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業績評價作為上市公司財務管理體制的控制要素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控制要素所無法替代的,如何對上市公司的業績進行評價已經成為眾多利益相關者越來越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上市公司 業績評價 EVA
一、傳統業績評價指標的缺陷
上市公司的最終目標應是股東價值最大化,這必然要求評價上市公司業績的指標能夠反映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價值。而目前針對我國上市公司進行考核所采用的業績評價指標如稅后凈利潤、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投資報酬率等多是建立在會計利潤基礎上。會計利潤的最大缺陷在于不計量股權資本成本,與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并不一致。通常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在理論上會對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成本進行計量,而在對外公布的會計報表中, 尤其是在反映企業經營效益的損益表中,卻只列示了債務資本成本而未列出股權融資的資本成本。這是因為, 股權資本成本不像債務成本那樣有固定的利息支出,它是一種機會成本, 無法對其進行準確的估計,而根據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對這樣的成本不予確認和計量。結果是損益表中的凈利潤包括股權資本成本和真實利潤兩部分,將股權資本成本包括在凈利潤中實際上是高估了凈利潤,可能導致企業管理層和股東等信息使用者對公司經營業績進行評價時,做出錯誤的判斷,進而助長了企業經營者由于忽視股權資本成本而偏好股權融資的做法。因此,建議對我國上市公司進行考核時采用新的考慮股權融資成本的業績評價指標EVA ,將有助于糾正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
傳統指標的計算以會計報表信息為基礎,經營者為了獲得更大的效益,往往會運用財務杠桿對會計報表進行操縱,使會計報表信息對企業業績的反映部分失真。EVA評價體系中,資本總額中包括所有重大表外資產,如通過綜合租賃或特殊目的融資工具獲得的資產。這種處理能使經營者對這些資產負責,防止企業對表外項目的過度杠桿化。同時,通過對稅后凈營業利潤的有關項目進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經營者在會計報表上操縱利潤的行為。
二、EVA 的涵義
EVA 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 的縮寫,在這里將其譯為經濟增加值。它是由美國思騰斯特(Stern Stewar) 管理咨詢公司于20 世紀90 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業績評價指標,已被世界越來越多的公司及政府機構所采用。目前EVA 已引入中國,但對許多中國企業來說,EVA 還是陌生的概念,實踐中也很少被采用。2006年末,國資委修訂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提出,從2007年起,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使用經濟增加值指標,且經濟增加值比上一年有改善和提高的,給予獎勵。到2010年,中央企業要全面開展EVA考核,這是中央企業考核的一次重大轉變。
EVA 業績評價指標的基本理念是: 公司創造的利潤是公司對包括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所構成的全部資產進行運營的結果。而這兩種資本的占用都是有成本的,因而只有當公司創造的利潤大于二者之和,公司才是為股東創造了價值。簡單地說EVA (經濟增加值) 是指一定時期的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 與資本成本的差額。用公式表示如下:
EVA (經濟增加值) = 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資本成本總額
其中,稅后凈營業利潤是以報告期經營凈利潤為基礎經過一系列的調整而得到的。這些調整主要包括,對會計實踐中遵循權責發生制和謹慎性原則進行會計處理不能真實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項目如: 壞賬的提取、商譽的攤銷、廣告和研究開發費的處理等。進行這些調整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根據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對企業真實情況的扭曲及減少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對利潤進行操縱的可能。資本成本總額既包括債務成本,同時還包括股權成本。這里的股權成本不是指會計上的成本概念,而是經濟學上的“機會成本”(因放棄某種選擇而付出的代價,對于投資者而言“機會成本”是指由于持有現有的公司證券而放棄的,在其他風險相當的股票和債券投資上能預期帶來的回報,也就是股東對股票投資要求的最低收益率)。由于EVA 扣除了包括經濟學上的“機會成本”在內的全部資本成本,因此又將其稱為“經濟利潤”。“經濟利潤”反映了企業的真實利潤。
三、EVA 的主要特點
考慮了股權融資的成本是EVA 最具特色的方面,也使EVA 有別于其他傳統的以會計利潤為中心的業績評價指標。傳統的會計利潤只考慮債務成本(利息) 沒有考慮股權資本成本,對利潤的計算是不完整的。對于一個會計利潤為正的公司,其經濟利潤(經濟增加值) 可能為負,結果以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經濟增加值) 對其進行評價會得出相反的結論。另一方面,由于EVA 考慮了股權資本的成本,是從股東的角度定義了企業利潤,能更好地體現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價值。企業引進EVA方法,可以為企業進行業務重整結構、業務流程再造提供科學的決策參考。企業通過分別核算不同業務層面的資本投入和資本收益,測算其EVA,然后對各層面的業務單元的增值能力進行排序,通過各種有效方法,提高其動作效率,發揮各項業務的最大增值潛能。
以EVA 作為業績評價指標評價上市公司業績時,如果EVA 為正,則表明公司在為股東創造財富;相反,如果EVA 為負則表明公司在損害股東財富。EVA 業績評價指標較好地將公司業績與股東價值創造結合起來,符合上市公司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EVA是從股東利益出發,既是一個對企業業績的測量器,又是一個能將股東利益與企業業績相結合的度量器。作為一套全新的管理工具、一種新的價值管理理念,國內企業業績評價中引入EVA很有必要。
四、EVA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EVA 指標揭開了會計利潤的面紗,還企業經營業績以真實面目,通過EVA 指標,人們可以判斷企業究竟是在創造價值還是在毀滅價值。肖輝等對EVA 在中國證券市場的實證研究中,以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和EVA 指標分別對2000 年的上市公司進行排名,發現凈資產收益率排名前10 名公司中只有一家進入EVA 排名表前10 名。這是因為,EVA 指標的考量包括資本成本,企業的收入不僅要彌補經營成本,還要彌補資本成本,所以利潤高不等于創造的價值也高。將EVA指標引入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可以促使企業重新權衡債務融資與股權融資的利弊,不再僅僅因為債務資本帶來的利息會降低利潤而排斥債務融資方式。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明顯,在當前利潤如此之低的情況下為何上市公司仍然熱衷于股權融資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對上市公司進行考核所使用的以會計利潤為基礎的評價指標不計量股權融資的成本,這給上市公司經營者造成股權資本是“免費資本”的幻覺,使得公司經理人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而優先選擇“免費”的股權資本進行融資。引入EVA (經濟增加值) 對上市公司進行考核,可以使上市公司經營者進行融資決策時,在考慮債務成本的同時,充分意識到股權融資也是有成本的(一般情況下,由于股權投資風險大) ,從而糾正上市公司經營者認為股權資本是“免費資本”而導致的股權融資偏好,正確引導上市公司的融資決策,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另外,在計算EVA 時,通過對會計體系中影響公司真實經營狀況的項目所進行的必要的調整,在較其他業績評價指標能真實反映公司經濟業績的同時,更能準確地衡量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價值,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通過操縱會計利潤取得配股或增發新股的資格,進而上市“圈錢”的做法。
根據EVA評估理論,它對經營戰略的指導性體現在:增加那些已經投資于經營中的資產的收益;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情況下追加資本投資,擴大經營;停止投資于那些收益低于標準的項目,并從這些項目中抽回資金。它所指導的這些僅能揭示影響價值創造的財務動因,顯然對非財務影響不夠,它是無法提供諸如產品、人力資本、創新等方面的信息,而這些恰恰是促使企業成長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EVA作為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作為一個綜合性的財務指標,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拓展前景,克服了傳統評價指標的缺陷,更符合現代企業的發展。因此,引入EVA 業績評價指標,不僅有利于正確評價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更好地實現上市公司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同時也為糾正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吉亦超,李斌. 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分析.[J]世界經濟情況.2004(4).
[2]吳敏,仲夏. 西方融資優序理論對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的啟示. [J]經濟與管理.2003(4).
[3]文宏. 融資偏好與融資效率——對我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 當代經濟科學.1999(6).
[4]連建輝,鐘惠波. 我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悖論:提出與解讀.[J] 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2(1).
[5]楊運杰,李靜潔.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原因分析.[J] 理論學刊.2002(6).
[6]彭莉.股權融資偏好現象的成因和影響.[J] 經濟師.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