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博
明神宗萬歷無疑是歷史上最讓大臣們頭疼的皇帝。從萬歷十四年(1586年9月16日)起,這位皇帝就開始消極怠工,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窩在巴掌大的紫禁城里“冬眠”,不上朝、不辦公。他一罷工,國家肯定亂套。所以,萬歷統治下的明朝每況愈下,最明顯的就是“人滯于官、官曹空虛”,即官員任免工作大面積癱瘓。該升官的升不了官,該退休的退不了休,該補員的補不了員。到萬歷四十七年,中央九部中只有戶部和通政司有部長,刑部和工部由其他部門兼職代管,吏部、禮部和兵部只有公章沒有人,督察院和大理寺竟然把公章都給弄丟了。
李廷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場的。李廷機生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他自幼勤奮好學,在萬歷十一年的全國大考中高中榜眼。其實以他的才華應中狀元,可惜當時的宰相申時行偏袒太醫院的朱國祚,讓李廷機的滿腹經綸變成了滿腹怨氣。
好在李廷機的人品不壞,官風清廉,沒有因為一頂狀元帽子而報復社會。他在南京任職期間,嚴厲打擊各種亂收費現象,同時鼓勵經商,把這里原本一片狼藉的商品經濟重新振興了起來。
負責浙江會試期間,李廷機嚴肅考風,堅決杜絕考場作弊,為國家選舉了一批像模像樣的高素質人才。調入中央主管禮部時,他還想方設法為部員搞福利,把部門每年省下的經費拿出來給下屬買房子,通過高福利促使他們廉潔奉公。
最難得的是,李廷機還是當時全國有名的大善人,只要碰見乞討者就發錢。結果被慣壞的乞丐們每天都在他的家門口蹲點,一見他出門就成群結隊地上去伸手要錢。此外,李廷機對京城的公共設施也特別上心,考場舊了財政撥款,公署破了財政撥款,就連廟破了他也財政撥款。而等到李廷機自己退休時,家里竟是一貧如洗。
也許是他的這份清正廉潔感動了萬歷皇帝。萬歷三十四年,李廷機被提拔為宰相,進入內閣供職。一入閣他才發現,中央九部全部官員加一起31人,空缺竟達24人!這意味著幾乎每個人都在拿一個人的薪水,干兩個人的活兒。更難辦的是,每天全國各地都有成百上千份奏折送來,等著萬歷批閱。但是懶惰的萬歷看都不看,直接讓成堆的奏折躺在皇宮里睡覺,當時有個流行的說法叫“留中”。
難以開展工作也就罷了,可恨的是當時東林黨已成氣候,他們一心想把李三才、郭正域二人扶上宰相的位置。為了達到目的,他們成天寫奏折給李廷機潑污水。李廷機挨了幾個月罵后扛不住了,遞上辭呈準備走人。他原本估計皇帝懶點,得交個三五份才能批下來。為了早點辦完手續,他要讓皇帝看到自己辭職的決心。為此,李廷機把房子捐給窮人,讓全家老小卷鋪蓋先走,自己則一個人跑到廟里湊合著住了下來。
5封辭呈交上去了,萬歷沒反應。李廷機毫不氣餒,又寫了5封,萬歷依然沒反應。李廷機火了,繼續寫,寫他50封,就不信萬歷不給批。
就這樣,可憐的李廷機在破廟里住了整整5年,寫了123封辭呈。結果,皇帝的批條沒得到,反倒得了個“廟祝閣老”的綽號。
最后,李廷機徹底崩潰了,索性自己把自己解雇,頂著抗旨的罪名、冒著殺頭的危險,自作主張跑回福建老家去了。幸運的是,萬歷也懶得追究,任他去了。
4年后,貧困潦倒的李廷機病逝,萬歷終于破天荒地辦了一次公,賜贈他少保頭銜,謚“文節”。■