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超級巨犬嗎?僅商單翼的飛機?吃POP Rochs糖果會致命?這些都是Snopes,com要查明的對象。
數年前,一對夫妻前往加拿大卑詩省滑雪后返家,看見路旁有輛汽車爆胎。當時正下著雨,司機看起來很苦惱,夫妻倆于是停下來,幫忙把輪胎換掉。那司機非常感激,但身上沒有現金酬謝,便記下他們的姓名、地址。一個星期過后,夫妻倆接獲銀行電話,說他們的房屋貸款已繳清,還有1萬美元存入了他們的戶頭。那司機原來是比爾·蓋茨。
芭芭拉說:“這是富翁報恩的故事,主角最初是亨利·福特,后來變成歌星納京高,接著又變成富商唐納德·特朗普。19世紀80年代,作家王爾德就寫過類似的故事。”芭芭拉說話帶點不以為然的口氣,常喜歡從眼鏡上方凝視人,一副“什么場面沒見過”的表情,就像一名偵探。事實上,她見過的事情真不少。
網站幫你求證
芭芭拉現年49歲,與丈夫大衛·米可森斯一起經營署名的Snopes.com網站,專門調查傳聞、荒誕不經之說,以及那些用電郵發送的流行連鎖信。完成調查后,會標注:“真實”、“不實”或“尚待查證”。
芭芭拉和大衛都喜歡研究民間說法,1995年創辦網站時,原只是作為個人嗜好,后來卻發展成深受信賴的網站,成為夫婦倆的正職。根據專門調查網絡流量的Quantcast統計,每個月約有620萬人次使用Snopes,com。2009年,《紐約時報》列出精簡的“電腦使用者需知”,其中一項就是Snopes,com。2008年秋天,奧巴馬競選美國總統時,也如法炮制,創立自己的網站辟謠,例如大力澄清他的妻子米歇爾并沒在WaldorfAstoria旅館的房間內大啖魚子醬和龍蝦。就連Snopes這個字,現在也大為流行。人們會說:“你怎么不先Snopes一下。再把來路不明的郵件傳給其他人?”說起來,Snopes原是美國著名作家威廉·??思{小說中的人物,大衛因為喜歡這名字,于是借用。
影評人理查·洛普曾撰寫過諸如《真相大白》等揭穿荒誕傳言的著作。他說:“Snopes就像一支調查大隊,專門為你探索無數離奇故事。”
兩個人的調查
不過這支調查大隊只有成員兩名。Snopes,com的全球總部,無非就是芭芭拉和大衛樸素的住所,位于洛杉磯市郊綠樹成蔭的山麓。
他們的兩間居家辦公室堆滿研究工具,包括:字典、年鑒、錄像帶、百科全書、地圖、書籍。此外,還有許多只貓:破壞狂、史特靈、艾琳、艾許和曼菲斯。芭芭拉說:“我和大衛在房子兩端工作。我曾經在貓咪的身上貼上便條,好傳話給他?!?/p>
飛貓傳書?Snopes,com似乎應好好調查這事。事實上,目前網站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動物奇談。例如膾炙人口的獒犬赫克勃斯,據稱重達127公斤,“腳掌大如壘球”。
大衛說:“大約一年前,開始有人寄來網絡上流傳的照片,其中一只大得離奇的狗走在兩人和一匹馬的旁邊。我想,這不對勁兒。我們調查后發現,這是經過數碼修改的照片?!?/p>
Snopes.com調查的另一個常見的題目是“感人故事”,網站上流傳的史提夫故事就是一例。這名少年罹患唐氏綜合癥,在餐廳工作,光顧餐廳的卡車司機很同情他,于是紛紛解囊相助。Snopes.com找出最初刊載這故事的雜志,證實這只是一篇小說。
網絡上還流傳一首悲傷的警世詩,作者據說是獄中一位吸毒的少女,少女寫詩后不久,便因吸毒過量身亡。這首詩每天都在電郵上被傳閱數千次。Snopes.com循線追查到原作者: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一位母親,她有一名7年級的女兒,但兩人都不曾吸食毒品。Snopes.com在每個故事之后,都會詳細注明資料來源。
興趣變成專業
芭芭拉和大衛認識沒多久,便從渥太華郊區的住家飛到洛杉磯和他見面。當時大衛在一間保健機構擔任電腦程序設計師。大衛笑著說:“第一次見面,我就帶她到洛杉磯加州大學圖書館翻閱舊雜志?!眱扇爽F在靠網站的廣告,“收入很不錯”。
大衛和芭芭拉靠網絡成名,但查證工作卻采取傳統模式,并不利用網絡上的快速搜索。他們經常翻閱舊參考書,一天看4份報紙,二人外出消遣的地方,也多數是博物館或者圖書館???摘自美《讀者文摘》)(編輯壓克峰)
市井傳說:剖析起源、散播與Snopes.com的調查方式
傳聞初起
2008年5月初,Snopes,com接到電郵警告,說有歹徒使用帶特殊氣味的名片把人迷昏——“上周三,在凱帝市一個加油站,海梅-羅德里格斯先生的鄰居就遇上了迷昏黨。”
這些轉寄的電郵聲稱名片事先泡過一種名叫東莨菪堿(buiiJrldanga,一種茄科植物)的藥物。大衛說:“我們網站上越來越多人問及這傳言。東莨菪堿是我們從沒談過的東西,所以決定調查。”
深入調查
大衛夫妻著手調查。具體的詳情不多,是得州的凱帝市,還是密蘇里州的凱帝市?Shopes.com翻閱向來慣用的資料來源,包括醫學刊物、警方記錄、報紙檔案,并聯絡多年來結識的執法單位人員。
在謠言證實或否定之前,Snopes,tom會標示為“未能肯定”。大衛說:“我們希望大家知道。雖然一時沒有答案,我們已著手追查?!?/p>
廣泛散播
幾天之后,迷昏名片的傳言甚囂塵上,成為S130pes,com網站上最熱門的搜索項目,每天有近千人查詢。大衛指出:“令讀者感到生命受威脅的謠言最是容易傳播,”網上無數的人把那封警告信轉寄親友,要他們警惕。大衛夫婦稱這現象為“懶人善舉”——只是提出警告,卻不花半點力氣考究真偽,
判定真偽
查詢的人數越來越多。芭芭拉花了幾天研究,發覺東莨菪堿是從南美一種植物中提煉的,含有生物堿,大量使用,確實可令人神志不清并失去知覺,但迷昏名片的謠言并不可信。東莨菪堿沒有氣味,而且必須吞服或吸入才能產生上述效果。此外,這樣的案件警方完全沒有記錄,新聞也完全沒有提及。如果真有東莨菪堿犯罪集團,新聞界一定會大肆報道。Snopes.com于是把這傳聞列為“不實”。
死灰復燃
但傳聞沉寂了一個夏天之后,到了10月,再度開始流傳,原因是加拿大和英國有警察把傳聞的信件轉寄給同僚,詢問所言真偽。這些信件附上了警方的簽名,看起來自然更加可信。11月流傳的一個版本還聲稱:“事情已經Snopes.com查證屬實?!笔苄M惑者于是更多,
大衛說:“一般人要相信一件事,就會想盡辦法說服自己”
謠言破除
2009年9年初,這起傳聞在Snopes,com的25大熱門傳聞之中,排名逐漸下降,每天查詢的人數減少到幾百人,大衛說:“但這類傳聞不會完全平息,隨時會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