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不管大選或小選,不管是在哪個歐盟國家,都會出現一個共同的熱門選題,亦即,“外國人”,而一般來說,特別強調這個選題的黨派都是比右派更右派的政黨。但是近年來,由于經濟不景氣,失業人口大增,強調這個選題的黨派就不只限于比右派更右派的政黨了。中間偏右的政黨怕選民被更右派的政黨搶走,當然也把這個“外國人”的選題列為重點題材;而中間偏左的政黨,雖然依舊維持它不排斥外國人的路線,但是,一旦它與右派政黨共同執政時,它會容忍右派政黨的嚴格“外國人”政策。
以外國人申請避難之事項為例,原則上,每個非歐盟之公民,如果在本國受到政治迫害,皆有權在歐盟國家提出難民申請。根據設立于日內瓦的聯合國難民總部(UNHCR)的統計資料,2004年到歐洲申請避難的外國人總數為424萬人,如果跟北美洲的98萬難民數字相比較,我們就可以這么說,歐洲是一個外國人申請避難的熱門地。
而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逐漸增多的外國人就成了本國人的競爭者,因為許多公司寧可雇用廉價的外國人或是無勞工紙的黑工,這當然就成了右派政黨爭取失業以及畏懼失業之選民的重要話題,因此競選期間經常會出現很多令人震驚的反外國人標語。
以奧地利為例,比右派更右派的政黨叫自由黨,自由黨近幾年幾乎每選必贏。去年,一個自由黨的女競選員在競選期間,公開責罵其他宗教的先知而引起了國際輿論的指責,但是這個女競選員依舊當選為市議員,她雖然因此被法院判處罰金,但是,自由黨卻毫發無損,選民一直在增加當中。
歐洲語言“避難”,是一個源自希臘文(sylos)的字眼,原意是“安全”的意思,它的意義后來被延伸為“避難處”、“自由之地”或是“逃避危險、迫害之保護地”。在歐洲,“避難”一直與基督教的博愛精神相連結,也因此,從前教堂常常成為無家可歸的窮人或是受社會鄙棄的人的避難所,例如麻瘋病者。今日“避難”的意義是指逃避政治的迫害,因此到歐盟申請避難的外國人,他申請避難的原因必須是與政治迫害有關,這個意思也就是,如果在本國因生活困窘,而想到其他國家工作賺錢,過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生活,這樣的經濟動機不足以構成在歐盟申請避難的原因。
因此,凡是出自經濟原因申請避難的外國人基本上都會被拒絕。 (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