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域文化是人們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下世代耕耘、創造、演變的結果。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文化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支配性要素,對經濟的發展產生多方面影響。本文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為例,探討基于地域文化資源的涼山地區經濟發展,并以自治州首府所在地西昌為例提出了發展策略。
[關鍵詞]地域文化 經濟 發展策略
一、地域文化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類從混沌中走來,從生命之初的那天起就在特有的文化生態環境中成長,接受獨特的民族精神和民俗文化的熏陶,滋生出本土文化原有的面貌。地域文化是人們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下世代耕耘、創造、演變的結果。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雖然存在著發展程度上的差別,但卻無先進與落后的區分,文化的多元性本身就意味著承認各種文化存在的權利。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橫斷山系東北緣,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間,自古以來在漢藏文化的包圍圈內,形成相對封閉和獨立的社會經濟形態。
二、地域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1.地域文化塑造出區域特色經濟
在《文化多樣性宣言》中曾寫到:“文化在不同時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形式,這種多樣性具體表現是構成人類各群體和各社會的特性所具有的獨特性和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價值在于自然地理環境造就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利用手工痕跡造就的不同民族、區域特色。尊重歷史,正視自己民族文化的生態環境,保護好各民族文化習俗的寶貴遺產,從民族文化多樣性的歷史出發,以平等的文化尊重產生交流、互動,以鮮明的地域文化塑造特色經濟,這樣才能體現文化的價值。
2.文化產業的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增長
文化產業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經營活動,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行為方式,只有通過大規模運作的文化產業形態,才能向外輻射,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主要價值在于文化內涵,它的物質載體可以在消費中被磨損,但是文化內涵卻可以得到豐富和發展,獲得更大的生命和潛在價值。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文化產業應該從文化創意的核心出發,逐漸形成大的文化產品制作業和服務業,又不失時機地向旅游、賓館、餐飲等產業擴散,通過層層擴散使獨特的文化創意變成大量生產和銷售的文化商品,即把文化價值轉換成為商業價值,又以商業價值的實現過程促進文化的傳播。
3.文化創新促進區域創新
深圳市龍港區大芬村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這里的村民為了滿足一定規模的大眾文化消費需求,以油畫藝術為突破點,向多方延伸,形成了集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文化產業鏈。大芬村油畫產業創新的思考點并不在于油畫藝術本身的創新,而在于以油畫為媒介,進行文化產業化的創新思考。我們應該對涼山地區經濟進行調查研究,尋找廣闊的市場需求空間,并以文化為基礎進行創新,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的創新。
三、基于地域文化資源的涼山經濟發展
彝族是偉大祖國人口眾多、分布較廣的少數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區,有效利用該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對促進涼山經濟發展,打造特色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1.服飾
地理環境的獨特性往往形成民族文化的獨特性,進而形成民族服飾的獨特性。涼山彝族主要生活在山區,其民族性格凝重、寬厚而樸實。他們自稱“諾蘇”(意為“黑族”),崇尚黑色,以黑為貴,黑為美。服飾中大多以黑為底,其上裝飾豐富多樣,圖案色彩一般以紅、黃為主,紅色熱烈而富于刺激性,原始先民對紅色賦予了“血”與“火”的意義,因此它被看作是生命之色;而黃色是光明的象征,有陽光、火光的含義。服飾色彩對比強烈,但因黑底的調和而給人以單純明快之感,彰顯了對比與調和、統一與變化的魅力。
英國先鋒時裝設計師維維恩#8226;韋斯特伍德說:“在我的設計當中,我真正信賴的唯一的東西就是文化。”日本傳統色彩在設計上的應用也推陳出新,將能體現大和民族特征的色彩廣泛應用于服裝、手表,甚至家用電器行業。涼山彝族對原色的喜好直接來源于自然,色彩情感單純、樸實,充滿了生命力,我們可以通過對色彩和裝飾紋樣的大膽創新開發新產品,拓寬應用領域。
(1)在設計中通過黑、紅、黃三色所占比例的不同可以產生千變萬化的搭配形式和視覺效果。
(2)彝族服飾中常用“火鐮紋”“蕨基芽草紋”等裝飾紋樣,我們應該進行深入挖掘,有效取舍,將之應用于服飾、包袋、產品包裝、飾品等領域,拓寬市場,促進發展。
2.飲食
涼山彝族飲食調配比較獨特,自成體系。主食主要有蕎麥、馬鈴薯、玉米;蔬菜以圓根、青菜、白菜等為主,多產于夏秋兩季。他們把糧食與肉食相對搭配起來,認為這樣最合口味,形成沿襲已久的傳統食譜。漢人貴在茶,彝人貴在酒。酒在彝人的飲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婚喪嫁娶、節日喜慶、招待賓客、磋商議事、調解糾紛處處以酒為首,這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桿桿酒。桿桿酒又稱泡水酒,是彝人逢年過節敬奉祖靈或婚嫁喜慶招待賓客的飲料,主要原料為高粱,甘醇清冽,營養價值高且飲用方法別致。飲用前將壇蓋揭開加冷水,兩三個小時后將一根或幾根弓形的竹管插入壇底,竹管上系一條手絹,以便人們輪流吸飲后擦拭管嘴。
在了解彝族飲食文化的基礎上,筆者建議:
(1)在涼山州境內重點的旅游城市建立大型飲食廣場或特色食品一條街,制作出售涼山彝族特色飲食,如彝族砣砣肉、桿桿酒、苦蕎粉、圓根、燕麥炒面等,制作過程公開可見,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體驗制作過程,增強吸引力。
(2)除了彝族特色飲食之外,民間百姓流傳的德昌板鴨、高草壩牛肉、沙壩板栗、會理石榴等也可成為特色食品的一員。另外,涼山出產的蟻菌(俗稱雞棕)、松茸、牛肝菌、馬湖莼菜等山珍可以作為涼山特產制作銷售。
(3)建立桿桿酒生產基地,注重產品的包裝和檔次,作為涼山的特產,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
3.居住環境
涼山地區的地域性產生居住環境的獨特性,從而形成具有地域性的設計風格,此地區彝族住房大都是土木結構,頂部為雙斜面瓦板蓋,瓦板用無節疤杉木劈成,分底、蓋兩板交錯鋪蓋,長2米左右,蓋好后橫放一些木條,置較重而穩的石塊壓在其上,俗稱“瓦板屋”。居住環境、城市景觀是民族文化的發射臺,凝聚著先人的精神性格與聰明才智,反映著民族的歷史文化,給人以思想啟迪與文化藝術的營養。在涼山州旅游城市的規劃中要重點把握相關居住環境、景點、景區的形象塑造,傳達新時代文化的感悟。
(1)在涼山州奴隸社會博物館建立相應的展廳具體展現彝族社會形態、生活文化、宗教藝術、民風民俗,讓大家對彝族歷史有充分的了解;民族風情園和火把廣場是最近幾年新建的旅游景區,可以考慮設立群組彝族文化主題雕塑,加上民族舞蹈、音樂的展示,形成強烈的視聽感受。
(2)由于特殊的地理優勢條件,西昌市年平均氣溫17度左右,有“不是昆明而勝似昆明”之說。這里的森林資源豐富,樹木品種繁多,彝族同胞也大多居住在山上,我們可以建立森林公園,避暑度假村,讓客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時實地考察、感受彝族的生活。
(3)在民族風情園的民族文化村建立彝族寨的建筑群,房屋以石條、木板、草為主建成,充分體現彝族傳統的建筑風格,讓人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4.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旅游資源是人文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傳播的放大器,包括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傳統節慶、特種工藝等內容,對提高區域經濟效益、促進區域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涼山的彝族由于歷史的特殊原因,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畢摩文化,形成了難得的全國惟一的畢摩文化原始生態保護區,并于1996年成立美姑彝族畢摩文化研究中心,專門從事畢摩文化的研究。
“畢摩”是彝族社會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在彝語音中,“畢”是舉行宗教活動、祝贊誦經之意,“摩”意為長老或老師。彝族畢摩一般是男性,精通彝文和經書,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他在彝族傳統社會的主要職責可分為四類:一是主持祭祀;二是占卜;三是采藥治病;四為主持盟誓和神明裁判。 根據畢摩文化獨具特色的優勢,可以有以下幾方面的策略:
(1)充分利用畢摩經典著述、畢摩書法藝術和美術作品等進行高品位的文化包裝,進行展覽。
(2)聘請著名畢摩進行商業性的畢摩儀式的展示和絕技表演。
(3)聘請民間能工巧匠仿制畢摩法具及其經書中極具觀賞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工藝品,如畢摩木刻藝術、竹雕藝術、泥塑、草塑等。
5.傳統手工藝
涼山彝族的傳統手工藝歷史悠久、形式多樣,沉積了特定的歷史時代和地域環境下形成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意識,反映了彝族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才能。它以多種形式表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了涼山彝族的宗教信仰、等級觀念、道德修養、世界觀和審美情趣。從全國漆藝文化的層面看,涼山彝族的漆藝文化在器物種類、造型、圖案、色彩及用料等方面獨具特色,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從彝族文化的層面看,它不僅是一種非常突出的工藝文化,而且在大小涼山地區歷史悠久,使用普遍,凝集著彝族人民的情感和豐富的象征意義。傳統漆器種類主要有酒具、餐具、兵器、馬具等,共二十多個品種。酒具主要有圓形酒壺、扁圓形酒壺、鳥形酒壺、鷹爪杯、高腳杯。食具有盤、盆、缽、碗、勺、餐桌。現代的漆器種類和造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兵器和馬具基本停產,只有酒具和餐具仍在生產,現在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對其的振興也勢在必行。
鑒于彝族傳統漆器的藝術價值和現在的發展狀況,筆者建議:
(1)將漆器生產規范化,建立各級不同層次的市場。筆者在調查時發現漆器以家庭作坊生產為主,很少有脫離農事的漆匠,他們可分為三類:一是少數全涼山有名的漆匠,二是在局部地區小有名氣的漆匠,三是會一點簡單漆藝,偶爾做漆器的農民。這三類人做的漆器良莠不齊,導致市場的混亂,所以應該將作品進行層級劃分以適合不同層次的市場。
(2)彝族漆器產業是涼山地區的特色產業,在旅游產品設計中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特殊的地理環境、自然風光、自然與人文密切融合的文化等因素都必不可少,而文化特色、民族風情因素則是設計的關鍵,色彩設計以及工藝制作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我們可以以特定景點或地域的文學藝術創作、神話傳說、趣聞軼事、歷史典故作為設計主題。例如,美國9.11事件發生后,有工藝品廠商根據所拍攝的照片制作了世貿大樓的水晶紀念品,這一舉措起了人們的回憶,該商品在美國非常暢銷,這就是題材多元化的一個經典范例。
(3)漆器圖案的意義直接表現在餐具上,酒壺上的圖案包括充滿神秘色彩的天地、日月、山川,聰明吉利的蛙、避邪驅災且勇猛無比的鷹和“雞冠牙”紋等。我們可以將這些紋樣用于相關產品的開發,如:花瓶、果盤、糖果盒、首飾盒、手鐲、筆筒、茶筒等,漆繪上彝族傳統的圖案,形成了一種復合文化的漆器。
(4)建設彝族民俗文化一條街,以旅游休閑街區為定位,可以學習借鑒杭州荷坊街、成都錦里民俗文化一條街的建設情況,在以彝族民俗產品為主體的前提下,可適當穿插藏族、回族的民俗產品,豐富市場,使人們能夠置身于豐富的民族產品之中,關注它們,被它們吸引,留下深刻印象。
四、結語
總之,任何一種優秀的文化,只有隨著人類文明進步的潮流前進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成為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在西部大開發的新發展時期,黨和政府正在實施傳統文化與經濟建設并重的大戰略,在這一方針下,根據涼山地區所在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和區域經濟特點,努力去實現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標,達到人與自然的協調。
參考文獻:
[1]涼山彝族文物圖譜,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
[2]涼山彝族自治州志,涼山彝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方志出版社,2002
[3]豐安多:涼山彝族文化藝術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