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

9月2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全總)召開新聞通氣會,公布了對7月份農民工異地討薪被打事件的查處情況,并就工會即將采取的措施進行了通報。據全總新聞發言人、宣教部部長李守鎮介紹,截至目前,相關事件已得到妥善解決,一些違法嫌疑人被依法查處,多數農民工已拿到被拖欠工資。
此前7月21日,在包(頭)西(安)鐵路線西安市臨潼區務工的118名湖北籍農民工,連續數天討薪未果后反遭300余名手持木棒的男子圍毆,致使30余人受傷、9人重傷。而在近期見諸報端的還有河南洛陽農民工非法討薪被拘事件、長春市農民工討薪挨打事件、河南農民工趙建英討薪被打骨折事件及陜西農民工段天長討薪被打身亡事件。
李守鎮在會上表示,針對近期以來頻發的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事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總和各地工會配合地方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切實做好職工維權維穩工作,注重建立健全企業工會維權機制,主動、依法、科學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異地維權利弊
在湖北籍農民工陜西討薪被打事件中,湖北省總工會啟動了農民工異地維權聯動機制,要求部分被毆農民工所在地南漳縣總工會成立工作專班,全程參與維權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于建嶸認為,湖北省總工會啟動異地聯動維權機制來為受害者維權,是在響應全總的號召,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異地維權現象反映出勞務輸出地工會組織履行維權職責的意識在增強,從這個角度講,這種做法有其積極意義。”全總法律工作部部長劉繼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工會介入是對的。工會異地幫助農民工維權不僅具有合法性,也是工會工作的拓展。”
不過,工會異地維權不是新鮮詞匯。早在2005年,四川就建立了省級工會聯動維護農民工權益機制。在此種機制下,農民工被侵權案件發生后,輸入輸出地省、市、三級工會相互協作,共同推動侵權案件的解決。
去年10月,四川省總工會與江西、貴州、甘肅總工會簽訂了省際聯動維護農民工權益協議。加上此前與上海、廣東、西藏等十五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新疆建設兵團)簽訂的維權協議,四川省際工會聯動維護農民工權益機制已有18個成員單位。
同年6月,泛珠三角省際農民工雙向維權機制在長沙宣告建立。這一省際維權機制覆蓋了湖南、福建、四川、江西、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等九省(區)。
今年初,蘇浙皖滬四地勞動監察執法部門聯合出臺新政,規定凡戶籍所在地是泛長三角區域內的勞動者,在本區域內任何城市內,遭遇用人單位克扣、拖欠工資等勞動保障權益受侵害情況,來不及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的,回戶籍所在地后,在2年內,可以攜帶相關證據材料,通過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申請權益異地救濟。
《南方農村報》社論指出,異地維權最大的貢獻在于便利了農民工就近尋找解決勞資糾紛的制度管道。地域的限制一旦破除,農民工能夠付諸于維權的時間和精力都會相應提升。
各方對異地維權持認可態度的同時,也表現出對這一機制不同程度的擔憂。
例如于建嶸就說,異地維權存在一定問題,“農民工是哪個地方的沒有關系,各地工會都有責任出面。不必非得他戶籍所在地的工會跑過去為他維權”。
他認為異地維權的出現是由于職工維權領域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現在敢如此對待農民工的企業或所謂的項目部,一般都有錢有勢,也正是這些關系,決定了地方黨政部門為了保住GDP的增長,強調投資環境,不重視處理侵權行為,而工會也就難以有所作為。”
楊燕綏進一步認為,工會異地維權只能是暫時現象,如果各地工會都能盡責,這種現象就能消失。倘若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對工會工作將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早先就有媒體評論說,這種維權機制的啟動,實際上是一種勞動者戶籍地維權的方式,并非是工會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正常狀態。
劉繼臣也坦承,不依托當地工會組織的維權渠道、資源和經驗,開展異地維權,勢必影響維權效果,且容易造成維權成本增加和資源浪費。
惡意欠薪入罪
多數媒體和受訪專家認為,工會異地維權只是權宜之計,必須要從源頭上遏制欠薪行為。
引人關注的是,李守鎮在會上重申了全總對“惡意欠薪罪”納入刑法的態度。他認為農民工討薪難、維權難事件頻發主要是由于欠薪現象長期得不到根治,而關鍵在于企業主欠薪成本低,懲治尚未觸及其“痛點”,因而應加大對欠薪者的懲罰力度。
惡意欠薪入罪的呼聲由來已久。早在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勞動執法檢查組赴深圳市檢查《勞動法》貫徹實施情況時,深圳市有關部門就建議在刑法中增設“惡意欠薪罪”。之后針對因欠薪而引發的惡性事件,人大代表、勞動部門的官員以及部分學者多有動議。
今年兩會期間全總副主席張鳴起呼吁應該在刑法中設立惡意欠薪罪,“對欠薪逃逸這樣的惡意欠薪要加重處罰的力度,增加違法的成本”。這在代表中間引發一片熱議,很多人贊同,也有人反對。
據媒體報道,作為全國3個農民工代表之一的朱雪芹指出,餐飲和建筑這兩大農民工集聚行業欠薪現象比較嚴重。朱雪芹希望國家能將欠薪罪立法納入議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最過硬、最有效的方式”。
五個月之后的8月23日,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增加了“惡意欠薪罪”罪名。全國人大法工委相關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了這一消息。
草案規定: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或者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草案還特別強調,若惡意欠薪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此前,全國人大代表遲夙生是 “惡意欠薪”入刑的反對者之一,她認為刑事法律不允許隨意擴大追究民事責任的范圍,并且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明確指出“任何人不得僅僅由于無力履行約定義務而被監禁”,如何界定“惡意”顯得十分重要。這次她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在公訴之前支付報酬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草案這一表述更為客觀,“這樣我們意見就不大了”。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周光權則認為,應該把追究刑事責任的期限由提起公訴前提前到立案前,否則就與目前司法機關內部的管理措施和考核標準有沖突,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楊燕綏說,“惡意欠薪”入刑在農民工維權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對防止企業惡意欠薪將有很大幫助。不過她也提出,即便惡意欠薪納入刑法,如何界定還需相關法律嚴格解釋。
在大力推動“惡意欠薪”入刑之外,全總表示今年下半年將加強與政府勞動、公安、建設等部門的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企業拖欠工資和欠薪逃匿等問題,對于農民工在工資發放、勞動權益受到侵害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各地工會將與政府有關部門快速聯動,就地維權。
“全總已經有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不僅是討薪,還有集體談判等等一系列舉措,但是要把農民工納入到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和工會維權機制當中,不要把農民工變成局外人。”楊燕綏如此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