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團
四肢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骨折經過復位、固定或手術治療后,要達到臨床愈合標準則需要一至數月不等[1]。中后期患肢的正常活動受到牽制,往往造成肌肉出現廢用性萎縮、甚至造成關節僵硬、攣縮,出現后遺癥等;同時骨折術后也極易出現褥瘡、深靜脈栓塞等嚴重并發癥,所以病情觀察不仔細、護理不到位,直接影響手術效果以及患者的功能恢復等,也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加強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的護理至關重要。我院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加強中后期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所選21例四肢骨折病例均為骨折中后期(骨折三周之后)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齡18~50歲,平均(36±2)歲;骨折部位: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9例。治療方法采?。簡渭兪喙潭ㄐg3例、骨牽引術5例、夾板固定術4例、內固定術(包括術前、術后外固定)9例。
1.2 方法 將21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加強護理組11例、常規護理組1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關節功能障礙方面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加強護理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功能鍛煉(運動療法、作業療法等)護理、中藥熏蒸護理以及水療,配合電、磁等理療護理。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及關節功能進行評分以及對住院時間統計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根據Install[2]關節臨床評定量表對患者上、下肢骨折關節進行評分,包括疼痛程度、關節活動范圍、主動伸展、屈曲攣縮、步行能力、日常動作等。
4.1 加強護理前后關節功能評分對比 見表1。
4.2 加強護理前后關節活動度及住院時間對比 見表2。
四肢骨折對人體來說是一個較大創傷,護理上不僅要求精心護理,并且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全面、有效的護理,才能提高治療效果和減少并發癥及后遺癥等。因此我們針對骨折患者不同時期、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護理康復指導。⑴骨折中期[3]指骨折后3~7周為骨痂生長到臨床愈合階段,患肢腫脹基本消失,局部疼痛明顯減輕,軟組織逐漸修復,骨折端纖維連接并逐步形成骨性骨痂。中期患者要以主動活動為主,鍛煉肌肉的舒縮活動和關節活動為原則,所以我們在常規護理上,采取①運動療法,基于此期纖維骨痂已經形成,我們側重關節活動度的恢復,要在專業運動治療師的指導下,協助患者先被動的進行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再主動的進行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并且逐漸增加活動范圍和活動量,每天2~3次,每次20~40分鐘(需注意患者病情,根據具體情況用力,以免造成二次損傷),以次日關節酸痛能耐受為標準。同時加強肌力的訓練,以等長收縮為主,輔以適量等張收縮及抗阻練習,達到恢復肌肉力量的目的。②中藥熏洗,對紅花6g、伸筋草20g、制川烏10g、草烏10g、威靈仙15g等中藥水煎3000~5000ml,利用熱蒸汽熏蒸患處,當水溫降至溫熱時對患肢擦洗等。每天兩次,每次30min。③水療,利用水療設備根據水的溫度和機械作用(靜水壓作用、浮力作用和水流沖擊作用),對患肢進行活動,從而增加關節活動度,減輕攣縮現象。④利用設備(中頻治療機、超聲波治療機、空氣壓力波治療機等)對患者進行理療,達到改善患肢血液循環、消炎、止痛、促進吸收的目的,從而加快骨的再生代謝過程、促使纖維細胞和成骨細胞的增生,進而加快骨折愈合。⑤作業療法,根據此期特點以及患者康復情況,可行適度、合理的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如上肢以手功能訓練為主,下肢以站立和肢體負重為主。⑵骨折后期[3]是指8周以后,為臨床愈合到骨痂重塑階段,骨愈合堅固,骨折達到臨床愈合的標準。此期應繼續中期的功能鍛煉,并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和負重以及肌力訓練,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所以我們在臨床護理上繼續運用①運動療法:繼續中期的運動療法,但需擴大關節活動度,如增加患肢關節各個方向的運動、關節功能的牽引等;同時根據病情制定不同的肌力康復護理計劃等。②中藥熏洗,繼續采用活血化瘀類中藥進行熏洗,同時增加補肝腎、強健筋骨的中藥(如補骨脂等)。③水療:此期可采取渦流式的水中活動以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和肌力訓練。④繼續充分利用理療設備。⑤作業療法,骨折后期應加強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例如手指的精細活動,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之,針對患者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能夠減少或預防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靜脈血栓等多種并發癥,也直接影響患者關節、肌肉等的恢復,所以有效、全面的護理至關重要。

表1 加強護理前后關節功能評分對比

表2 加強護理前后關節活動度及住院時間對比
[1] 徐秋珍.四肢骨折患者術后運動功能康復的連續性護理[J].中國基層醫藥,2005,12(12):1812-1813.
[2] 張顯文,柳暉,陳武鵬,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對燒傷后膝關節創面愈合和功能的影響[J].現代康復,2001,25(18):39-45.
[3] 高成萍,崔俊燕,董潤澤.淺談四肢骨折功能鍛煉[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