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男
在不太遙遠的過去,暑假代表著繁忙學習之后的短暫休息,一種身心的徹底放松;在更為遙遠的過去,它代表著“嘗試一段和學校生活完全不同的游歷或體驗”的可能;在今天,暑假卻成了千篇一律的“青春網事”,正如張學友所唱:“你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輕易就把我困在網中央,我越陷越深越迷惘,路越走越遠越漫長。”
上網玩游戲、聊天、做兼職……這些是青少年暑假生活的主旋律。但若用得不是地方,網絡對缺乏克制力的青少年來說,無異于他們青春路上的“毒蘋果”。
毒蘋果:
玩游戲還是被游戲玩?
整棟樓只剩下422室的蘇科和鄒建了,孤寂的空氣在他們敲擊鍵盤和按動鼠標的聲音中亢奮、鼓蕩起來。今年暑假,蘇科和鄒建決定不回家了,在寢室里繼續他們未竟的事業——“秒殺”三國殺!下學期就大四了,因為在之前的考試中好幾門功課都亮了“紅燈”,學院給他們下了最后通牒,若再掛考一門,他們將不能從湖北大學畢業。但很顯然,他們已經把這個忘到了九霄云外。
網游,正吞噬著一些青少年學生的理想、前途和未來,使他們荒廢學業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缺乏現實的替代品★
高鳴是魔獸的超級玩家,在網上有一個以他為首的游戲團隊。他很享受這種被人敬仰的王者感覺。和我談起魔獸來,高鳴總是神采飛揚、氣勢如虹,全沒有了平日里初三學生的那種怯懦和羞澀。李錦文是高鳴的朋友,他沒有高鳴的技術,為了在游戲中找到和高鳴一樣的高人一等的感覺和巨大的成就感,他只有不停地花錢買裝備,把自己一身弄成“綠裝”“紫裝”。為了防備自己的裝備被盜走,他一有空隙就直奔網吧。
“天亮不說再見”是華南理工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他玩網游近乎癡狂,和朋友們在一起除了談網游,幾乎無話可說。有一次,他連續18天包夜在網吧玩魔獸。起初他是決定考研的,后來改考了公務員,沒考上就回家去找工作了,因為沒找到,輾轉回來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幾次的失敗,使他對什么事情都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網游成了他逃避現實的場所。“天亮不說再見”現在很迷茫,覺得自己這樣玩網游非常墮落。
★開寶箱的秘密★
在一款知名網游中,有一個開寶箱的游戲環節,開寶箱必須有鑰匙,一把鑰匙一元錢,要從網游商那里購買。玩家一旦開出了頂級裝備,就會在游戲中所向披靡、威震八方,開不出就處處被人砍。“能獲得頂級裝備的概率極低,根本就是騙人的!”在開寶箱的環節中,鐘鼎亮一周就花掉了1000元。他和幾位玩友在一起交流開寶箱的感受時還聽說,有的人為了得到頂級裝備,開寶箱就花了上萬元。
這樣的寶箱在網游商那里不過是一些虛擬的東西,根本就一文不值。鐘鼎亮明白過來,這實際上是網游公司設計的一種變相賭博,誘惑玩家入局,進而大肆斂財!
網游的另一個陷阱就是商家做各種活動,每逢周末或節日都有類似“掉寶雙倍”“經驗雙倍”等活動,或者開出一些迎合節日的特殊裝備,誘使玩家通宵達旦沉迷其中。
★我只是個傳說★
沉迷網游一年多后,鄧劉河終于解脫了,原因很簡單——太累了。他說,他很贊同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觀點,人是無法擺脫正統的生活的,沉迷網絡的人、不務正業的人等,總是很難心安理得地生活,他討厭那種感受。鄧劉河現在覺得,網游跟很多東西一樣,比如看網絡小說、網絡視頻、打牌上癮等等,都是心理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打開窗戶看看外面的世界,找到屬于自己的夢想,然后堅持不懈地去為之奮斗。鄧劉河自嘲說,玩網絡游戲,我只是個傳說。
問:學生該玩網游嗎?
答:不該。
問:“適度游戲益腦”這句話對嗎?
答:不能確定。屁股決定大腦,立場決定觀點。
問:在網游中能學到知識嗎?
答:能,而且很多。但得不償失,最大的收獲就是:光陰似箭!
問:在網游中能交到真心朋友嗎?能不寂寞嗎?
答:還是珍惜現實中的朋友,多交益友。
問:玩網游休閑嗎?
答:大部分時間在無聊地重復。
問:網游中的團隊協作意識你怎么看?
答:那是網游開發者吸引你的玩意,跟游戲中的級別、裝備一樣,多給你一些目標,讓你在游戲中更充實更刺激,現實中還是虛的。
問:玩游戲還是被游戲玩?
答:被游戲玩。
一言堂:上海盧灣高級中學高二學生張玉筠通過調查得出,一至兩周打一次網游,且每次控制在兩個小時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情商水平。這一調查在第25屆英特爾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吸引了不少評審專家關注。
張玉筠表示,適度玩網游不但可以提高團隊合作能力,還可以在失敗中提升抗逆指數。 “當然,通過玩網游提高情商的前提還是保持健康的上網模式和上網習慣。 ”
PS:因為無聊和孤單,70%的青少年在網絡上主要是玩游戲和聊天,這使得一些不良和危險因素乘虛而入:網游商家通過精心設計的陷阱,最終將青少年和家長的錢源源不斷地吸進腰包;不法分子則利用青少年的單純對他們實施各種犯罪。
對網絡游戲和聊天的迷戀容易導致青少年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青少年原想在網絡游戲和聊天中追求一種成功感,然而他們會因此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因而在現實中的表現會越來越差,這更增加了他們的挫敗感,使他們喪失自信心。此外,網絡游戲、聊天中的一些不健康現象,也會導致青少年的道德水準低劣。
學會健康、合理、科學地上網,青少年才能把一切不利因素擋在網絡之外。
金蘋果:
大教室還是新三十六行?
“網絡兼職足不出戶,工作時間彈性大,有臺電腦就可以完成工作。”暑假期間,武漢大學研究生楊玉穎為一家文化傳媒網站做文字編輯。她說:“我只要每天從文化典籍中選取一些典故寫成國學小文章,利用電子郵箱傳回網站就可以了。這和我的專業結合非常緊,專業知識沒有浪費。我寫的文章也很受歡迎,每篇稿子能賺幾十元,我很滿意。”
而除了假日經濟催生的一大批網絡兼職崗位外,更多的校園學子則把網絡當成了一個素質提升和學業補課的“大教室”,足不出戶地為自己的學業和未來加油充電。
★自立之道:網上新三十六行★
對即將開始的暑假,萬昊充滿了期待。他是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課余是一名“網店裝修師”。他做這個兼職已經有半年多時間,賺到了1萬多元。“基本上每個月的生活費夠了,還能有結余,而且比起很多同學,我這份兼職比他們賺錢多且輕松。”萬昊不無自豪地說。網店裝修師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審美能力,并且要會熟練使用Photoshop和一些基本的網頁編程軟件,這些知識和技能都是他平時的專業學習所要求掌握的。暑假里時間更充分了,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工作, 在“掘金”的同時鞏固和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
如果說做“網店裝修師”讓人覺得技術要求太高,那么“網絡農場保姆”則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工作。這是由時下非常流行的農場類游戲衍生出的“職業”,“農場保姆”的工作主要就是替雇主給菜地除草、捉蟲、收菜,來為雇主賺取經驗值和虛擬金幣。幫人看菜地的“工資標準”有按次計費,也可以包月。“幫別人看菜地雖然掙錢不多,但比較輕松,有時同時幫好幾個人看菜,一個月也有幾百塊錢收入。”南昌理工學院的李麗萍已經找到工作,畢業前夕她順便幫著別人看菜地賺點外快。
網絡催生的新鮮職業還有很多,比如靠注冊域名再轉賣來賺錢的“玉米蟲”;為個人網站提供網絡安全咨詢指導的“網絡保姆”;用網絡替網民維修電腦的“網絡維修工”;以分鐘、小時等為單位出售自己的時間,為別人效勞,收取報酬的“網絡鐘點工”;根據廣告主懸賞要求,在論壇發帖對其商品進行宣傳,獲取一定報酬的“網絡帖客”等等,可謂五花八門。
貼士:網上兼職信息的騙局和陷阱非常多,詐騙單個金額一般都很小,且多為異地作案,沒有明顯證據,很難查處。避免網絡詐騙,需要求職者自己提高警惕,并牢記一點:天上不會掉餡餅!那些很容易做、報酬又很高的好事情,基本上是不現實的。
★充電良機:網絡是個大教室★
張群群把那道立體幾何題目貼在論壇十幾分鐘后,就有網友跟帖列出了解答過程。為了迎接高三,張群群利用暑假來惡補自己短板的立體幾何。每當思路卡殼的時候,她就到網上求助。比起網絡,家里沒有那么全的資料;去書店,又不好長時間翻閱新書;打電話跟同學切磋吧,別人也未必知道,有時還擔心會誤導對方。
“網上教室”讓張群群嘗到了很多甜頭,她笑嘻嘻地告訴媽媽說,她找了一個不用花錢卻隨時隨地能幫助她的“家庭教師”。借助網絡但不完全依賴網絡,成為暑假青少年交流和學習的一種好方式,既能獲得知識,又拓展了思路。
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趙亮成了一個準大學生,他開始徹底放松下來。但在此時,表姐丁梅卻從濟南打來電話,要他利用暑假剩下的1個月左右的時間,趕緊給自己充充電!表姐告訴趙亮,大學與高中階段的教育方法有許多不同,準大學生們最好利用暑假剩下的這段時間,通過網絡等途徑充分了解所入學校、所學的專業、大學的生活方式等情況。然后,再根據自己將學專業的課程安排等給自己做一份學習、生活計劃,提前安排好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進入大學是一個新的開始,大學和中學階段的學習雖然有一定的連續性,但知識如何銜接是個大問題。大學授課內容不局限于課本,知識面寬,如果學生知識儲備不足,聽起課來就會很吃力。暑假是一個提升自我的好機會,網上豐富的信息又提供了多元的知識和素材,準大學生們可以預先做些知識積累和拓展,這將有利于進入大學后的學習和發展。
PS: 網絡是傳統課堂的有益補充,但切忌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投機學習行為。完全依賴網絡與抄襲沒有任何區別,不僅無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還會使自己養成不勞而獲的惰性,并使自己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作為暑假網事的另一種有益形式,網絡兼職工作一般都需要青少年邊學邊做,有些甚至要翻閱不少文獻資料才能完成,技術性和挑戰性并存。一份適合的網絡兼職,可以使青少年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各種計算機知識派上用場,這樣既能在實踐中收獲新知識、提升社會實踐能力和充實假期生活,又可以為新學期積攢一筆費用,何樂而不為呢?
網絡只是青少年學習、工作和娛樂的一個工具,暑假里,青少年除了上網,還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去做,比如和家人交流、親近自然、了解民風民俗、參觀博物館或是參加志愿者活動等。
網絡之外,現實之中,有太多美妙的東西等待我們去探索、發現和認識。在暑假這個美麗的季節,青少年更應該四處走走,培養興趣,用心體察,去享受文化和美的熏陶,去感受時代和社會的脈搏。同時,也可在家里做一些平常沒時間做的家務活,學會一項或多項生活技能,如燒菜、煮飯、洗衣服等,于將來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因為網絡和電腦,“宅”已成為一代人的“公害”。我們給學子們的建議是:盡可能離開電腦,盡可能面對和接近身邊或一直被你疏遠的人,讓自己活在人群中間,活在自然和風景里面,真正去感受“有溫度”的生活,而不致迷醉于冷冰冰的虛無中。或許只有這樣,暑假才會為青春展示她動人的真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