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所有的人對自己出生地都會懷有一種情結,不論身在何時何地,只要與家鄉有關的人和事,都會倍加關注。
朱載堉,面對這個陌生卻又不該陌生的名字,突然間給了我許多的牽掛。關注他,是因為他在他那個年代取得的“六個第一”,以及在天文、歷法、數學、物理、文學等諸多領域為人類所做出的貢獻,同時對他隱居茅山的時日也頗感興趣。但查遍資料僅得:“朱載堉,字伯勤,生于公元1536年,約卒于公元1610年,晚年移居茅山著書立傳,號句曲山人?!绷攘葦嫡Z,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猜想。
朱載堉的身世是顯赫的,他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孫,鄭藩王的第六代世子,他的父親是鄭恭王朱厚烷。朱載堉出生在河南沁陽,因為那里是鄭王的分封地,舊時稱懷慶府。
既然是藩王的子弟,他們應該過著錦衣玉食,乃至于驕奢淫逸的生活。然而,朱載堉卻不在此列。他的身世與昭明太子蕭統頗為相似,但所經歷的磨難卻是蕭統不能比擬的。蕭統可以選擇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著書立說,而朱載堉卻是“篤濃至性,痛父非罪見系,筑土室宮門外,席蒿獨處十九年”。原因是緣于他的父親鄭恭王朱厚烷,朱厚烷在親王中也是少有的,他才學過人,卻不諳官場世故,秉性梗直,且仗義執言,貴為王宮貴族,卻布衣素食,折節下士。這倒也罷了,可恨的是偏偏要與二十多年不臨朝政,卻愛方術信鬼神的嘉靖皇帝硬擰著。嘉靖帝好容易到了沁陽,朱厚烷竟然得罪了他。嘉靖來沁陽不是體察民情,尋求治國方略的,而是來修齋設醮的。大小官員忙著爭獻奇珍異寶,不識時務的朱厚烷看不慣嘉靖的行為,獻了四篇篾文,以神仙土木為規諫,勸嘉靖修德養性,結果被一心爭奪王位的伯父朱祐橏鉆了空子,朱厚烷被誣告謀反,革去了爵位,囚禁于安徽鳳陽。
當時朱載堉只有15歲,沒有了親人的陪伴,沒有了尊貴的身份,甚至安身之處也沒有了。他在王府外筑起了土屋,以蒿草當席子,寒來暑往,一年一年地煎熬著。這期間沒有人敢與他親近,只有佛門向他敞開著,少林寺傳法宗師松谷長老出現在他的視野里。歷史上許多出家之人都很有學問,他們與宮廷里面那些一心鉆營的人,與埋頭在地里刨食的人不同,他們有時間、也有機會來琢磨“學問”。松谷長老與朱載堉的父親是至交,倆人對歷算、音律都有研究,并精通于此。朱載堉長期與松谷長老為伴,自然接過了他們的衣缽,在他24歲那年,朱載堉寫出了中國第一部研究古代樂器的著作《瑟譜》。
十九年后,朱厚烷得以平反昭雪,朱載堉才又重新回到了王府。萬歷十九年(1591年),朱厚烷病逝,載堉為世子,本可承繼王位,但他上書皇帝,自愿放棄王位繼承。但有司人提出,“載堉雖深執讓節,然嗣鄭王已三世,無中更理,宜以載堉子翊錫嗣?!?《明史·諸王列傳》)即使如此,朱載堉也不答應,他“累疏懇辭”,執意讓爵,從他父親卒年起,直到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經十五年七疏之后,神宗皇帝才予以允準,“以祐橏之孫載璽嗣,而令載堉及翊錫以世子世孫祿終其身,子孫仍封東垣王?!?《明史·諸王列傳》)讓爵之后,他自稱道人,遷居懷慶府(現河南省焦作一帶),潛心著書,過著學者生活。
據《明史·藝文志》載,他的一生共著有《樂律全書》四十卷、《嘉量算經》三卷、《律歷融通》四卷、《音義》一卷、《萬年歷》一卷、《萬年歷備考》二卷、《歷學新說》二卷等。只是他的著作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便不能公開發行,一直封存于史館,無人問津。
朱載堉在天文學上也有很高造詣。他生活的時代,通用的歷法是《大統歷》,因行用日久,常出差錯。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他上書皇帝,進獻《圣壽萬年歷》《律歷融通》二書,提請改歷。其見解精辟,深得識者稱許,《明史·歷志》曾大段摘引他的論述。禮部尚書范謙向皇帝建議說:“其書應發欽天監參訂測驗。世子留心歷學,博通今古,宜賜敕獎諭?!钡玫交实墼试S。邢云路是明末一位著名天文學家,著有《古今律歷考》一書,朱載堉為之作序。序文中稱,他曾和邢云路“面講古今歷事,夜深忘倦”,邢“摘歷史緊要處問難”,朱載堉“于燈下步算以答”,二人“攜手散步中庭,仰窺玄象?!睆倪@些簡練的記載中,我們還是看到了他們協力鉆研天文知識的生動情景。
朱載堉還是著名的文學家,他寫的散曲膾炙人口。一個辭爵讓國的人,對于人生的認識應該比常人更深刻,所以他用散曲來表明自己的心志,表達他對功名利祿的看法。“種幾畝薄田,棲茅屋半間?!笔撬钠缴?。他在《山坡羊·十不足》中寫道:逐日奔忙只為饑,才得有食思為衣。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又嫌房屋低。蓋下高樓并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嬌妻美妾都娶下,又慮出門沒馬騎。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后少跟隨。家人招下十數個,有錢沒勢被人欺。一銓銓到知縣位,又說官小勢位卑。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閻王發牌鬼來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下還嫌低。他就是用這種通俗的語句來勸解世人淡泊名利的。
朱載堉對古代文化的最大貢獻是他創建了十二平均律,這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一大發明。朱載堉,古代一位富有創造性的學者,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圣人”。朱載堉和郭沫若一起被列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稑仿扇珪穬热萆婕耙魳?、天文、歷法、數學、舞蹈、文學等。朱載堉是一個可以與李時珍、宋應星、徐光啟、徐霞客齊名的重量級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大百科全書式的學者。英人李約瑟博士說《樂律全書》出版于萬歷三十八年前后,但是早在萬歷十二年他就已經證明了勻律音階的音程可以取為二的十二次方根(即十二平均律),比歐洲人提前了數十年(見《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第一分冊)。這一發現徹底解決了困擾人們千年的難題,是音樂史上的重大事件?,F代樂器的制造都是用十二平均律來定音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第八章第八節)。
十二平均律理論被傳教士帶到了西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王子朱載堉也隨之享譽歐洲。在《朱載堉———明代的科學和藝術巨星》一書中,戴念祖先生引用了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的一段話:“在中國人中,據說有一個王子叫載堉的,他在舊派音樂家的大反對中,倡導七聲音階。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以及變調的方法,也是這個有天才和技巧的國家發明的?!?/p>
墻內開花墻外香。歐洲人在贊嘆并實踐朱載堉的偉大發明時,朱載堉在中國的創造卻被束之高閣。在沉睡了四百多年之后,盡管朱載堉被重新認識和研究,但他仍然躺在學者的書房里。不信,我們可以翻開任何一本歷史教科書,無論是小學的或是中學的,很容易看到李時珍、徐光啟、徐霞客的成就,卻難以發現朱載堉的名字。正如李約瑟博士所說:“這真是不可思議的諷刺”(《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四卷第一分冊)。
朱載堉晚年移居茅山一說,盡管我們現在很難找到確切的文字記載,但朱載堉在他的有生之年即使沒能移居茅山,但在茅山作短暫的停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鄉?!睆闹煸暗摹睹魈嬗浦焓鲜赖卤洝分械弥?朱元璋祖籍在句容。1356年六月,朱元璋駐兵太平(今安徽當涂),常常思念句容以及南京。他說“常念先考君(即其父親)常言世為朱巷人,宗族俱有,平時每有鄉土之念,即訪朱故鄉宗族之所”。于是,這一年的八月,他調兵取句容、溧陽、蕪湖等地;1357年三月初十(4月10日)又攻克南京。戎馬倥傯之中,朱元璋還是抽出時間于1356年到老家朱巷村尋根問祖。1357年占領南京之后,又隆重邀請家鄉父老鄉親到南京見面。20多年后,朱元璋在《朱氏世德碑記》中還動情地回憶道:“舉族父兄昆弟四十余人至,始得與之敘長幼之禮,行親睦之道?!庇纱丝梢酝茢?,朱元璋定都金陵,下意識是以自己的老家為“根據地”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朱元璋在鳳陽修繕他父母的墳墓“明皇陵”,并稱鳳陽為“中都”,同時在盱眙修建“明祖陵”,自己親自到句容尋根問祖。他這種隆孝思、重孝行的行為也深深地影響到他的子孫。所有王孫上任之前都要到皇陵來祭祀祖先。明成祖朱棣在南京時曾多次到鳳陽、盱眙謁陵,并到句容訪親。朱載堉晚年移居茅山一說也就順理成章了。
朱載堉以76歲高齡死于他隱居的九峰山,墓前立有一塊無字碑。功過是非任人評說!
歷史是公正的,1997年江澤民主席訪美在哈佛大學演講時,曾經盛贊中國歷史上對人類有杰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其中就有朱載堉。這是遲來的盛贊,是國人的肯定。
面對朱載堉,許多人還很陌生,我們更應該感到羞愧,更應該讓生息在句容這片土地上的人了解朱載堉,了解這位布衣王子的胸襟和抱負。
愧對朱載堉,茅山不應將你冷落。茅山歷史名人榜上應該有你的名字,青山綠水之間應該有你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