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眷村打滾長大的臺灣資深電視創意人王偉忠開啟臺灣電視懷舊風,他制作的連續劇“光陰的故事”、舞臺劇“寶島一村”皆叫好叫座,讓各地逐漸改建的眷村再度成為社會話題。下文是王偉忠的自述。
王偉忠小襠案
1957年生于臺灣嘉義眷村“建國二村”,臺灣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畢業。1993年9月任TVBS副總經理。1996年獨立成立傳播公司。目前旗下共有數字制作、金星娛樂、中大制作、精彩制作、百分百影視等節目制作公司,現任金星娛樂總經理。作品包括成名作《連環泡》、《純屬巧合》、《四月望雨》、《康熙來了》及政治模仿秀《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系列等。2009年創辦“王姐姐的眷村菜”食品系列和“全民大劇團”。
眷村分好幾種,有比較高級的眷村、也有比較低下階級的士官兵眷村。我們是士官兵眷村,就像是大人的難民營、小孩的兒童樂園,櫛比鱗次,大家隨便搭個房子就組起來了。
的創作跟他從小長大的環境有很大關系,我做戲劇、綜藝、舞臺劇、舞蹈等,都跟眷村有關系,這個因子在我心里非常強烈,大概跟從小長大的環境有關。個性、天分,然后加上你熟悉的東西,人本來就是跟自己的生命歷程做創作的。《全民大悶鍋》里也有我眷村的影子,像一群老頭在樹下聊天,你看我做喜劇或各種綜藝節目等,都有這種影子。眷村基本上它是小孩的兒童樂園。眷村好玩是因為大家生孩子差不多是同一個年次,一下生下來之后,兄弟姊妹差不多就三四個,每條巷子里面、整個村子里面,你的兄弟姊妹大概就一二百個,從小的同儕效應就很強烈,從小就是一伙一伙的人,所以你從小就在一個小社會里面,再加上眷村父母都沒有什么錢,在感情面上比較相濡以沫。例如你買了一個墨回來,隔壁就來跟你借,一借就借到巷尾去,回來就剩一點了,也不會吵架,但也可能會吵架打架,眷村就是這個樣子。
小孩玩具也會共享,我們小時候吃不飽飯,到哪家吃也沒關系。我常說我們不知道喝多少奶長大,實際的媽媽一個,但真正喝奶水的媽媽有好幾個。它就是一個小區(COMMUNITY),現在工商業社會這種感情就很少,等于回到人類最原始的部落,人因為團結在一起,喜怒哀樂的感覺就非常強烈,眷村出來的孩子如果是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他在這方面的感覺就比較濃烈。
小時候,你在眷村里面吃的李子是甜的,或者是澀的,每個人的味覺不一樣,對我來講,我的味覺都是甜美的,族群問題在我們眷村里面融合得非常有意思,就像大同世界一樣。
眷村沒辦法住了,但可以重建,就像上海新天地,或者北京的糧倉,都改得一樣,眷村這么破爛,可以留幾棟空下來、留下某些結構,慢慢可以變成藝術村。現在把它拆掉,只留下一塊地,那塊地也不知道做什么用。像我們家的眷村,現在圍著鐵皮,都兩三年了,開了一條路,沒用,如果能好好規劃,會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