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黃宗羲定律”怪圈是一道歷史難題。本文從“黃宗羲定律”怪圈出發,闡述了農民負擔沉重是在農民收入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農村地方政府巨大的支出壓力和向農民收費缺乏有效約束雙重作用的結果,并進一步探討了只有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有限政府,完善中國農村稅費改革,才能跳出“黃宗羲定律”怪圈,解決農民沉重負擔的難題。
[關鍵詞]“黃宗羲定律” 怪圈 有限政府
一、“黃宗羲定律”怪圈的含義
中國的賦稅制度,從夏商開始每朝每代都在進行著變遷,直至民國,僅重大變遷就有八次之多。但每次改革的實際情況是:農民的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后會漲到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黃宗羲注意到這一現象,并對中國秦朝以來的土地制度進行系統的研究與評論,指出單純的并稅在短期內能夠使“向來從弊為之一清”,然而并不能持久,時間一長,勢必出再一次的賦稅征收高潮。這一觀點歷史上稱之為“黃宗羲定律”。
二、反映農民負擔的各項數據
表1(單位:億元) 1990至2006年我國財政總支出與行政管理支出費用
表2(單位:元)1990至2006年我國農民平均每人年純收入與稅費支出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1991-2007數據整理。
根據表2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農民的稅費負擔從1990年到2001處于上升狀態,從2002年開始處于下降狀態。
三、導致農民負擔沉重的原因
1. 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農民負擔問題與農民收入密切相關,從表2中可以看出,農民平均每人年純收入從1990年到2001年增長了約3.4倍,與此同時,農民的平均每人年稅費支出從1990年到2001年增長約2.3倍。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是農民負擔沉重的一大原因。
2. 農村稅外收費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是農民負擔沉重的催化劑
長期以來,農業稅實行“輕稅政策”的結果,使廣大農村尤其是農業集中產區政府的公共支出入不敷出,只能采取稅外收費的形式加以彌補,最終使得許多稅外收費得以合法化。這些稅外收費不像稅收那樣有很強的法律約束力,隨意性較強。因此,一些地方人為地虛報農民人均純收入數據,以便更多地向農民收費。
四、走出“黃宗羲定律”怪圈的對策
1.發展農村非農產業,提高農村生產力
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承受負擔的能力,增強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是解決農民負擔嚴重問題的根本出路。而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關鍵是要大力發展農村非農產業,使農村公共支出來源合理地向非農產業轉移。
2. 精簡農村政府機構
解決農民負擔問題必須從源頭入手,大力精簡農村政府機構,切斷農民負擔激增的原動力。要精簡機構則要貫徹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給農民以完全生產經營主體的地位,使農村地方政府不必再去控制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大部分農村干部和工作人員成為多余,精簡機構才能成為可能。
3. 將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相聯系,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該是服務型政府,應為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創造條件,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服務。政府不是市場的主體,它應以市場為導向,進行間接的宏觀調控。把這只有形的“手”管理的范圍嚴格界定。基層政府應在管理上下工夫,管理不是包辦,不是權力的無限制,應掌握“度”。
4.加快城鄉二元體制改革的進程
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負擔問題, 就必須加大城鄉二元結構改革力度,盡快讓農民享受國民待遇,如城鄉戶口一體化等,從而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使農村的社會保障問題得到解決。同時,改革重城市輕農村的支出政策,加強財政支農,增加對農村的投入。
五、 結論
近年來,我國為減輕農民負擔,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從表2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稅費支出從01年開始下降,到06年降至平均每人10.9元,還不到1990年的1/3,這說明我國的改革取得了有效的成果??v觀這十幾年的農民稅費支出,可以看出它呈一個先升后降的趨勢,設想一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農民的稅費負擔是否會再一次上升,進入“黃宗羲定律”怪圈。觀察表1中的行政管理支出費用,可以看出這十幾年該費用逐年遞增,到06年該費用達到7571億元,是1990年的18.2倍,如此巨額的費用勢必會為農民負擔再次加重創造可能,這也說明了改革的不徹底。但是,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走構建有限政府之路,筆者認為,在不遠的將來,我國農民的負擔問題必將會徹底走出“黃宗羲定律”怪圈。
參考文獻:
[1]張麗莎.構建有限政府 跳出“黃宗羲”怪圈[J].牡丹江學院學報,2006(6):12~13
[2]陳六玉,劉春苗,趙澤洪.再探政府機構改革“黃宗羲”怪圈破解之法[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7,8(3):148~152
[3]王洪新.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05(7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