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周熊 編譯
民間有這么一句話:所有的病,不是因脾氣所生,就是愛恨帶來。
美國北卡羅林州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斯蒂文·博伊爾教授稱,人們早就猜到一個人的舉動和脾氣會影響到他的健康,就只苦于找不到科學依據來證明這種影響到底會有多大,也無法弄清其機理。
教授和同事們經過多年研究后,得出了人類6大最要命的情緒特征,其中的每一樣都能致人以死命。當然不會是令人猝死,但也比其他一些疾病要快得多。
不過斯蒂文·博伊爾并沒有絕望,他相信只要稍加改變自己的情緒,人還是有救的。
那據他們看來,究竟有哪些情緒得盡快糾正呢?
玩世不恭的處世態度
科學家把對現實的玩世不恭態度看成是暗含的敵意。據教授說,那些玩世不恭的人通常都對身邊的人不感冒,因為把他們看成了敵人,認為別人對他們都采取實用主義的態度。實際上玩世不恭者才是這樣的人,他們才是把對生活的消極態度強加到別人身上的人。
其結果是易患早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其生化原因是由于神經過度緊張而導致免疫系統中的蛋白質發生變化。
漫無目的的“僵尸”心理
生活要沒有目的,生命就會短暫。幾乎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表明:能看到生活中的意義、認為有所奔頭的人都具有很好的激素背景,他們的免疫系統更健全,心臟更健康。這種人不易受收入高低、性別和目標本身的影響。
按照博伊爾的觀點,人得學會滿足每天的一般行為,否則會過早死去。一開始是精神死亡,而后是生理死亡。
用教授的話說,無目的的生活會大大提高患青春期癡呆的幾率,所以人還是得盡快考慮生活的意義。
神經過敏的猜忌心理
神經過敏者易短壽。尤其是那些錙銖必較的人,他們動不動便會消沉下來或變得歇斯底里、全身抽搐,總之是隨時都在惶惶不可終日。
據美國佩爾久大學的戴尼埃爾·穆羅切克說,這種人之所以壽命不長,還因為他們大多數都是煙鬼。抽煙只能暫時穩定情緒,從總的來說反倒縮短壽命。醫治這些神經過敏者的良方是心理療法,使他們對生活樹立信心,同時家庭生活要和睦。
“放牧”無序的游移心性
有些人寫字臺上和車廂里一貫雜亂無章,經常上班遲到,還時時都精神不集中,這樣的人又怎么樣呢?科學家曾針對9000人做過試驗,有20項研究成果證明,這也不是什么好事,對健康和壽命都有副作用。
據統計,生活中有條理的人至少比那些易沖動、不懂得管理基本要素的人要多活4年以上。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霍華德·弗里德曼始終認為,那些好靜和精神專注的人更注重自己的健康狀況,他們喝酒和抽煙都會有所控制而適度。
悶悶不樂的悲觀情緒
整天悶悶不樂和情緒低落能使一個人的免疫系統老是處在緊張的工作狀態,這種緊張狀態很不利于身體,于是人不斷生病。其一是動脈壓升高,而高血壓是最通常的死因之一。
美國外科學家發現,那些悶悶不樂的人接受手術時還易得并發癥。
“機器人”式的煎熬狀態
長時間處在緊張狀態能要一個人的命,其中包括長時間不間斷地工作而不休一天假。如果這種緊張還伴隨著擔心丟掉工作,那情況就更糟糕。
如果血壓升高,心臟開始出現毛病,還經常傷風感冒,便說明該休息休息了,比如說,該到溫帶的浴場去躺躺了。
專業心理學家有這么一個術語——職業性地熬干自己。這是指一個人像機器人一樣任人擺布,工作中沒有任何樂趣,而且怨氣漸長。
科學家對700名以色列工人調查結果顯示:那些處在“熬干自己”狀態的人得糖尿病的幾率比常人高出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