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天,天氣炎熱,不少人恨不得時時呆在空調房、口口皆是冷飲食。然而,不少老人卻手搖蒲扇,清靜自守,安之若素。問其緣由,答曰“心靜自然涼”。
“心靜自然涼”的“靜”有清靜安寧的意思,引申為心無雜念、安閑清凈,體現(xiàn)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境界。《素問·靈蘭秘典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在人的生命活動中起主導作用,維持生命。精神、情志都出于此。內(nèi)無所憂,外無所擾,保持這種狀態(tài)時,人體五臟氣血才能走正常軌道,達到陰陽平衡,病安從來?那么,夏季怎樣做到“心靜自然涼”?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告誡我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瀉,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yǎng)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意思是說,夏天的三個月,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上下交合,各種植物大都開花結果了,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jié)。此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不要發(fā)怒,使陽氣得到宣泄,讓心中無存郁怒,使精神之英華適應夏天,以成其秀美,使氣機宣暢,通瀉自如,精神外向,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這是適應夏天的氣候,保護長養(yǎng)之氣的方法。如果違背了夏長之氣,心會受傷,到了秋天就會生病,使提供給秋天收斂的能力就差了,冬天則再次發(fā)生疾病。
除此,我們還應保持良好心態(tài),不要過度思慮,遇事冷靜處理。做到夜臥早起,無厭于日,定時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