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云林士庫鄉間,臺灣人職翰與法國人chris,每天開著車,載著火爐與木頭在街頭烤披薩。手工揉捏現甩的面皮上,鋪滿海鮮與菠蘿,磚窯火烤3分鐘,熱騰騰的披薩出爐。
沖突淬煉出的 Han’s火烤接薩。月收40萬元(新臺幣,下同),但商機引來覬覷,黑函、仿冒不斷。夢想的路上,阿翰與Chris還有難關得闖。
不起眼的披薩車緩緩停在云林街頭,點燃爐火后,阿翰(吳政翰)把餅皮拋向空中,雙手握拳,重復甩出圓形,一旁的Chris接手,抹醬、上料、進爐,龍眼木劈里啪啦冒出火光,披薩作料也跟著滋滋作響。3分鐘后出爐,薄薄面皮烤得焦黃香脆,入口滿是特殊柴燒香。
法國姻親 合伙創業
車旁,早已圍滿等待人群。熱騰騰的披薩一到手,陳教授與友人忍不住站在馬路旁吃了起來,“Han’s披薩車已成云林知名景點,只要朋友來訪,我都會帶來看看。”陳教授說。幾個年輕的大學生,拿著相機跟阿翰與Chris合照。對于這些熱情的顧客,阿翰即使再忙,也都微笑配合。這也讓Han's披薩車,靠著單價200元的披薩,闖出月收40萬元的業績。
阿翰是土生土長的云林小伙。2個姐姐遠嫁意大利與法國,他與歐洲傳統火烤披薩結緣極早。“當兵時,意大利姐夫想念家鄉窯烤披薩。”喜歡DIY的阿翰,當時便玩票性地在自家后院蓋磚窯。
學電機的他,退伍后,一路從工廠基層爬上小主管職位,卻因受不了人事紛爭而離開。他想起赴歐洲自助旅行時,曾在法國普羅旺斯看到滿街披薩車,遂萌生創業念頭。
他的親戚、法國姐夫的弟弟Chris正巧是廚師出身,但“在法國經營披薩車很貴,光營業執照費,一年就要100多萬元。在臺灣比較容易”。
車裝磚窯 柴燒熏香
2人一拍即合,由阿翰打造披薩車,Chris研發披薩,卻遭遇困難。“900多公斤的磚窯裝上車,根本跑不動。”阿翰一再改良,直到第四代磚窯,利用中空原理達到保溫效果,也減重三成。
阿翰說:“柴燒披薩,火候比電爐、煤氣爐難控制,但烤好后,面皮吸收木頭香,有股特別的風味。”為此,他親自跑遍南臺灣鄉村挑選試用,才鎖定耐燃、又有股特殊香氣的龍眼木與荔枝木。
而Chris在法國駕輕就熟的面團,到臺灣卻變了樣。阿翰解釋,臺灣高溫潮濕,在法國完美比例的面粉與水,到了臺灣,往往因為一場雨就毀了。幾次失敗,二人最后練就了隨機應變的功夫。“雨天,水少放一些;天熱,發酵時間短一點。”
但2人才剛解決面團難題,卻又在食材上爭執不下。阿翰說:“臺灣人愛吃夏威夷披薩。”但Chris無法理解,“為什么要把菠蘿這種甜甜的水果放在披薩上?在法國,我們放牛肉、放香腸,從不放水果。”
僵持口味遴選食材
僵持不下,阿翰說:“讓市場決定,試賣時,夏威夷賣得特別好,牛肉滯銷。”Chris只得舍棄牛肉。為方便備料,二人選定較受歡迎的海鮮、熏雞、培根、夏威夷等8種產品。
2007年,Han’s披薩車正式上路,在虎尾科技大學旁擺攤。阿翰的如意算盤是:“學校附近學生多,年輕人接受度較高。”但現實卻是:“學生花50元買個便當就能填飽肚子,披薩一個卻要200元。”
Han’s第一天賣出20個披薩,阿翰自嘲:“有19個是朋友捧場。”為了增加能見度,阿翰與Chris甚至異想天開,在車上掛滿藍色小燈泡,“云林風大,圣誕夜那天下雨,街上沒人,我跟Chris躲在車后,看著一閃一閃的燈泡,超凄涼的。”
業績暴增修改流程
此外,2人引以為傲的薄皮柴燒披薩特有的焦香Q脆口感,到了早已習慣披薩連鎖店厚皮口感的顧客嘴里,卻成了“怎么烤焦了”?“老板,我可不可以加錢把二個做成一個較厚的披薩”?
Chris不以為然:“要吃厚皮去買面包就好,干嘛吃披薩?”阿翰說:“在法國廚師有地位,可以趕客人。”但臺灣做生意顧客至上,阿翰說:“我勸Chris,千萬不能得罪顧客,笑笑就好,其他我來應付。”
熬過3個月,Han’s回客漸增。這輛云林鄉間的披薩車,很快在網絡間流傳,媒體報道后,業績更暴增5倍。阿翰雖增聘工讀生,幫忙接單、包裝,但手工現甩、現烤的披薩,平均做一個得花5分鐘,仍應付不及。
同業仿效黑函誣害
Han’s打響名氣后,不少人捧現金上門要加盟,阿翰都拒絕了,“質量不易控制,而且我想把披薩車留在云林家鄉。”但類似的披薩車卻陸續出現在南臺灣街頭,Chris說:“當我看到一樣的車、服裝,我差點就吐了。”
打擊接二連三,阿翰說:“還有人寄黑函檢舉Chris沒有工作簽證。”那天,當“移民署”人員當街要求Chris出示證明,“Chris合法工作,卻被當成罪犯,覺得受辱。”阿翰也無法理解,“各做各的生意,為什么要搞這些骯臟的手段?”
幸好,忠實顧客不斷加油打氣,阿翰與Chris漸漸走出情緒谷底,試圖突破現況。思考后,2人定出短程目標,積極打造的第二部披薩車于2009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