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企業發展處于市場經濟比較繁榮的時期,機遇和風險同在,作為當前的優秀企業都有一套自己的風險防范體系,要在市場中立足,就要針對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防范措施,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財務風險 防范 管理 控制
財務風險究其根源就是資金鏈的斷裂,也就是企業的帳戶沒有充裕的余額去應付日常業務,根據發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歸結為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對外企業的財務價值很難被第三方認可,對內其財務杠桿不能發揮正向效應;二是企業現金流量不足以抵償其現有債務,這種情況比較普遍,特別是資金流動不是很頻繁的企業,其發生的債務主要是應付未付款、訴訟費用、違約的利息和本金等;三是企業現有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不匹配。而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最終導致的都是財務產生和企業的虧損,因此,要加大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管理力度,應當那個從一下幾點著手。
一、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基本措施
1.領導加強風險意識
財務風險錯綜復雜,可以說是多種負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雖然不能說企業倒閉和破產是一把手的責任,但是管理層的因素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個好的領導班子不能造就一流的企業,但是一流的企業肯定是有一個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如果沒有部門經理、班組長等管理人員的支持,即使其他條件再優越也不能成為成功的企業。
2.確立穩健發展的目標
優秀的企業都有長期的規劃和發展,眾所周知的海爾集團,提出百年海爾的宏偉規劃,可見其魄力和志向。穩健經營是指一個企業具有償付能力,而且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在充滿風險和競爭的市場經濟中,效率優先則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沒有效率的企業最終會發生虧損甚至破產。如果企業資金的流動性不強,資本金不足,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比較脆弱,當遇到外界力量的沖擊時,例如:政府的宏觀政策調空,資產結構的大幅度調整,金融領域的限制或是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事故的發生等等。企業就容易陷入資金短缺的陷阱,愈陷愈深,最終倒閉破產。因此,企業發展中的每一個重大決策,都必須謹慎。
3.利用效績評價體系
優秀的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效績評價體系,成熟型的企業評價體系大都包括三個方面的指標:資本收益指標、資本流動指標和資本穩健指標。經營穩健性是企業管理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而經營穩健度表示資本收益和資本流動的匹配程度。過度穩健說明其中存在資源浪費問題,即過分籌資。過分籌資就是就證券市場的透支,也是對企業本身融資能力的透支,因而不利于企業和證券時常的長遠發展。不穩健,公司資本收益能力弱于其流動能力,表示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主要依靠籌資活動來維持的。因此,企業應該按照《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操作細則》建立企業的效績評價體系,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
4.發展資產信托業務
開展信托業務能夠提高公司資本的流動能力,增強經營穩健性。信托公司不但可以像銀行一樣向企業發放貸款,而且還可以作為股東直接向企業投資。例如,當企業需要購置大型機器設備而資金不足時,可由信托公司給設備制造商出具“收益憑證”,制造商據此從銀行取得借款進行生產,生產出設備歸企業使用,企業完全付清款項后設備歸企業使用。《信托法》頒布后,這種業務將在我國逐步開展。
二、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基本措施
1.建立內部牽制制度,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辦理銷售、發貨、收款三項業務的部門應當分設,不得由同一部門或個人辦理銷售與收款業務的全過程。詢價、采購、付款人員分離;出納人員不得兼任收、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等。審計、紀檢等部門應不定期進行檢查監督。
2.建立嚴格的授權審批制度。明確審批人對貨幣資金業務的授權批準方式、權限、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員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如云南省煙草煙葉公司在《財務開支管理辦法》中規定:在預算范圍內,10萬元以下日常財務開支由財務部部長審批;1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由總會計師審批;2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由公司經理審批;500萬元以上由總會計師和經理聯簽。
3.增強成本管理意識,強化會計管理職能。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正確及時地記載和反映各項成本,嚴格控制成本開支范圍,如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對外投資支出及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被沒收的財物,支付的滯納金、罰息、違約金、賠償金以及贊助、捐贈支出都不能列入成本。監督各項費用定額的正確執行,保證成本資料的真實性。分別計算資金成本和費用成本,反映成本形成,成本計劃和成本降低計劃完成情況,及時提供成本分析資料。將費用劃分為工資性費用、經營性費用和專項費用,對工資性費用實行封閉管理,對經營性費用和專項費用劃分事權,按照贏利資產收入率和低息負債所占比率來考核,從嚴控制。
4.完善會計風險防范和控制機制。
建立風險防范對策研究制度,各級會計部門尤其是會計管理部門應建立經常性、制度化的風險防范對策研究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分析研究會計風險的變化情況和風險防范對策,并在業務改革創新時同步實施。建立會計風險保障制度,即實施會計風險基金等,轉移和減輕銀行承擔風險的損失。加強財務會計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認真學習金融政策和法規,加強世界觀的改造,引導財務會計人員增強法制觀念、紀律觀念、制度觀念,增強對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免疫力。
作好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管理,是加強企業內部監管,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環。因此,建立健全現代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管理機制,既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提高管理水平,防范風險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韋干睦.完善內控機制 防范財務風險.廣西金融研究.2008年第9期.
[2]李超群.對建立煙草行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思考.黑龍江金融.2007年第5期.
[3]劉鐵梅.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經濟研究導刊.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