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尼泊爾傳來好消息。尼國的執政黨毛派陣線(UCPN-M),決定釋放近3000多名的兒童兵返回學校,接受教育,或接受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資劭所安排的學習課程,協助重返社會。
擔任聯合國兒童與武裝沖突事務的特別代表拉迪卡·庫馬拉斯瓦米女士(RadhikaCoomaraswamy)說,這批兒童在2007年被聯合國證實為兒童兵后,已等待了3年。首次釋放兒童兵有助尼國社會走向正面的未來。
曾到處招募兒童兵
尼國毛派陣線(uCPN-M)此舉,是響應了2009年12月16日與聯合國針對加速釋放兒童兵所共國簽署的“行動計劃”(ActionPlan);聯合國也將會在未來把毛派從聯合同的招募兒童兵的“黑名單”中移除。
什么是兒童兵?根據聯合國的定義,“兒童兵是任何參與正規或非正規武裝部隊或武裝組織,從事任何一種工作的18歲以下兒童,包括且不局限于廚師、搬運工、通信員和任何輔助這些人工作的兒童。該定義還包括受雇、被迫進行性活動,或被迫結婚的女童。因此,兒童兵不單只是指那些攜帶或曾經攜帶過槍械的兒童。”
對此違反兒童權利的議題,國際法上早已禁止任何召募與征用年齡低于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在武裝沖突區域從事任何戰斗及非戰斗的行為。尼泊爾不僅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的簽署國之一,尼國政府,包括毛派組織本身,也存雙方內戰期間多次向外保證,會遵守各項國際公約,不從事召募兒童兵的行為。
但事實并非如此。在過去10多年(1996-2006)的內戰中,為了補充兵員,毛派組織在全國各地以明暗及軟硬兼施的各種方法,到處招募兒童兵。而為了減低聯合國及國際人道組織的壓力,毛派領導人辯稱,旗下的這些兒童都是部隊里在戰斗中犧牲的烈士的孩童,以及農村地區無法自行照顧的小孩,毛派絕不會主動招募兒童兵。
然而人權觀察組織在實際進入尼泊爾后調查發現,綁架、誘拐、暴力脅迫以及暴力脅迫學校動員學生,都是毛派組織募集兒童兵源的主要手段。在其主要根據地的西部高山叢林地區,毛派組織更是規定每戶人家必須獻出一名學童加入組織 (one family,one childprogram)。
那些地方的兒童在上下學期間會無故失蹤,有時也在前往接受政治宣傳教育后,被直接要求留在軍營不能回家。為防止脫逃,軍營不僅嚴格監視,對脫逃者懲罰報復,也恐嚇將對脫逃者的家人進行報復。
離開軍隊僅是起步
然而,放下槍支,離開軍隊,僅是起步而已,后續工作如重返校園、社會、家庭,甚至安排接受訓練,順利工作謀生,才是真正的主菜。這點,尼同政府目前根本做不到,一切只有仰賴聯合國等國際人道組織的資源。
為什么做不到?尼泊爾在2008年5月28日成為聯邦共和國,成功廢除將近240年的王室制度,而毛派組織(UCPN-M)更在2008年4月10日的國會大選中,一躍成為占有國會多數席次的執政黨。
勝選后,它夸言矢志帶領尼泊爾成為亞洲的“瑞士”,“讓尼泊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不到300美元至3000美元成為南亞最富裕的國家”??谔栯m喊得震天響,但實情卻是,國民貧窮依舊,也是世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必須承認因為貧窮,內戰期間,偏遠貧困的農村孩童在相互取暖及尋找未來生計的心態下,有部分是因此而自愿加入毛派軍隊成為兒童兵的。也是因為貧窮貪腐,1996年2月毛派組織決定脫離王室主導下的腐敗政府體制,隱入山林,開始對抗政府的游擊戰。
2001年6月發生震驚國際社會的王室血案。因選妃問題,喝醉酒的王儲竟槍殺自己的父王和多名王室親族成員,最后自己也吞槍自盡。此案的發生,讓王室在民間的聲望一落千丈,更加大毛派推翻貪腐王室,對抗政府的正當性。以推翻王室打倒貧窮貪腐為號召的毛派組織,因此迅速贏得人民的支持,一步步擴大自己的權力領域,終在2006年結束內戰,結束王室開啟共和之路,最后還贏得執政黨地位。而其領導人普拉昌達(Prachanda)也從恐怖分子首腦的身份,搖身成為尼泊爾聯邦共和國的首任總理。
根據德國弗利德利希艾柏特基金會(TheFriedrich-Ebert-Stiftung,FES)的最新報告,尼泊爾的失業率還是相當的嚴峻(42%);偏遠地區孩童、婦女的教育、醫療、衛生及食物等資源,也是極度的缺乏;內部政局的穩定性仍脆弱。
已打下江山的毛派是否真能成功地改善國民經濟與生活,解決貧窮問題,有待觀察。然在釋放孩童兵這件事上,它做對了。
(摘自臺灣《聯合報》)(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