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初秋時節,我帶外地親戚去西津渡玩,欣喜地發現,這里幾乎成為婚紗攝影基地了。
“大江橫萬里,古渡渺千秋。”在承載厚重歷史文化的老街上,出現這樣一個帶有明顯異域色彩和流行特色的時尚形式,確是一種文化融合的進步和審美層次的提升。
我等年屆半百的中老年人,除了再婚,大約沒有機會拍婚紗照片了,但我們有幸目睹了婚紗攝影走進百姓生活的全過程。婚紗攝影的場地,起初是在室內,后來才有了外景地的概念,被選中的外景地主要是山川名勝、公園景點。婚紗走進老街小巷,那是這兩年才出現的新景觀。
多少年來,攝影固守著“江山如此多嬌”的圖解式表達方式,承載著沉重的政治使命,千人一面,單調乏味,缺乏生機和活力。改革開放以后,攝影內容和形式趨向多樣化,老街小巷才逐步成為攝影人鐘愛的表現主題。文化內涵豐富,色調柔和統一,生活氣息濃郁是老街小巷吸引攝影人的最主要因素。西津渡斑駁的青磚墻、印刻車轍的石板路、被縷縷炊煙熏得焦黃的門窗,紀錄了千年古街上發生的多少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攝影師以古街作為拍攝場景,能夠充分凸現新人的靚麗風采,給人以時光倒流的感覺,增強婚紗照的歷史縱深感和文化含量,使婚紗照呈現全新的面貌。
婚紗進入老街,是主題的開拓、產業的延伸,它既在原先純商業性質的經營活動中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提升了審美層次,也給原先單調、沉寂的老街帶來了豐富的時尚色彩和充沛的青春活力。現在,西津渡已經成為少男少女們留影寫真的首選場所,本市各個網站的攝影群落也經常在此活動。每次去老街,你總能看到熟悉的攝影師忙著追光逐影,為親朋好友拍婚紗、拍寫真,定格美好瞬間。我這個不喜歡也不擅長拍美女的攝影愛好者,僅有的兩次拍美女經歷,地點都在西津渡。其中一次,是為《水漫金山》劇組的“蛇妖”們造像。
相信不久的將來,婚紗攝影會從西津渡漫延到鎮江的各條老街小巷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