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綠樹隱隱,蘆葦蕩蕩,鷗鷺起落,群鳥盤翔,加之江水環繞,霧氣蒸騰,是一塊充滿生機、富有動感的水上綠洲。
浩瀚長江,一瀉千里,奔騰東去。流經揚中,被劈為南北兩道,因而在此形成一個“三岔口”,揚中人稱之為三江營。三江營江面寬闊,南接圌山,北連江都,東臨揚中的西大堤,而西則有“江遙水合天”、“江向白云平”之感。江中還有一塊綠洲,人們據其形貌,冠名雷公嘴。
只見“一山飛峙大江邊”,南岸丹徒縣境內海拔近200米的圌山,拔江而起,山體雖不甚高大,但“山不爭高可及天”,尤顯得渾雄穩健,古樸凝重,突兀于天水之間。再看那山勢,煙云繚繞中,中間球突,向東西兩側逶迤延伸,猶如兩條巨龍,騰躍翻滾,戲珠江中。加之“山色淺深隨日照”,“山隨宴坐畫圖出”,圌山之景隔江而收,在隱約之中帶有幾分神秘。江山留勝跡,圌山不僅是一道自然的景觀,也是一部石刻的歷史,那關于圌寶塔的傳說、龜山炮臺,以及紹隆寺等名勝古跡,更增加了它的厚重,豐富了它的內涵,真的是“青山如酒”,望之陶醉。
江勢觸山面,江水拍山流。再看西來的長江之水,因圌山而折轉回旋,至三江營處,浩浩淼淼,“無邊天作岸”,“有力浪攻山”,靜則溫文爾雅,動則萬馬奔騰。當晴空萬里,風和日麗之時,江水是那樣的安適平靜,溫柔恬逸,顯得格外的寬廣而深邃。而當潮起潮落、風起水涌之時,江水又像海中的巨鰲頂起連天的雪浪,蔚為壯觀。倘若在汛季,江盈流汛,你站在揚中的西大堤上,面對三江營,凝視撲面而來的滾滾江潮,像是立于船首,劈波斬浪,溯江而上;或而又會感到,像是立于云頭,騰空而起,飄然西去……
當目光轉視東北方向,雷公嘴就會呈現在你的眼前。它的成因與揚中本島太平洲一樣,也是因長江之力,在沖刷、沉積,有長有坍的動態平衡中而形成的江中小島。島上綠樹隱隱,蘆葦蕩蕩,鷗鷺起落,群鳥盤翔,加之江水環繞,霧氣蒸騰,是一塊充滿生機、富有動感的水上綠洲。遠遠望去,有時你會覺得,它像是大海中一條遨游的巨鯨,有時你又會覺得,它像是一艘劈風斬浪的航船。當你注視良久,雷公嘴卻又幻化成一塊從天而落的浮在江中的碧玉。而當江上煙濤微茫,雷公嘴又渾在浪花之中,虛無縹緲,影影綽綽,使你油然而想起那“海市蜃樓”、“蓬萊仙境”。
這美的山、美的水、美的雷公嘴,又給人以無盡的遐思。
“賢者樂山”,或喜山之清幽,或看山之威武,或贊山之秀美,或嘆山之靈氣。我愛山,尤愛山的品格,愛山的偉力,愛山的氣概,愛山的精神。山,闊博、渾雄;山,堅韌、剛毅;山,高聳、挺拔;山,莊重、穩健。看山,令人豪邁、奔放;看山,教人憨直、慷慨;看山,啟人質樸、曠達;看山,使人堅定、向上。山,蘊藏著一種“爭雄”的文化內涵。
“智者樂水”,或因水之無形而又有形,或因水之至柔而又至剛,或因水之執著而機靈,或因水之盤渦而平靜。我愛水,尤愛水的柔情,愛水的堅韌,愛水的聰慧,愛水的胸懷。水,情感豐富,敢喜敢怒;水,剛柔相濟,進退自如;水,迂回曲折,百折不撓:水,隨圓隨方,隨遇而安。水,能包容滲透,和合四海;水,能懷山襄陵,穿石銷金;水,能盡其所長,施予萬物;水,能自謙平淡,善德不爭。觀水,令人豪情滿懷、熱情奔放;觀水,教人樂于奉獻、甘于承載;觀水,啟人瀟灑練達、鎮靜自守;觀水,給人氣魄膽識、勇氣力量。水,蘊藏著一種“超越”的精神內涵。
因山水孕育而又與山水“和諧”相處的雷公嘴,生態條件、自然景觀得天獨厚,經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定會建成萬綠之中掩映瓊樓玉宇,百花叢里顯現水榭歌臺,融民俗文化、特色藝術,江鮮美味、特色餐飲,漁獵環游、特色娛樂于一體的度假旅游勝地。到那時“江中浮玉”真的會出現在你的眼前,雷公嘴變成了揚中的“圣淘沙”,變成了揚中的“世外桃源”。我又有點擔心,若盲目開發,喪失原有的“淡姿雅態”,那可就事與愿違,給后人留下千古罵名。但愿開發后的雷公嘴,能多幾分自然,少幾分匠氣。
噢!這壯美和蘊藏,都是大自然的造化。我似乎在遐思中又有所“悟”:人們之所以喜歡欣賞山水、綠洲,是因為山水、綠洲蘊含的是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人們在借與山水、綠洲的對話中,可以寄托人生的情感,吸取生命的精髓,化解人生的煩惱,感悟生命的意義,并能尋求修身之法,探討濟世之道。我愛家鄉的三江營,我愛三江營那美的山水和綠洲,它給人的思情和啟迪,像三江營之水,剪不開,割不斷,像圌山之石,凝重而又堅實,也像生長在綠洲中的芳草碧樹,扎根于泥土之中,生生不息,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