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社會和諧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而農村實用人才的缺乏成為制約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對鄂東地區三個村的調查,考察了當前農村實用人才的基本現狀,然后分析了農村實用人才開發與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再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開發與建設農村實用人才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實用人才 開發與建設
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在新時期推動農村社會全面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我國社會和諧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然而,農村實用人才的缺乏成為制約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選擇了鄂東三個典型村作為調查對象,運用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考察上述三地農村實用人才的基本現狀、開發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期從中探尋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和建設的途徑。
一、三個村莊農村實用人才的基本現狀
1.農村實用人才在數量上嚴重不足。在被調查的三個經濟發展較好的典型村莊中,農村實用人才都普遍缺乏,總量嚴重不足,其中最感緊缺的有三類:一是“生產技術人員”,二是“技能帶動型人才”,三是“種植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嚴重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絕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偏低無疑對農村實用人才建設產生不利影響。
2.農村實用人才在行業分布上不合理。調查顯示,農村實用人才大多從事種植、養殖方面的工作,而從事產品深加工的較少。鄂東三個發展較好的村中,農村實用人才主要分布在種植業和養殖業兩個產業中,而種植業、養殖業往往是家庭獨立經營的方式,直接出售“原材料”,對“原材料”的加工工廠十分少,可見農村實用人才在加工業等新型農村產業中分布較少,存在著分布不合理的現狀。
3.農村實用人才外來人才多于本土人才。調查發現,三個村中留守在家中的勞動力很少,一般的實用人才都來自于外地,村中許多的“大型”產業,如種植、養殖、企業等都是外地人承辦的。農村的種植業和養殖業以銷售原材料為主,產品加工業發展不足,因此所需員工往往不多,無法緩解村中的勞動力過剩問題。同時,有技術沒有資金,或有技術找不到市場,或有技術不懂得經營的現象比較普遍,從而導致本地人才的外流,形成當地實用人才多為外來人員的現狀。
4.農村實用性人才的重要性受到肯定。發展大計”,也有很多人認為“農村實用人才重要,能給當地發展帶來推動作用”,還有很多人認為“農村實用人才在農村發展中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直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還有人認為農村實用人才在農村中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為村民樹立榜樣,激勵其他村民自我發展”,還有認為農村實用人才在農村中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為村民進行技術指導”。可見,農村實用人才在新農村建設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他們的重要性受到人們較高的評價和肯定,從而為農村實用人才的成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二、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對實用人才的宣傳力度不夠。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和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各種手段將實用人才相關內容傳遞給村民,使村民能夠更多更好的了解實用人才的相關信息,提高村民對實用人才相關信息的認知,從而有利于將技術因素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其中政府相關部門尤其是村委會的宣傳尤為重要,是動員村民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中有效的手段。其宣傳包括宣傳內容,也包括宣傳形式,當宣傳內容一定時,宣傳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調查發現,“宣傳欄”這一宣傳形式是農村宣傳實用人才相關信息的主要形式。然而,許多村民認為利用宣傳欄進行宣傳也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滿足村民對實用人才和實用技術的需求程度,“宣傳力度不夠”,“宣傳對象范圍狹窄”和“宣傳形式單一”是鄂東地區農村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壯大。
2.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的覆蓋面小。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是促進實用人才開發與建設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時也能夠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對于新農村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農村對實用人才的培訓方式主要有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專題培訓”、“定期巡回指導”、“召開交流會”、“科技下鄉”、“職校、技校、農民夜校的學習”以及村民自發所采用的“民間師徒相傳”等方式。各類培訓方式的效果得到了村民的肯定,但問題的關鍵還在于有多少村民參加過培訓。調查發現,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工作雖然已經開展起來,但培訓對象覆蓋面太小,致使絕大多數村民不能受益,培訓工作還遠遠不能滿足農民的需要,因此,為廣大村民搭建學習實用技術的平臺,擴大培訓對象就顯得尤為迫切。
3.農村實用人才的服務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夠完善。村委會對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和建設的重視程度體現在村委會針對實用人才所建立的服務機制和激勵機制等方面。目前,各村中所實行的服務機制有“政策資金服務”、“農民合作服務”、“科技推廣服務”、“教育培訓服務”、“市場信息服務”、“評價激勵服務”等。調查顯示,農村實用人才服務機制已初步建立,各類服務項目都有所發展,但服務形式和內容單一,服務效率不夠理想,服務力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大。
激勵機制的建設是吸引村民積極投入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也能促進農村實用人才帶動村民共同發展。各村所實行的激勵機制包括“對先進事跡進行宣傳”、“發放專項獎金”、“信貸、立項地、稅收、批辦證等方面的優待”和“給予榮譽稱號或提拔使用”等。調查顯示,在激勵機制實施過程中,村委會更多的采用精神激勵,但是我們認為,由于農村精神激勵的層次較低,如果精神激勵輔以一定的物質激勵,將使農村實用人才的進取心進一步增強。
4.農村實用人才外流現象嚴重。調查發現,各村外出務工農村實用人才外流現象嚴重。究其原因,一是外出務工收入高于本地收入。二是在家鄉的生產成本大,負擔重。三是農村基層組織在實用人才開發與建設上資金投入不足。四是農村獲取信息的渠道少,與外界缺少交流。此外,一些具有一定知識技能的村民因缺少生產本金,使他們擁有的知識技能一時無法派上用場,外出務工就成為其必然的選擇。
三、三個村莊實用人才開發與建設的主要經驗
1.敢于創新,因地制宜。從調查來看,三個村莊在實用人才開發與建設方面的第一個經驗就是合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以此開發和建設當地的實用人才。同時,在此基礎上再發展新的產業來開發新的實用人才。
2.做好服務工作,依托高校培養人才。在三個村莊中,村委會均與專業技術人員聯系,對農村生產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現場指導,此外,他們還依托高校加強培訓人才。這種隨傳隨到、現場指導的培訓方式使村民更能學到實用性較強的技術,也使村民更放心的進行大規模的生產。
3.建立完善的實用人才管理制度。創建人才管理制度是三村在實用人才開發方面的共同經驗。建立的人才檔案和信息庫,是一種較科學的人才管理方法。只有運用科學的人才管理制度,才能充分的發揮人才的最大價值,更好的建設新農村。
4.引進外來人才。三個村莊的許多大型產業均由外來人才進行承包,而村委會實行優惠政策,使他們能夠更好的在本村發展。其中,牯牛洲村采取很多政策,吸引了許多來自外地的實用人才,例如與專業技術人員取得長期聯系合作、將本村的許多產業承包給外地人等。
四、農村實用人才開發與建設要注意的幾個重要方面
要使農村實用人才的開發與建設深入發展,必須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1.加大基礎教育力度是做好實用人才工作的重點。目前,農村實用人才數量嚴重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礎教育薄弱是其中尤為重要的原因,“基礎教育”是建立實用人才有生力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是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擴大實用人才數量的基礎性工程。
2.完善自身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調查顯示,“村中良好的發展前景”是吸引和穩定人才的最大優勢,其他依次是“優惠扶持政策”、“豐厚的報酬”、“科學完善的人才管理體系”。由此可見,大多數村民把“村中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村委會實施的“優惠扶持政策”作為吸引和穩定人才的籌碼。據此,我們認為,完善農村自身建設,是農村吸引和穩定實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3.完善農村村委會在實用人才開發與建設中的指導作用。村委會是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和政府政策的傳道者與執行者,也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廣大村民的貼心人。同樣,在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和建設方面,村委會應該起到指導作用。我們認為這種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結合本村實際制定和執行實用人才的培訓措施;二是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實用人才示范帶頭作用的宣傳;三是建立科學的人才管理制度;四是加強與外界的聯系,特別是與高等院校聯系,搶占人才培訓的制高點。
總之,農村實用人才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直接關聯到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快慢。然而,農村實用人才的開發建設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時刻站在農民的立場去考慮,才能有效地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李昌平.我向總理說實話[N].光明日報,2002-05-16,第8版
[2]王佳寧.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策略[J].經濟問題,2004(11)
[3]楊勵新.農村建設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J].科技信息,2006(10)
[4]暢向麗,李勝剛.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人才保障問題研究——以甘肅民族地區為例[J].農業經濟,2007(5)
[5]范紅紅,林燕華.山區新農村建設人才與技術需求狀況研究[J].時代文學,2007(3)
[6]丁秋更,段紅紅.河北省新農村建設中人才資源開發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