:“他連我冰箱里的米都偷走了,一定是窮到沒飯吃,我們不要告了好不好?”
這下子,連劉若英也跟著心軟。所以她喜歡拍電影、看電影:“g8%的電影,結局都會是一個有希望的未來,那是電影帶給人最美好的事情。”
配合男友不曝光
這些年劉若英成功演繹了一個等愛、等祝福的單身女子形象,很多人看到她,就想到她的歌《成全》。《孤單一輩子》。
這些年她不提不講,是因為對方不愿意曝光,劉若英也就跟著配合:“到最后不是大家陪我過一生,是他!”在感情里她樂于當配合的一方。對方不要婚姻、不要小孩:“OK!我人生要完成的事情,是跟我愛的人在一起,不是為了要結婚或生小孩。”
甚或因為超過一個月沒見面沒聯絡,劉若英也是癡癡地等。“一旦認定了這個人,我不用每天打電話知道他在干什么,可是睡在床上看看旁邊空著的床,會突然覺得,我們到底有沒有在一起呢?”
劉若英在感情中不是強勢的一方,或許起因于她對情感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在家里姐姐是個美人胚,備受眾人注目,她卻是姐姐嫌棄的丑小鴨,劉若英曾說姐姐是朵永不凋謝的玫瑰花,小時候總是抬頭仰望姐姐的光芒。
因此她對自己想要的事情非常堅持。想開演唱會不被唱片公司看好,她花了兩年去說服周邊的人:“試試看嘛,失敗了臺大體育館也才4000多個位置……”就這樣從第一次的兩場售票演唱會開始,到現在辦了15場的巡回演唱會。
愛情亦若是。一旦認定好終點目標,就絕不動搖,連最親愛的婆婆勸也不聽,認為自己的犧牲與配合,都會換來美好的結局。
習慣一個人快樂
不少人都曾經在臺北街頭遇過一個人的劉若英,再度加深“劉若英很孤單”的形象,不過這是因為她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家里的人都大她65歲以上,養成她很獨立的個性。1994年她開始到大陸拍戲,幾乎很少在同一個地方生活超過半年以上。
“醒來不知道自己在哪,已經變成一種習慣,常常醒來找不到廁所在哪,什么狀況都習慣了。”劉若英要求自己要貼近真實生活,所以演唱會結束隔天早上9點,她素顏穿著夾腳拖出現在餐廳跟著大家一起吃自助早餐,還會跟服務生抱怨粥不夠稠。
“我很喜歡有種人,他可以撐住大場面,也能跟擦皮鞋的聊上天。每個人都可以帶給我不同的觀點跟有趣的故事。像我大陸的保鏢,兒子的名字都是我取的,連他兒子上什么小學,我都要參與意見……”
是啊,不管是生活還是感情,快樂都是自己找來,不是別人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