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正在美國IDG總部學習,緊張學習之余還是抽出了一天的時間走進了向往已久的IT圣地——硅谷。
雖然是周末,硅谷里到處寂靜悠閑,但英特爾辦公樓里的燈光、散發著Google獨特氣息的免費自行車、裝備精良的Google Earth拍攝車、夸張的Android卡通和手機模型,以及Oracle辦公樓前人工湖中的帆船,到處都能讓人感受到硅谷的勃勃生機和激情。正是這樣的激情,才會有Google、Facebook們的強勢涌現。
同行的司機是金融危機后離開硅谷的一位IT人,但言辭中對于硅谷的驕傲和留戀仍溢于言表,他在等待著硅谷的召喚,隨時投入,這是硅谷的精神力量。在去美國的前一天,筆者拜訪了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他介紹說:當全世界都還在為金融危機長吁短嘆時,硅谷卻在臥薪嘗膽,積蓄著下一輪技術革命的動力,積極地為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知識普及、技術積累、產業鏈整合優化等務實的工作。所以當下一輪技術革命到來時,硅谷仍將是全球信息技術的火車頭。每一次金融危機都將帶來新一輪的技術革命,硅谷在儲備,所以可以預見,未來還將屬于硅谷。
20多年前,我們的中關村同樣飽含激情,所以涌現了聯想、方正、同方等眾多優秀企業,讓我們在PC時代擁有了話語權,也成就了聯想——它成為了世界級的IT公司。
10多年前,我們同樣對互聯網充滿激情和熱情,所以我們擁有了新浪、搜狐、也有了后來的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的成功。在互聯網世界里,我們同樣舉足輕重。
而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一代技術浪潮到來時,我們卻鮮見PC和互聯網時代的那種激情,隨著產業環境和生活環境的改善,我們的從業者很難再像柳傳志、王志東們那樣激情創業,艱苦奮斗。
在新一代技術面前,我們顯得很浮躁,做得更多的是開大會、辦基地、炒概念,而沒有務實的知識普及、技術儲備和產業鏈建設。
在與田溯寧等多位業內前輩的交流中,他們也都流露出對國內產業界激情缺失的擔憂——很多富裕起來的IT人忙于置豪宅、購好車、買游艇、玩飛機,忙于窩里斗,動輒要置競爭對手于死地,甚至沒有起碼的道德底線。
所以,今天我們需要繼續學習和研究硅谷,研究它如何持續地創新和保持激情,如何把握技術和產業機會。這樣,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到來時,我們才不至于讓硅谷拉開距離,失去話語權,更重要的是,我們同樣需要自己的Facebook、Google、英特爾和O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