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男
五月已來,六月將至。讀大學,到底是選擇占據地利的城市、赫赫有名的大學,還是被人當成“香餑餑”的專業?這是件令高三學生和其家長們抓破頭皮的大麻煩事兒。
這就像你手中握有一張電影票,可以到5家電影院看5部不同的電影,但是只能看一次。要是你選擇看的那部電影你覺得不滿意,這時你就沒法看別家的電影了,因為票已作廢。高考填報志愿,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握好高考志愿這張“票”。
苦惱因此產生。你想去你向往的城市,你想去你心儀的大學,你想研修你感興趣的專業,但你發現,其實你不能“三全”。你該何去何從?城市、大學、專業,究竟孰輕孰重?
城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座城市,一個符號。哈爾濱積蘊深厚,武漢粗獷干練,濟南率直沉穩,廣州自由奔放,廈門雍容華貴,天津樸實無華……城市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文化標簽,一座好的城市,一座充滿機會的城市甚至能改變你一生的命運。
在城市的選擇上,我們會因為這樣那樣的考慮而出現“扎堆現象”“戀家情結”和“叛逆情緒”。無論是扎堆上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經濟、文化優越的城市的大學,還是留在本地上大學,或是因為要逃離家的庇護而遠走他鄉,這樣的選擇都過于狹窄。其實就城市來說,只要是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大部分都有比較好的辦學條件,即使是中西部地區的省會也有不少好大學。例如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陜西西安的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四川成都的四川大學,重慶市的重慶大學,甘肅蘭州的蘭州大學。這些高校都是集研究型大學、985工程大學于一身,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還是中國一流大學。有時相對小一些的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學習氛圍反而更好,更有利于學生安心讀書。同時消費水平也低,學生生活、學習費用也能節省。
城市的符號即是一種個性。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你融入一個城市,城市的符號一定會在你身上留下烙印,而你的個性,也會在城市生活中得到升華。選擇一個城市,你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氛圍。如果你生來就具備睥睨天下的氣度,也有銳意進取的魄力、舉重若輕的手段,那么北京、上海就是你最刺激的戰場和舞臺;如果你是樸實的金牛,不善言辭卻待人實誠,胸中有丘壑卻不愛張揚,腳踏實地、勤奮刻苦,那么東北三省、山東、湖北等地的城市將是你的風水寶地;如果你是機靈跳脫的兔,樂于接受外來事物,主張交流的兼容,擁護一切變革和創新,也相信創造就是一切,那么就活躍在廣州、深圳、珠海、汕頭、福州等城市的“碼頭”上吧;如果你是高雅的鹿,你有很深的文化素養、不凡的審美眼光和最雅致、最細膩敏感的靈魂,就去蕩漾江浙的湖光山色和廈門的碧海藍天吧;如果你是“慵懶”的貓,喜歡隱于鬧市,高臥于白云之上,那么你就蜷臥于重慶、四川、河南等地的城市吧;如果你是王家衛電影世界里的無腳鳥,是漂流無終的風,酷愛天高地迥隨飛揚,那么西安會是你的最佳停留。
貼士:建議首選城市的考生要從大局出發,綜合自身素質,按照自身興趣和發展目標選擇,綜合考慮經濟、文化、就業等各種因素:(1)城市消費水平。讀大學的費用除了學費之外,高校所在城市的消費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制約因素。消費水平過高,會在無形中影響自己學業和其他各方面的發展;同時,城市消費水平低并不意味該地區的高校綜合實力低下。(2)所讀專業要與高校所在城市相“適應”,避免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如一些內地高校為求專業齊全而新增海洋專業,一旦我們選擇了類似的高校、專業,就會對我們的學習和就業造成極大的困擾。(3)就業前景。大學所在的城市包容性和認可程度越大,畢業后在學校所在地就業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我們要提前考慮自己將來想在什么樣的城市發展,自己所學專業在這些城市中的發展前景和上升空間如何。只有把這些因素考慮到位,才不會在無形中浪費自己掌握的大量資源。(4)自己是否有較好的抗壓能力。畢業后是想去競爭激烈的大城市發展,還是想在安逸舒適的小城市生活?填寫志愿前,想想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壓力。
大學:學校是個“大染缸”
孫惠是一個典型的東北女孩兒,最初選擇求學北京是因為北京的氣候和家鄉差不多。進入北師大后,她發現這里學風淳樸,自己有機會接觸到各個層次的人,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品質,擴大了自己的視野。在度過清風習習的四年大學生活后,她現在處理問題更具全局觀,北師大的純樸校風也幫助她確立了樂觀、積極向上的世界觀。
大學的個性,是它秉承悠久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長期積淀而迸發出的獨特魅力,和它的名氣、實力、環境等要素同樣重要。一所大學文化風氣的形成往往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這種無形的文化對個人素質的影響不是多讀幾本書、多學一些東西可以相提并論的,正是這種無形的文化和熏陶才真正成就了大學的內在品質和真正意義。在你四年的大學生活中,大學風氣和文化的熏陶比對你知識的灌輸更重要,也是你大學生活最寶貴的財富。
表弟周永平最初選擇廣州大學完全是出于一種功利:大學畢業后只有到珠江三角洲這樣的發達地區才有發展前途,與其等讀完大學后削尖了腦袋往這里擠,不如早點過來熟悉環境,打好基礎。他和校友們把廣州大學簡稱為“廣大”,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學生活,他發現一切并非校名的簡稱那么簡單。五校合并后的廣州大學將諸多高校的氣質交融成了一種大氣,在這樣的環境渲染下,他發覺當初自己的眼光僅僅局限在一個小地區,失去了自我發展的更大動力。廣州大學讓他明白,只要有能力,天下不是只有一個“珠三角”。
大學里不再像高中那樣“填鴨”,而是自主自覺的“放牧”。就像一個“草場”,它的氣質會在四五年的時間內把你濡染。一所大學的氣質,是體現在她的學子身上,體現在她的菁菁校園里,體現在她的過去、她的今天和她的未來里的;一所大學,其開放程度、學習風氣、行事風格和人文積淀,將在幾年的時間里對其學子們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
對于還沒有確定人生終極目標的考生來講,大學的選擇非常重要。選擇一個什么樣的大學,就可以說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人們有時候甚至以你從哪個大學畢業來判斷你的智力水平和發展潛力。因此,在選擇大學時,我們需要先了解大學的個性,然后再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大學,自會用其綿深的文化底蘊來滋潤、熏陶我們,并在不知不覺中激發我們內在潛力的發展。
貼士:建議首選大學的考生,一是要客觀估計自己的文化考試實力,高考分應略高于所選高校的錄取分,不能滿打滿算,給自己留有一點余地會使自己在錄取專業時有優勢。并且,選擇專業時要表明愿意專業調劑;二是同一批中的各所學校的錄取分不能很接近;三是了解自己所瞄準高校的招生情況;四是對所選高校的辦學綜合實力和日常教學、管理等基本情況要有所了解,不要人云亦云。考生可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上查詢所選高校的相關信息;五是要考慮自己是否能適應報考學校的學習氛圍和管理理念,從而避免今后在高校念書時因無法忍受客觀環境而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困擾。
專業:興趣作主,還是現實作鏡?
關于愛情,理工科的學生會解釋成“愛慕和喜歡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應”,哲學的學生卻會認為是“性激素作用后的表象形式和存在方式”, 這是因為專業知識的學習影響了我們的思維方式。知識改變思維,思維改變生活,對于已經確定了人生終極目標并決心在某個專業領域發展的你來說,對專業的選擇直接關系到你的未來。
二姑的兒子郭宇從小就喜歡研究家用電器之類的東西,2005年高考成績出來后,他想填報與電子有關的專業,但父母卻認為電子專業不好就業,工作又很辛苦,希望他填報“熱門”的計算機專業,將來好就業。為了不傷父母的心,郭宇最終選擇了“熱門”的計算機專業。進入大學后,郭宇卻怎么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得過且過,就這樣勉強“熬”到了大學畢業。這時郭宇發現,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實在是太多了,找一個合適的工作也實在是太難了。由于沒有過硬的技術,如今,郭宇只能一邊在一個網吧做網管一邊“研修”。
有了“前車之鑒”,他的表妹吳瑤高考填志愿時“費”了很大神。填報之前,吳瑤坐下來靜靜地回顧了自己的高中歷程,她需要明確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發現,自己一直對大千世界感興趣,傾心于旅游,更夢想著能環游全世界,加上自己的性格活潑開朗,她最終根據成績填報了上海師范大學的旅游專業。現在的吳瑤已經是該校旅游專業的一名大二生了,她很享受這樣一門符合她性格特征的專業,并在這個專業的學習中發現了自己更大的潛質,這種潛質支撐她在學習中不斷積累,并在積累中不斷深化。
專業沒有絕對的好與差,也沒有絕對的 “熱門”與“冷門”,你是否適合這個專業、能否學有所長才是最重要的。對專業的選擇,不能盲目追趕熱點,也不能只是簡單地為了將來找一個工作,要從長遠、戰略、動態層面上搞清楚哪些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宗”,哪些是需要因勢調整的“變”。唯有如此,你才能找到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凸點”。
貼士:選專業的依據很多,但歸納起來,無外乎兩類,一是依據外部的因素選擇專業;一是依據自身的因素選擇專業。外部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且在不斷變化,因此,選擇專業首先要把自己的問題弄清楚。我們先要了解專業,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首先要了解專業名稱的內涵,不因一字之差報錯專業。報考時對專業名稱的錯誤理解,往往會導致完全不同的職業定位;其次要澄清對專業的錯誤理解,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想或者社會的普遍看法來認識一個專業,要在認真調研后作出選擇,避免人云亦云報專業;第三,要了解專業課程內容,根據學習能力選專業。高校專業分為11大類,專業名稱眾多,但是仔細分析,都是與高中的課程相對應的。如喜歡數學的同學,可以選擇數學與應用數學、經濟學、金融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等專業;喜歡物理,數學成績也不錯的同學可以選擇機械類、電氣信息類、土建類、航空航天類里面的專業;喜歡化學的同學,可以選擇材料科學類、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等專業;喜歡生物的同學可以選擇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農學、醫學之中的專業;喜歡學習政治的同學可以選擇政治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喜歡語文外語的同學,可以選擇語言文學類專業,如中國語言文學類、外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學類的專業;第四,要了解畢業后的職業定位,根據職業選專業。職業工作內容往往與專業學習內容差別很大,喜歡學習專業內容并不意味著喜歡職業工作內容;第五,要評估個人素質與專業要求,依據個性選專業。高中的學習,對學習能力考查較多,對個性要求較少。大學的專業及職業對個性要求較多。如文學類專業,因學習內容難度低,個性因素上升為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他人情感的理解、人際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成為專業與職業的必備素質。
結束語
“知己+知彼+抉擇+行動=滿意的志愿。”知己即認識自己,包括認識自己的適應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還要了解自己的人格類型,如更適合哪類工作,以便選擇專業;知彼則是要了解社會,根據社會的發展,對未來幾年各大專業就業前景做充分的了解,了解學校品牌和大學分類,切忌在學校選擇方面攀比名次。
我們生活的社會豐富多彩,對人才的需求多種多樣。作為一個渺小的個體,我們都有自己在社會中的合適位置,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挖掘我們最有價值的那個部分,培養它、放大它,讓這個部分對社會有所幫助,在貢獻社會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城市、大學、專業,三者既不是矛盾體,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認清自己面臨的形勢、了解自己的實力、找準自己的定位,綜合平衡城市、大學、專業三者者者的關系,使其達到較高“性價比”,才是我們填報志愿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