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東北大米,前兩年零售價1.38元每斤,好象賣了幾年價格都不變,去年下半年以來,零售價格一直在調,不過每次調整的幅度不大,現在2.19元每斤也是最近才調的價,主要是進價高了。”安徽省合肥市紅星路一家規模較大的超市導購員李大姐對記者說。
小步快跑的米價
“小步快跑”,這是記者日前在采訪中得到初步印象,尤其以大米價格為典型。
無論是本地超市還是外來的大型購物廣場,記者調查發現,安徽市場所售大米主要來自本地和東北,由于安徽本地大米口感粘度較差,省城合肥市民口味偏好是東北大米。
“東北大米昨天的批發價又漲了兩分錢,相對來說,這種變化不是很大,市民還是可以接受的。”合肥周谷堆農產品批發市場糧油干雜區經營戶魏家柱告訴記者,春節前后,糧食批發市場變化不大,“就東北大米來說,漲了三次,一次是春節前從1.74元/斤漲到1.88元/斤,春節后漲到了1.90元/斤,昨天又漲到了1.92元/斤,聽說在西南漲得更厲害,估計批發價還要漲。”
“價格比以前有所上漲,總體上銷量變化不大,價格估計還要漲,雖然安徽的糧食可以滿足本地需求,但受西南大旱影響,外調增加,在新稻上市前,相較往年,價格會小幅快速上升,可能每次批發價都會漲一兩分。但就目前看,這種漲價不會導致囤貨現象,因為去年下半年天氣不是很好,粳稻水分較多,很多糧商不敢囤貨。”
魏家柱扳著手指頭對記者分析說,按照我們長期批發的經驗看,現在漲價主要是和季節有關,新稻未上市,陳稻庫存不多,安徽本地農民該賣的糧食已經賣得差不多,不賣的農民反而不著急賣,國家又上調了今年保護價,有糧可賣的農民有一定的惜售心理。從賣方看,總體市場供給減少,從買方看,安徽需求基本上相對確定,不會大進大出,加之外調增加與心理預期,造成了目前小幅快速上揚行情。
因旱暴漲的花價與因凍大漲的茶價
與米價小幅快跑不同的是,合肥市場的花價卻同氣溫回升一樣狂飆。由于合肥市場上鮮花70%來自云南,目前合肥花價漲幅在20%以上,其中玫瑰漲幅最大,達30%-40%,百合漲價幅度甚至更高,而清明節前夕,記者發現,往年2元一支大白菊今年已經賣到5-6元。
“實事求是地說,西南旱災對花價影響沒有這么大,玫瑰、百合等從云南運過來的鮮花本來沒有這么大漲價幅度,一部分還是中間商在借市抬高價格,以旱為借口忽悠人,不過,如果持續旱下去,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天氣逐漸轉暖,對花價會有一些抑制。”長年從事鮮花批發的一位姓趙老板對記者說。
本地農產品方面,安徽是茶葉大省之一,3月15日,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的黃山毛峰正式開園采摘,拉開安徽春茶采摘序幕。入春以來,由于受持續降雨低溫天氣影響,今年安徽春茶開園比去年推遲了10天時間,價格方面,目前鮮葉銷售價格比去年增長20%左右。
就在各方緊盯農產品價格走勢時,記者日前從安徽省經濟信息中心發布的一季度安徽價格預測中了解到,一季度安徽CPI漲幅預計在3%左右,1至2月份累計,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2%,其中,城市上漲2.4%,農村上漲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