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進入新興市場的熱錢可望達6720億美元,股市儼然已成新泡沫。由于各國以政府債務的擴增為手段,以“量化寬松”之名印鈔救經濟。政府債務暴增35%。通脹明影揮之不去。
金錢是個好東西,它可以讓人購買需要購買的物品,可以刺激不景氣;但在另一種情境下,金錢卻可能一翻轉,變成是一切問題的淵藪。
而今天,就是這樣的情境。開年迄今,全球股市延續去年底的走勢一路上漲,美歐等已開發國家也都出現所謂“復蘇論”,當然更別說“金磚四國”這些新興市場了。但就在人們對2010年樂觀以待的時刻,更多數據則顯示,所謂“復蘇”若非極為脆弱,就是有太多假象成分,因為:
——當今美歐的生產仍不穩定。許多有關生產的數字極有可能只是一種“存貨反彈效應”,而沒有固體化。這也顯示在OECD已開發成員國的失業率仍在7%,美國失業率仍在10%左右起伏。
——當今全球在經濟的表象面,特別是股市。的確已趨活絡,特別是新興市場方面,例如2009全年巴西上漲142%。中國上漲125%。印度上漲88%,印度尼西亞上漲114%。但這些推升的主力其實主要是資金面,意思是說全球低利率,以及各國政府擴大債務所印制的金錢,還有過去的儲蓄全部被驅趕進了風險資產市場。據估計,2010年全球進入新興市場的流動資金即可望達到6720億美元。這意味著股市儼然已成最新泡沫。而流動資金,即所謂熱錢。這也是最近許多國家希望規范國際熱錢的原因。
——自2008年底金融海嘯迄今,由于各國以政府債務的擴增為手段,以“量化寬松”之名印鈔救經濟。3年內全球政府債務已暴增35%。許多新興市場的投入還能與實體經濟相連,多少有刺激內需的作用。但像在美歐等國,這些提供的鈔票只有短期制造出“大穩定”(Great Stabilization)的假象,掩蓋住了“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的可能。但這些金錢其實很少進入生產與就業部門。最近美歐的調查即發現中小企業仍然資金嚴重不足。由于印鈔救經濟效果不彰,只集中在金融資金面,它使得過去的資產泡沫得以持續。在美國由于有大批房屋拍賣,房價還會下跌;至于像澳英德等國,房價皆普遍高估30%到50%,股市的新泡沫和房市的舊泡沫,都成了2010年的新憂慮。
由于國際資金泛濫,在低利率的這個時代,自然熱錢為患,而且像單行道般進入風險資產市場,包括股市、特定區域或地段的房市,以及黃金、石油、珍稀金屬及重要原材料市場。特別是這些資金預期美元將持續貶值,因而以美元報價的商品在美元貶值以及新興市場需求增加帶動下,幾乎毫無例外地都在節節上漲。油價漲破每桶80美元,金價漲破每盎司1100美元,這些都成了下一波全球通貨膨脹的推手、2010年第四季油價可能再度站上100美元的高點。
因此,當人們討論泡沫經濟時,不能忽視泡沫經濟的源頭是金錢這個最終極也最大的泡沫,特別是美元這個泡沫。在近20年來,由于全球以美元為本位,于是借著無限制舉債,用美元貶值來稀釋舊債,已成了所謂“美國式的操縱匯率”。而自金融海嘯迄今,這種情況已更嚴重,這是全球有許多國家主張“脫美元”,重建國際貨幣秩序的原因。金融海嘯后美國印鈔救市場,它對實體經濟的促進有限,只是拖延了華爾街的習性,以及更助長了美元泛濫。而至今為止,美國并無意將印鈔所增加的流動性退場,它們的理由是一旦退場,就會重蹈1937年的覆轍:1937年大蕭條略有改善,于是聯邦儲備局及羅斯福政府遂縮減支出,緊縮貨幣,因而剛開始的好轉又告下滑,這就是大蕭條史上所謂的“w型復蘇”,這也是美國堅持救市不退場、利率不調高的理由。在目前這個資本自由流動的時代,當大國低利,其他國家就不可能調高利率;當美國不退場,其他國家也不可能退場。這意味著一個以通貨膨脹為基調的另一種“W型復蘇”——即所謂“二次衰退”并非沒有可能。
政府擴大債務,印鈔救經濟,解決了部分舊問題,但未解決的舊問題及附帶產生的新問題也同樣不容小覷,包括若干舊泡沫被延續,增加的金錢供給成了熱錢及推升通貨膨脹的主要力道。
因此,2010全球及個別國家最主要的問題仍是經濟,而且是與資金有關的板塊,癥候則是泡沫與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