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養生方
將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黃各500克,水2000毫升,入燈心,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呼和浩特胡強
點評
此方實為八正散。八正散是出自宋#8226;《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一張名方,是治療熱淋的代表方,由木通、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炙)、大黃(煨)八味藥組成(煎時加用燈芯),功能清熱瀉火,利水通淋。用于濕熱蘊結下焦的實證,見濕熱下注,發為熱淋、石淋,尿急尿頻尿痛,淋瀝不暢,甚則尿潴留,小腹脹滿,尿濁黃赤,舌紅苔黃,脈數實。可以治療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腎炎、泌尿系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等病。
方中木通、燈芯,清肺熱而降心火;車前子清肝熱而通膀胱;瞿麥、萹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濕而兼瀉熱也。滑石利竅散結,梔子、大黃苦寒下行,此皆瀉熱而兼利濕也。以上諸藥,或清心而下降,或導濁而分消,自然痛可止熱可除,濕熱之邪,也可出。
用法:古代此方常配成散劑,“每服二錢,水一盞,加燈芯,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后臨臥。小兒量力少少與之”。即取6克(八味藥等分),加水一盞,加燈芯草,共煎至七成,去藥渣,臨睡前溫服。小兒可以適當減量予之。
但這是古法,如今臨床上用量有所不同。臨床上通常八味藥用量不會等分,根據癥情及舌脈,判定濕熱輕重,用藥比例可能會作出調整,用量也不會這么小,通常一味的量就要6~10克以上。另外,一般也不作散劑,而是直接由飲片加水煎煮。大黃的用法,在散劑時“面裹煨,去面,切,焙”,用面糊將大黃裹起來,煨,然后去掉面糊,切片,焙干后與其他藥共制成散劑。臨床在煎制時,可以根據病人的大便情況,如果大便干結難解的,可以給予生大黃(后下,即其他藥煮開后再放入一起煎煮5分鐘左右)3~5克,以通腑瀉火;如果大便不干則可以不用生大黃或以制大黃3~6克即可;如果素有陰虛或大便稀溏者,即不可再用大黃(不管生、制),以防其傷元氣也。
注意:至于用八正散用于腎結石養生,當要慎重。本方乃祛邪之方,非補益之劑。對于辨證確由下焦濕熱所致之腎結石,可以應用本方,但也不宜長期服用,有損傷正氣之弊。此外,還要特別強調的一點的是,方中木通,臨床上腎科醫師一般不會選用,因其含有的成分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可導致急慢性腎衰、間質性腎炎等)。雖然木通是臨床常用的一味中藥,具有清熱利濕,通經下乳的作用。但品種較多,同名異物。2000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分別收載了關木通和川木通兩個品種,關木通為馬兜鈴科植物東北馬兜鈴的干燥藤莖;川木通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繡球藤的干燥藤莖。也就是說,現在所稱的木通并非真正木通科的木通。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商品木通是關木通。即使醫生在處方上寫明了川木通和木通科的木通也容易混淆,因此,建議不用木通為宜。如治療過程中確實需要使用,不妨用通草替代,用量為2~5克。
(點評者:江蘇省中醫院全國中醫腎病醫療中心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周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