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龍江省尚志市銀色旅游資源豐富,為銀色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為新農村建設起到了強有力的拉動作用。本文研究尚志銀色旅游及促進銀色旅游繼續發展的思路,對于其他地區銀色旅游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銀色旅游 新農村建設 發展
銀色旅游即指以滑雪旅游為主的冬季體育鍛煉及雪地觀光等系列活動,是黑龍江冬季的一大特色性群眾文化活動。筆者在尚志市亞布力、烏吉密、帽兒山等三大滑雪旅游區調查中看到,銀色旅游正由悄然興起轉向迅猛發展,給新農村建設帶來可喜變化,很有研究和推廣的價值。
一、尚志市銀色旅游的發展現狀分析
1. 資源豐富——銀色旅游發展的基礎。尚志市境內有可開發利用價值的旅游景區(點)達40多處,旅游區域總面積838平方公里,特別是國際公認的森林、冰雪、海洋三大旅游資源中的森林、冰雪兩項得天獨厚。如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旅游面積達10平方公里,每年積雪長達5個月之久,積雪最深處可達1米,是中國開展滑雪旅游的最佳地,是中國滑雪產業的孵化器,人稱雪上黃浦,2005年被世界華人華僑聯合總會旅游合作組織,全國工商聯旅游聯合會,中外旅游品牌推介活動組委會,首旅集團授予“中國最佳滑雪勝地”稱號,這一榮譽在全國僅此一家擁有。
2.交通便利——銀色旅游發展的前提。交通是開展旅游活動最基本的條件,尚志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西離哈爾濱市124公里,東距牡丹江市177公里,南與五常市接壤,北與方正、延壽、賓縣三縣相連,濱綏鐵路橫穿東西,鐵通公路穿行南北,301國道過境里程166公里,已初步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網絡。在各景區(點)之間,均有平坦的公路相通。
3. 政治性強——銀色旅游發展的底蘊。尚志市是以英雄命名的城市,民族英雄趙尚志、趙一曼在這里譜寫了中華民族抗擊侵略者的壯麗篇章;該市的元寶村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中元茂屯的原型,已經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初具規模的銀色旅游與紅色旅游的有機結合,將成為尚志市旅游發展的新亮點。
4. 規模宏大——銀色旅游發展的優勢。
(1)馳名中外的訓練基地。尚志市素有“滑雪冠軍的搖籃”和“中國滑雪之鄉”的美譽,曾為國家和其他專業隊輸送大批滑雪運動員,是成功舉辦六屆全國冬運會、第三屆亞洲冬運會和第二十四屆世界大學生冬運會雪上項目的賽場地。其中亞布力全長2686米的旱地雪橇滑雪道堪稱世界第一滑道。
(2)功能齊全的旅游名城。尚志市擁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個,AAA級旅游景區5個,經過多年努力,現已初步構建成以亞布力旅游度假區為龍頭,以烏吉密旅游度假區為龍身,以帽兒山雪山訓練基地為龍尾的“S”型滑雪旅游長廊,成為最具北方特色的銀色旅游勝地,駛進全省十大特色滑雪場的快車道,2008年被國家授予“中國雪都”的稱號。
(3) 設施完善的活動場地。業經國際雪聯認可的亞布力五處競技滑雪場(高山滑雪場、自由式滑雪場、冬季兩項滑雪場、越野滑雪場和高山跳臺滑雪場),在國內外聞名遐邇。旅游設施標準高,主要有雪道30條,索道19條,U型單板場1處,雪板4930付;烏吉密現有3條雪道,1150米的80座雙人吊椅纜車,狗拉爬犁,雪地摩托車等旅游項目,高空抓杠、高空斷橋等培訓項目,是野外拓展的首選雪地;由初級雪場和大青頂子高山雪場組成的帽兒山滑雪場共有滑雪道、索道各7條,滿足不同水平的滑雪愛好者的需要。
5. 條件優越——銀色旅游發展的保證。
(1) 科學管理注重超前。尚志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銀色旅游業的發展,堅持高起點,強龍頭,打品牌,重特色的原則,先后出臺了《關于改善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發展環境對其實行一體化管理決定》和《尚志市旅游滑雪市場經營秩序管理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努力為滑雪旅游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寬松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并合理開發滑雪旅游資源,編制完成了《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二期發展規劃》,以及《帽兒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大青頂子滑雪場開發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為全市旅游業迅猛發展提供了保證。
(2) 籌資方式趨向多元。為解決銀色旅游區開發建設問題,尚志市走各盡其財,多方籌資的路子。以亞布力滑雪場為例,在投資上大體分5個部分。政府主渠道投資20740萬元人民幣,重點建設了電力、給排水、通訊、交通及體育設施等項目;7個省直部門投資30800萬元人民幣,興建電信賓館、接待賓館、雪場辦公樓、小型水庫等設施;大型民營企業投資45000萬元人民幣,外商投資15000萬元人民幣,民間投資760萬元人民幣,興建了滑雪場、滑雪道、索道、停車場、健身房、森林小火車等觀光旅游項目。亞布力旅游度假區現已累計投資總額估算約為111,300萬元人民幣。
(3)媒體宣傳不斷做大。近年來,尚志市分別在黑龍江電視臺強勁宣傳促銷銀色旅游,成功舉辦了中國黑龍江國際旅游節,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以節造勢,擴大對外影響。1996年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亞冬會,2009年成功舉辦第二十四屆大冬會,尚志市的雪上聲譽響徹全球。為了使人們更好的了解尚志旅游,認識尚志旅游,宣傳尚志旅游,尚志市旅游局不堪花大氣力,編寫出版了《尚志市旅游詞》、亞布力等三大滑雪區圖文并茂的旅游宣傳手冊等,向世人展示了“中國雪都,多彩尚志”的旅游品牌。
二、銀色旅游拉動了新農村建設
1. 攪熱了市場,增加了收入。滑雪和旅游觀光熱,影響了雪區周邊市場,給農民帶來實惠。在亞布力雪場附近,可謂“家家是飯莊,戶戶是一景”,亞布力青山村和帽兒山呂家圍子屯已發展成為旅游專業村屯。其中呂家圍子全屯34戶農民,家家搞起農家樂旅館,農家飯莊,發展農家特色餐飲,使當地農副產品有了穩定的銷路,全屯人均年收入超過萬元。滑雪旅游不僅攪活了住宿、餐飲行業,也拉動了交通、購物、娛樂等領域的消費,而且催生出以滑雪旅游為服務的生產和維修等新興項目,使當地農民因雪而富,銀行存款余額571億元,在農民占城市一半人口數量的情況下,人均存款余額居全省第一。
2. 吸引了外資,改善了景觀。如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從省直部門、民營企業、外商以及民間投資,為有效提升雪區規模,豐富景區產品,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3.安排了就業,提升了機會。滑雪旅游給當地農民解決了子女就業問題,當地農民子女基本不用外出打工,很多青年農民到雪場從事導游、導滑、索道看護員等工作,收入穩定,有一些干得出色的農民子女還被輸送到全國各地雪場當導滑員。據查,僅2004年,全市各景區(點)安置就業達8500人,直接就業2800人。
4.接觸了外界,促進了交流。滑雪旅游迎來大批省內外游客,極大的帶動了社會進步,農民文化程度都有極大的提升。一些雪場教練等服務人員,原來都是當地農民出身,他們中的不少人都通過自己的努力被外地景區(點)錄用,而不是甘心像過去那樣老守田園做一輩子農民了。
三、新農村建設與銀色旅游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1.樹立新觀念,下好一盤棋。尚志人把雪比作白金,是因為他們發了旅游財,加快旅游發展,推進“白金產業”升級,是他們的期盼,與建設新農村,發展新農村不謀而合,既做到了雙發展,又有效提高了綜合效益,形成組合優勢,互補優勢和整體優勢。將銀色旅游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既有利于擴大旅游產業規模,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又有利于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因此,要把銀色旅游作為一項產業來抓,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打造,全面納入新農村建設統籌規劃之中,納入政府的領導之下,實行統一管理,為銀色旅游保駕護航,為銀色旅游構筑平臺,上下擰成一股繩,下好一盤棋。
2. 運用新招術,確保永發展。要加快培育銀色旅游產業鏈,打破各自為戰,互奪游客的舊格局,樹立全局觀念,組織協調本地區銀色旅游的繼續開發與管理,研究確定各旅游景區(點)的銀色旅游品牌,開發特色精品化產品,開創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各有游客,各有穩定收入的“四各”局面,加大對游客的吸引力;對游客做好各旅游景區(點)的宣傳和對游客的引導分流工作,在銀色旅游中要和紅色或其他旅游有機的結合起來,重點打造好精品線路,為銀色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圍繞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推進銀色旅游深入發展。特別是“娛”,如在農家樂的基礎上,增設東北二人轉、拉場戲等農民喜聞樂見的節目及場所,效果會更加,游客的滿意率會更高。反過來說,如在新農村建設中,把銀色旅游文化納入精神文明建設中來,既能豐富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又可增加銀色旅游的情調,其作用也是不可小視。
3. 構建新措施,鞏固原成果。銀色旅游既作為旅游,就有旅游的弊端。如環保問題就很突出,而且和旅游人數成正比,旅游人數越多,產生的垃圾越多,參觀的范圍越廣,被污染的地域越大,為新農村建設又帶來負面影響。而新農村建設也強調做好環保工作,這個矛盾,需要我們想辦法來解決。如加強宣傳教育,增設管理設施,落實制約機制和加強法律保護等。再如銀色旅游中涉及的社會治安問題,也和新農村建設有非常緊密的聯系,都要一抓到底,切實整頓好旅游市場秩序,確保銀色旅游和新農村建設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世金, 白永平.《基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鄉村旅游發展思路》(J).廣西社會科學,2006,(11)
[2]郭濤,陳磊.《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