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巴洛克風格男裝的主要特點及其對后世的影響,提出“浪漫與勇武、尊大與奢華”是其主要特點。
[關鍵詞]巴洛克 男裝 荷蘭風 法國風
當巴赫浪漫而又美妙的音樂在耳畔響起的時候,眼前總是浮現出米開朗基羅刻刀下不朽的軀體,魯本斯畫中健碩、勇武的男性,倫勃朗《夜巡》里神秘的貴族,還有……于是突然想起了一個時代,一個男人大顯身手的時代,那就是——巴洛克!
一、巴洛克藝術風格簡析
巴洛克這個詞可能來源于葡萄牙文BARROCO,指有瑕疵的、形式不規則的珍珠;也可能來自意大利語,有奇特、古怪或推論上錯誤的含義。用作一種藝術風格的名稱,則代表著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時代。
作為17世紀廣為流傳的一種藝術形式,巴洛克藝術風格原本是指17世紀強調炫耀財富、大量使用貴重材料并反映宗教樂觀主義的建筑風格。今天,漫步在巴黎的盧孚宮、凡爾賽、或倫敦的圣彼得大教堂,人們依然能強烈地感受到那種威嚴、宏大、浪漫、奢華之風。
然而,巴洛克藝術風格遠不止是建筑,它牽動并影響到當時藝術全面性的變革,把人類的精神從古典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使其沉溺于無邊無際的、令人神往的夢幻之中。氣勢宏偉、充滿生氣和動感、強調光的運用、擅長表現各種強烈的感情色彩和無窮感是其特點。受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影響,在西洋服裝史上,甚至用浪漫、華麗、舒展的“巴洛克風格”一詞來代稱17世紀歐洲的服裝樣式,也因此造就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浪漫與勇武、尊大與奢華的男人——荷蘭風時代的騎士,法國風時代的貴族!并將男人的完美演繹到了極致。
羅馬帝國時代的將軍勇則有余,卻少有浪漫優雅之風;孔雀時代的男人嫵媚嬌艷有余,威武陽剛之氣卻嫌不足;巴洛克時代的男人則是勇武與儒雅、尊大與奢華完美結合的典范。
據說,巴洛克時代有權勢的男人都相當忙碌,卻只忙兩件事情:要么玩弄權術、搞政治陰謀;要么去追求時髦的貴夫人。當時的貴族們都是以擁有情婦為榮!基于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男人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孔武有力、浪漫奢華的形象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卻在不知不覺中將男性的形象推到了一個令人無可企及的巔峰,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如果說洛可可那纖細、輕巧、華麗、繁復的裝飾把女人的美推向了極致,那么,巴洛克則是男性浪漫與勇武、尊大與奢華形象的最完美的表現。
二、巴洛克男裝藝術風格簡析
巴洛克時期的服裝分為荷蘭風時期和法國風時期兩個階段,前者是早期,后者是晚期。
1.荷蘭風時代
荷蘭風時代的男裝以騎士裝為代表,主要原因是17世紀前期荷蘭民族獨立戰爭和歐洲各國新的教派的戰爭,大部分男子走上戰場,活動量大,應用方便的服裝成為必要。
荷蘭風時期的男裝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三“L”,隨風飛舞的長發(Longhair)、雪白輕盈的蕾絲(Lace)、粗獷的皮革(Leather)。另外,帶鴕鳥毛的寬邊大沿帽,隨身佩帶的長劍也是必不可少的,所有這些鑄就了一個浪漫自然、生氣勃勃的男人。
荷蘭風時代的男裝最有特點的是領子,一種帶花邊的叫拉巴(Rabat)的方形領。其造型是通過在領口收省來完成的,領緣和領面上罩有蕾絲,領子做好后上在領口上,或用兩條帶穗的細帶系在脖子上,給人的感覺非常飄逸。直到現在,在荷蘭民族服裝上面,依然保留著這種花邊領。外衣上面是裝飾繁多的排扣,褲子延長到膝蓋,褲腿緊繃著大腿,下面是長襪。男裝的另一特色是水桶型的長筒靴,靴口很大,并裝飾有蕾絲邊飾,向外翻著或口朝上“蹲著”,極富裝飾性。
在擺脫了西班牙時期僵硬的服裝造型后,荷蘭風時代的男裝總體開始變得寬松、柔和、飄逸和浪漫起來,服裝富于動感,整體給人的感覺是充滿了激情和生氣。
2.法國風時代
1650年以后,法國風開始興起,也就是現在人們最常說的那種巴洛克風格。法國人作為拉丁民族,是古羅馬的繼承人,羅馬帝國一直是他們心目中光輝的榜樣。“帝國”這個響亮的稱號是當時法國統治階級所心醉神迷的。在他們的心目當中,壓倒一切的是國王的威儀,是堂皇顯赫的榮耀。巴洛克藝術成為體現他們偉大、權威姿態的有力工具,并在宮廷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揚光大。無盡無休的飲宴,豪華的舞會,宮殿里隨處可見的鏡子,鑲滿花紋,金碧輝煌。每一次宴會光蠟燭就要燒掉四萬根,路易十四所營造的巴洛克的光的圣域,上帝如果看見了,恐怕也得羨慕得從天上倒栽下來——太奢華了!
此時的男裝主要特點就是緞帶的使用,大量的緞帶,大量的花邊。人們常說巴洛克時期是花邊、緞帶、長發和皮革的時代,這其中的緞帶和花邊就是指法國風時期。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期的男人像這個時候一般奢華與尊大!
法國風時代的男裝最大的特點就是大袖子花邊了,重重疊疊的緞帶和花邊堆砌著數不盡的奢華,寬松肥大的袖子裹卷著男人高傲的自尊。帶馬刺的靴子也很時髦,還有羽毛大帽子和從不離身的佩劍。(看來這東西是為情敵預備的,再高傲的男人,有時也不得不淪為女人的奴隸,沒辦法,佩劍以自衛!)這個時候時興馬甲,很短、很小的那種,有點像西服背心。最搶眼的是男人的內衣,被大量絲帶重重捆扎的內衣!到現在人們也沒有完全搞明白,一個男人的身上居然纏著100多米長的緞帶,真夠派的!嫦娥有知,恐怕也得自愧不如地把袖子收起來。
這個時候出現了長外套,開始沒有領子,后來出現大領,從上到下密密麻麻的排扣,裝飾極為華麗。外套的扣子只扣上邊幾個,下面全作裝飾用。之后下擺加了襯墊,使衣服下擺向外翹起,顯得很神氣。克尤羅特的燈籠褲是男子的必備,褲腳到膝蓋扣住,并以緞帶和蝴蝶結裝飾,下面是緊身長襪。鞋子一般是方頭,鞋跟很高,居然是紅色的!鞋上常常裝飾著緞帶和花朵。巴洛克晚期出現了鞋扣,并逐漸代替了裝飾。
巴洛克時期由于領子是披下來的,男子都留長發,卷曲的長發閃著金光,飄灑在身前身后,非常瀟灑,到后來則發展成戴假發。男帽一般是寬邊,帽檐微微上翹,上面裝飾大量羽毛,之后流行三角帽,帽子一般是黑色的,鑲有大量的花邊。因為戴假發,所以一般把帽子折一下夾在肋下,后來成為一種禮儀。巴洛克晚期開始時興領飾,男人們把一塊細布打褶圍在脖子上,用花邊緞帶扣住,塑造自己溫柔多情的一面,這就是領帶的前身。
總的來說,法國風時代的男裝是極富裝飾性、夸張性和流動性的,洋溢著一股濃烈的貴族氣息。或許它帶了一些脂粉味,有點花花公子,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所有這些華麗的外表下藏著的是男人勇敢、多情的心,為著渴望的地位、為著情有獨鐘的女人。
三、巴洛克風格男裝對后世的影響
后世的許多服裝藝術,往往是一種巴洛克風格的再現。加里亞諾就是一個很巴洛克的人,入主迪奧,其以盛世華年為主題的東方風格的服裝,實際上是一種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重新結合,之后的幾年中,女裝上大量褶皺、花邊和條帶的出現,無疑是烙著巴洛克時代的深刻印跡。這其實正說明了現代人對昨夜長風的深深眷戀,昔日繁華散盡,卻如煙如霧,長駐心中?;蛟S,生活在鋼筋水泥結構里的現代男人,內心的深處,卻依然深深地渴望那種浪漫、優雅、衣著光鮮、刀光劍影的男人形象。他們可以用奔馳、寶馬來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卻掩藏不了深埋于內心的寂寞與孤獨。這些年來,中、韓兩國相繼推出的許多古裝片里男主角華裝麗服、衣袂輕揚、劍花飛舞的浪漫情結與大仲馬當年的《三個火槍手》又有何分別?或許,這正說明,這樣一種形象,到現在,依然是很多男人心中的最愛,男人在骨子里就有一種很強的巴洛克情結!
當然,有人會說,巴洛克時期的男裝過于矯揉造作,有損男人簡潔干練的形象,那是因為我們站在現代人的立場上,可是我們不要忘了,我們從來就沒有因為公雞身上那華麗的羽毛而懷疑它作為雄性所具有的能力。歷史學家也總在批判,巴洛克時代的男人過于的窮奢極欲、揮霍無度,那是因為他們可能暫時忘卻了凡爾賽、盧孚宮的壯麗與雄渾。獵獵西風中,獨立于遠古城頭之上,遠眺雄關漫道,見到的是山的雄渾,城的險隘,又有多少人想到了城下那累累的白骨?美,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巴洛克時期的男裝是以荷蘭風為開端,開創男性自然、俊朗之風,之后進入浪漫、奢華的法國風時代,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出現了令人吃驚的、異想天開的變化——造化弄人,何以造出如此絕美的男人!服裝上滿布的飾帶、褶紋、花邊,在精雕細刻的夸飾之下,使男子的服裝達到了奢華和人工雕琢的巔峰。
浪漫與勇武、尊大與奢華,這,就是巴洛克!
參考文獻 :
[1] 張乃仁,楊藹琪. 中外服裝藝術史.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
[2] 李當歧. 西洋服裝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