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老師突然在太平街上開了一家當鋪,轟動了坨城。
史老師退休前是坨城中學的數學老師,他一輩子沒有經營過任何生意,師范學校畢業后沒挪窩教了一輩子書,關于當鋪還是小的時候從爺爺當老板、父親當伙計的那個老式鋪子里隱隱約約記得一些,解放后,當鋪沒了,爺爺死了,文革中,父親也被紅衛兵小將作為剝削老百姓的資本家斗來斗去,實在熬不過去,跳井自殺了。
其實史老師對當鋪的經營不是很明白,尤其對那些古董之類的,更沒有多少把握,因此,他很少收他不了解的當品,生怕上當;這樣,雖然生意做得不大,但還是保險穩當。本來,史老師開當鋪主要是為了打發退休后的無聊,解決兒女不在身邊的空虛,當然也不排除對繼承祖上舊業的一種寄托。
清明節的第二天,一個小胡子青年抱著一個瓦罐子進了史老師的當鋪,說是老母親得了重病,沒錢醫治,不得已,只好把祖上傳下來的這件西漢時期的古董當了,這件古董價值連城,只要有錢便馬上贖回去,沒錢就只好由當鋪處置了,當期是半年,價格不能少于一萬元。史老師一聽青年是為病重的母親籌錢,覺得他滿謙誠、滿有孝心的,也就不管自己懂不懂古董,上不上當了,二話沒說,留下罐子,付給了青年一萬元。
第二天,史老師就知道自己上了當,那個罐子并不是什么古董,而是坨城陶瓷廠新出品的還沒有燒好的仿古陶罐。那個青年是社會上的一個小混混,因為吸毒沒了錢,從陶瓷廠偷出一個沒有燒好的陶罐來騙史老師的。
史老師的幾位學生聽說這件事后非要報警,說是一定要抓住這個小混混嚴懲。史老師拒絕了大家要幫他的好意,只是把在坨城電視臺和坨城晚報工作的兩位學生和周圍幾個關心他的朋友找來,在當鋪旁邊的坨城酒樓宴請他們。席間,這些人也不免為史老師打抱不平,又對史老師不報警而感到費解。史老師說:報警也沒用,當鋪的生意就是這種性質的,都怨我自己沒眼力,這次就算花錢買個教訓,以后一定努力學習,生意就要按生意的規矩行事,不能感情用事。隨后讓店員把他提前包好的那件古董抱來,沖著攝像機鏡頭就扔在地上,砸了個粉碎,說是這回上當了,就算花錢買個教訓。
第二天,晚報和電視臺都以“砸了假古董,花錢買教訓”為題目發了史老師的報道。
半個月不到,那個當陶罐的青年出現了。說他當的可是價值連城的西漢古董,一定要贖回當品,當即把店員嚇傻了,這可怎么辦呢?罐子也砸了,又沒有留下什么證據,可史老師不慌不忙地說你先收款吧。
那青年是看了電視以后才來的,心想,你還裝什么傻,我早知道你給我砸了,還假裝平靜??次医o你拿出錢來,你給我拿什么東西?哼!過不了一會兒,你就得賠我幾十萬,青年得意地笑了,一個小小的把戲,沒想到你就真的上當了,我也就一下子發了。
店員連本帶利收完青年的款后,看了看史老師,史老師交給店員一把鑰匙,說:到倉庫我的柜子里把這位先生的西漢古董拿出來交給他。
店員拿出陶罐遞給青年,青年端在眼前上下左右看了又看,喃喃地說:這不可能,這不可能,我明明看見電視上說你把它砸了。
史老師拍了拍青年的肩膀,說:這件是你的吧,又指了指罐底用刀歪歪扭扭刻上去的“西漢”字樣說:這大概就是你的筆體吧,用不用請字體專家鑒定一下。
青年端著罐子望著史老師,史老師又說:我的一個學生在陶瓷廠工作,幫我花5元錢買了一個和你這個一模一樣的古董,我砸的是那件,你這件一直等著你來拿呢!
青年的臉由紅變白,又由白變成了紫色,舉起那件“西漢古董”,狠狠地砸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