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推拿療法,古代早有記載,如掩耳法、鳴天鼓、摩耳輪等。唐代《外臺秘要》中記載的耳功法,明確提出用左手繞頭頂,握右耳尖向上提拉15次,右手同法交替,每日早晚各一1次。耳部穴位對應全身臟腑器官的經絡,刺激某耳穴能調整與其相對應的部位。推拿耳廓可采取以下方法:
搓耳門
以大魚際(手掌內側大拇指根部)緊貼在耳門穴前,從耳上根(耳上角率骨穴)按摩到耳垂20次,有降熱散淤的功能。
搓耳上角
以小魚際(手掌內側小指根部)緊貼耳上根,前后揉搓20次,有疏通氣血的作用。
捏揉耳廓
以食指貼耳廓內層,拇指貼耳廓外層,不分凹凸高低處,相對捏揉。發現痛點或結點表示對應的器官或肢體有病變,多多捏揉可治病。若痛、結點消失,說明局部病變痊愈。還可用綠豆或仁丹等一粒,粘在一小方塊橡皮膏上對準痛點貼上,并用手捏壓,即耳穴壓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