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
有人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但對于這樣的說法,我個人并不認同。我覺得無論你的性格怎樣,你都有可能成功。
比如說,有的人善于與人溝通,那就應該朝自己擅長的方向努力。他們非常愿意和客戶溝通,也許未來就可以成為一名很好的銷售人員,這樣也會取得成功;而有些人的性格比較內斂,就像一個技術工程師。我的性格里后者可能就更多一些。我在思維上比較嚴謹,邏輯性比較強一些。我不太愿意天天出去跟人喝酒,更愿意坐在計算機前感受那些新的網絡產品,去琢磨琢磨怎么樣可以把它做得更好。
因此,我認為各種各樣的性格都能夠成功,關鍵是你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判斷自己的性格適合做什么。上帝關上一扇門,一定會打開另一扇窗,每個人都應該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東西,做喜歡做的事情,做擅長做的事情,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堅持下去,才能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退縮、不輕易地改變方向。我相信,做到這點,成功就會離你不遠了,你的命運也會因此與眾不同。
在美國讀研究生時,有一次,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的一個研究小組。當時,負責面試的教授可能對我的回答不滿意,便隨口問我:“你是中國來的?你們中國有計算機嗎?”盡管他可能不是有心刺傷我,但教授的問題讓我的心里特別難受,我覺得怎么能這樣問我,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而且都20世紀90年代了,怎么可能沒計算機?這近似是對我祖國的一種羞辱。
但也就是這么一句話,激發了我內心那股不服輸的精神和一定要實現“中國夢”的信念。從那時起,我就夢想有一天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技術改變國人的生活。這也是我為什么放棄了在美國穩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回國創立百度公司的原因。
百度創立之初,一切都非常困難。我們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個房間作為辦公室,加上我,公司總共只有8個人。盡管如此,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做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到了2001年底,與剛創業時相比,百度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此時我也認識到,百度如果想要在市場上有所突破,就必須超越當時已經在中國市場上占有6成份額的谷歌。
2002年初,我組織公司技術人員開了個會。會上我告訴大家,我們必須在各項技術指標上全面超越競爭對手。當時,有的人認為這不可能,覺得百度的技術實力和國際最先進的搜索公司差距太大了。我對他們說,百度此時還十分弱小,在國際乃至國內都還不太知名,影響力有限,但是百度凝聚了一批充滿非凡理想和遠大抱負的優秀人才,大家就是要在這里做出一番事業,讓中國人在中文搜索引擎領域揚眉吐氣。
于是,一個名為“閃電計劃”的15人技術攻關小組成立了。在那段時間里,我們的工程師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餓了就泡一包方便面,困了就席地而睡,醒來以后繼續工作。
其實,他們中的許多人當時完全有機會到IBM、微軟等跨國公司工作,并取得一份可觀的收入,但他們卻選擇留在百度,拿著微薄的工資,沒日沒夜地工作。他們說是我的“做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的夢想感動了他們,而我也被他們所感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下來,百度在索引量、相關性、中文處理的相關檢索、拼音的檢索、糾錯技術等方面大大提高,眾多指標領先業界,加上后來的百度MP3搜索,公司知名度和美譽度迅速擴大,百度作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地位由此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